观自在 - 分卷阅读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常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章 惊雷

    李梵清故作镇定,轻松:“父皇既有此问,那便该知,我查此案已有很久了罢。”

    燕帝笑却不语,尾的纹路纵横更,一切答案皆写在了他脸上。

    “不然你以为,凭你的本事,这几年能将大燕朝臣查得如此详尽?”

    李梵清声音微颤,:“那父皇今日提及此事,又是为何?不愿我再查去了吗?”

    燕帝背着手,上前两步,走到李梵清跟前不远,:“朕若是不想让你查,一开始便不会让你查到任何线索。”

    李梵清听到燕帝这番话,暂松了气,可很快,却又听见燕帝问她:“裴二郎为何要帮你,你可曾想过?”

    李梵清珠一转,答:“他与逊亦是自幼的,晋国公府案疑重重,他自然……”

    燕帝却打断她:“他与虞逊是什么,你当真清楚?”

    李梵清被燕帝问得是满,杏圆睁,直直看向燕帝。燕帝微凹的眶却反而加了目光意,让李梵清忍不住追问,燕帝到底所指为何。

    “你应当不知,景元七年,裴二郎曾向朕求娶过你。”

    燕帝的话如雷一般,在李梵清耳旁轰然炸开,震得李梵清久久无法回过神来。李梵清只觉得整个人都恍恍惚惚,如游魂一般,而那“求娶”二字,亦不断地在她灵台之间回响。

    她双手不自觉地垂,拢在袖的赤金丹凤累丝嵌红宝石簪沉沉砸在地上。

    随着金簪落地的响动,燕帝的思绪也慢慢飘回了景元七年的秋天。

    那年秋,也是在象殿,裴玦向燕帝求娶兰陵公主李梵清。

    裴玦不到十岁便了孝慧太的伴读,可算是燕帝看着大的孩。以燕帝对裴玦一向的了解,裴玦从不将,当真到了不显山不,是以燕帝自然好奇,裴玦为何会突然求娶李梵清。

    裴玦说他慕公主已久,燕帝自是不信,可裴玦却再三持,说他确实慕公主已久。

    最后燕帝自然没有答应他。一来是燕帝惜才心切,不愿裴玦这等大才之人因尚公主而致使明珠蒙尘;二来也是因为燕帝知李梵清一心只向着虞让。虽她与裴玦、虞让都有青梅竹之谊,但李梵清并无裴玦。

    景元八年正月,燕帝亲赐婚兰陵公主李梵清与晋国公嫡孙虞让。正月末,与虞让并称“安双璧”的裴玦安,往四方游学,其时未有人知其去向与归期。

    燕帝将手串在手腕间缠了缠,又说:“还有一桩事,他应当不敢对你明言,不若趁着今日,朕替他与你说上一说。”

    李梵清木然的脸上浮现一丝生气,她注视着燕帝,等待燕帝再一番颠覆的说辞。

    “那虞逊待你亦不是真心。”裴玦不会无缘无故求娶李梵清,这背后的原因燕帝自然要查明。

    至于燕帝最后还是遂了李梵清的心愿,赐婚她与虞让,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梵清闻言,轻“嗤”了一声,而后又是不可置信地反笑声。她摇着,最后更是猛地一拂袖,直教脚也踉跄了两步,四顾茫茫然。

    最后,李梵清无力又带着几分自嘲:“父皇,儿臣今日听不得玩笑话了。”

    “你自觉虞逊待你极好,又自甘为虞逊放浪形骸至今。那朕且问你,你如今想来,虞逊待你,同你公主府那些面首又有何不同?”燕帝顿了顿,见李梵清依旧面有恍惚,又继续说来,“虞逊待你好,自是因为你乃朕与皇后嫡的公主,自幼极受。他接近你、讨好你,却不过是为他晋国公府求一符罢了。”

    燕帝拂了拂李梵清肩,接着:“裴积玉虽未坦言,但想来他定是因为知此事,才主动向朕求娶。如此想来,他待你的分确实也算不得浅薄。兴许当真如他所说,他慕你良久。”

    燕帝的话意味,只是李梵清再无力去思。

    李梵清离开象殿前,燕帝问了她最后一句话。

    “你既已得知虞逊待你并非真心,晋国公府这桩案,你可还想再查去?”

    燕帝知她今日备受打击,想来一时半刻也无心去思索这个答案。燕帝着李元甫将她送至云居阁“禁足”一月,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只说一个月后再听李梵清的答案。

    离去时,李梵清拾起了地上自己方才遗落的赤金丹凤累丝嵌红宝石簪。步象殿后,她抬望见满天星斗,李梵清不由地又将金簪在手握。

    李梵清的掌心多了一的印痕。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夜已沉,李元甫自云居阁回到象殿复命,被燕帝问及李梵清可有异状。

    “公主沉默了些,问公主话时也有些心不在焉,旁的倒还好。”李元甫回想了一番,答

    燕帝:“她这三年过得虽是七八糟,但好在人不算糊涂,也确实有了。”

    李元甫最善揣度帝心,他自然知晓燕帝近来起了立李梵清为皇太女的心思。

    起初,燕帝得知李梵清在暗查探晋国公府一案,便留了心,并未加阻拦,甚至还在暗相帮。燕帝便是想看看,以李梵清的能力,能探查到何程度。

    李元甫想起晋国公府案,心也不由叹惋。

    晋国公虞翔乃是三朝元老,对大燕一向是忠心耿耿。也正因如此,先帝宗皇帝才放心晋国公世虞涌驻军陇西,这一驻守便是十数年光

    只是不知为何,自燕帝登基之后,燕帝观陇西异动频频,密信也屡屡提到虞涌似有不臣之心。燕帝帝王之心,自然不愿手握二十万重兵的虞涌在边境坐大,这些年亦在考虑,该如何分化虞涌手兵权,除去这一隐患。

    虞让对李梵清的迎合,实则也正合燕帝之意。虞让应是早就看燕帝恐怕虞涌在陇西势大,所以才主动讨好李梵清,也好让燕帝以虞让尚公主为借,日渐分化虞涌在陇西之兵权。

    只是不想,最后虞涌在陇西还是起了反心,晋国公府一夕之间便因此倾覆。

    其实不止是李元甫,满天的人都觉得这桩案断得太过草率,都觉得以晋国公府满门忠烈,虞涌不该有反心,定是被人陷害。

    可是站在燕帝的角度,分化兵权只得徐徐图之,谁也不能担保虞涌会否因燕帝夺权而奋起反抗。所以,哪怕虞涌的反叛乃是有心人的陷害,燕帝也依然选择了顺推舟。

    这桩事的确是燕帝不厚,可为帝王,起选择来,哪有什么“厚”可言。

    燕帝便是想借由晋国公府案,教会李梵清这一,若她能领会这一,也便有了帝王的资格。

    同时,燕帝今日对李梵清的最后一问,亦是想确认她是否有明君的潜质。

    若李梵清只宗室贵族,皇家公主,她自私些便自私些,无伤大雅。但若她要君主,便须得心怀天,切不可只顾念一己私

    所以燕帝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