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 分卷阅读1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池仪:“陛曾令南滨柘,去岁八月所的那一批,今年四月已然收获,然而洛南与建平相距遥遥,若要运至原,只怕路上耗费太大,有所不利。”

    温晏然此前示意南地官吏用粮跟洛南换甘蔗,两边贸易行得倒是很顺利,然而甘蔗积大,南滨与原相隔遥遥,加上这年路况也不好,算上运费的话,就显得极不划算。

    池仪回禀完后,天并未立刻给回复,反而些许若有所思之

    “书省新立未久,将原尚书郎改参知,令其参议朝政,你跟阿络两人如今都是散骑常侍,便挂个参知的职衔,去那边替朕理些政事罢。”

    池仪闻言,跪地行礼:“陛……”

    温晏然微微摇,不等她说完,便笑:“又不是叫你们直接当尚书令,区区一个参知之职,朝大臣再不愿,也是有限。”

    其实大周以前的皇帝多有任命官为尚书令的事,相比起来,温晏然的法倒不算夸张,只是传去后,难免被人非议两句,说她重蹈先帝的覆辙。

    “至于该如何运柘,就由你们自去置。”

    倘若温晏然的过往履历没那么光辉,那不是前朝大臣还是,都会从方才的举动解读她真正的意思来——官想要得到权势,必须依仗于皇权,温晏然让池仪跟张络两人去书省朝政,就是让他们与外朝大臣分抗礼,帮着贯彻一些容易被清驳回来的劳民伤财的命令。

    既然天心意已定,池仪自然躬受命,又:“非止南地有事,那边清查清查各地田亩数,发觉原一带,桑麻田数量有所减少,统统改了棉。”

    温晏然

    这件事王齐师等人此前就上折劝诫过她,说棉的价格比麻布昂贵,如果植太多,会对百姓的穿衣问题产生影响,只是温晏然定决心一意孤行,不们再如何说,都没有接纳对方的意见而已。

    殿官听见天漫不经心:“减少便减少了,也不是大事。”

    或许是因为殿的香炉加了些许樟脑在里面,人竟从皇帝的话里,听些许凛冽的寒意。

    那堆折里除了民生问题外,第二多的就是工程一类的事,温晏然确定了[修建大运河·第二阶段]还在推,便没再过问,只拿了各地官吏任免的奏折细看。

    前些日通过擢才试人员共有五百二十九名,接受朝廷任命,并度过实习期的则有四百五十八名,其就包括了王游的幼女。

    吏的奏折附了这些人的履历,当还是以士族为主,豪通过的也不少,但在实习期被筛掉的同样更多,再然后就是一般的大,至于普通农的人,只有七个。

    ——仅仅这么一些,还不足以让社会结构产生动

    西雍安静无声,池仪侍立了一会,见皇帝没有喊她,便从殿退,回去市监那边,等到第二日天的任命来后,再去尚书台办事。

    ——不过池仪跟张络两人的名声虽然比先帝时那些官好上许多,到底寒微,许多大臣对他们的新职衔并非没有意见,只是见皇帝的威信一日比一日重,在没有引起太严重后果的,不便决反对而已。

    最近朝廷上鼓噪不休的事,大多与相关,毕竟因着修建运河的缘故,国库的账面实在是的——当然这张是昭明年间的标准,跟先帝不同,当今天属于不加税也不假账的那一类皇帝……

    卢沅光是天心腹,虽然建平大族,跟池仪等官相得还算洽,见到人过来议事,便细细与她解释:“从各地运至京城乃是常事,倘若银钱不足,便难免征发之事,先帝的旧例,大多由当地官吏负责运送。”

    厉帝也曾让各地给自己贡珍奇品,而且完全不考虑销,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把运输的费从枢转移到地方上

    池仪闻言,:“如此岂不等于是加赋于百姓?”

    而且不止是加钱,更要命的是那些劳役。

    卢沅光闻言,不由笑了起来,赞叹:“当真是老成持国之言,难怪陛信重常侍。”

    池仪微微笑:“尚书谬赞。”

    她们谈得不错,但若是这幅画面截图来发到评论区的话,肯定会引起分玩家的严重不适——在某些支线,池仪跟卢沅光两人一个是把持朝政的相,一个是世家生的杰英才,彼此的关系用火不容来描述都算得上蓄……

    卢沅光:“的账面虽然,不过那些南地之柘分属于贡,那么输运之资,也可以由少府分。”

    池仪想了想,觉得若是不想给百姓增添负担的话,那也只有让皇帝本人钱才合适,便站起来:“既然如此,那仪便去寻少府谋事。”

    少府令刚刚回城不久,他本来得尽量跟皇帝待在同一个地方,以便随时迎候差遣,然而天重视景苑,少府这边就必须保证即使皇帝本人未曾城巡幸的时候,景苑依旧运转如常,自然得时时过去看顾。

    听见属报称池仪求见,侯锁几乎直接从榻上,他虽然品阶更,然而又怎敢当这位天心腹一个“求”字,当连鞋都来不及穿,直接踩着袜过去相迎:

    “侯某久不在京事务多劳常侍置,听说常侍被陛委以重任,于外朝参议政事,还未来得及讨一杯酒。”

    池仪笑:“确实是好些日不曾见到少府,等休沐之时,官自然在家里摆一桌酒席,请少府赏光。”

    两人又说笑了几句,才开始商谈正事。

    天不像先帝那样,格外看自己私库的钱财,只要理由合适,用便用了,只是听到“运柘”两个字时,少府令微微怔然,旋即笑:“常侍不晓得,其实不必这样麻烦。”

    池仪:“愿闻其详。”

    少府令:“咱们不必运柘,可以直接运糖。”

    南地之柘之所以能卖上好价钱,就是因为清甜,成糖块的话,效果也是一样。

    池仪讶然:“柘也能糖么?”

    这个年代的糖的主要分为两类,用蜂为原料制作的糖,以及用谷为原料制作的饴糖,至于甘蔗,也就是柘,通常的使用方法是榨取饮用,而这则被称为柘浆。

    少府令哈哈大笑:“如何不行?”又,“其实难怪常侍不晓得,侯某本来也不明白,还是陛吩咐后,才试着制。”

    侯锁曾经在晚上给温晏然奉柘浆,得到的回复是“可以再熬一些”。

    大周的甘蔗没有后世那么甜,温晏然会提上述改要求,其实非常符合理,而且她当日误解了一件事,对现代人而言,听到“浆”字,很容易理解为那些已经经过了熬制,更何况当日少府令因为担忧天喝了凉的饮料生病,奉上的柘浆直接就是温过的。

    然而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浆也可以单单指

    也就是说,所谓的柘浆,其实并没有经过熬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