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要登基 - 分卷阅读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比起米价,他们要疼的事更麻烦。

    少年立在床前,逆着光看不清面目,只有一双眸如清亮雪光。他对熟睡的人低声:“别担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你会有很大的世界,最好的未来。”

    第5章 南山

    天未明,残月当空。

    柳烟路十七街的小院亮起灯火,两扇房门几乎同时推开。少年与孩童认真问答。

    “昨晚睡得好吗?”

    “很好。哥哥睡得好吗?”

    “也好。”

    鸣即起,烧洗漱,生火饭,洒扫除。一切收拾停当,巷外才传来寅时五更的锣声。程千仞在院打完一拳,程逐已在桌上摆好米粥小菜馒

    吃过饭后,逐送兄到巷,把书娄递给他。

    程千仞背上书娄,忍不住又摸他发:“徐冉和顾二今天也是主课,放的晚,你自己先吃。我走了,快回去吧。”

    程千仞去学院上课题,程逐在家饭读书。

    一日之计自此而始。

    千家万陆续亮起灯火,城守军巡,十二扇沉重的青铜城门,徐徐打开。

    南央城位于大陆偏南,旧称‘云’,初建年份可追溯到百万年之前,更在板块运动、五陆合并之前。

    它与东边的朝光城互为掎角之势,拱卫巍巍皇都。从此地北上的官,被称为‘天祈命脉’。作为南方十二州里最大的首邑,守备驻军多达十五万。

    同时它又在贯通半个大陆的‘安国大运河’游,南北航运心,贵人官署云集,商铺鳞次栉比。

    然而如此重要的战略、经济地位,都比不上一——南渊学院在这里。

    没有人清楚一座拥有百万年传承的学院,究竟蕴藏多大力量。它在南央城的声威权利,有时更胜刺史府,学院的规矩也时常凌驾于之上。所以在程千仞,南央城更像一个‘自治区’。

    很多人一辈生活在这里,从未走过城门,嫁娶丧葬,一代又一代。

    求学的游却不同,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在每个初为南央注新鲜血,让它永葆青。待他们学有所成,又散于各地,让南央的血脉循环不息。

    由此造就了这座城矛盾的气质,年轻的野心压过历史的苍凉,栉风沐雨却朝气蓬

    此刻朝初升,它在熹微的晨光苏醒,威风凛凛。

    轴线的东西南北四条大上,车行人各行其,贩夫走卒在早市叫卖,达官贵人乘车前往官署。修行者与普通人在一个摊位吃早,年轻的书生搭讪同路上学的貌姑娘。众生百态,太平盛世。

    程千仞喜这里,教书育人的地方,虽然规矩多,骨气也更多。

    人活得更像人样。

    初到南央时,他是边境小镇来的外乡人,只觉得聚在老树闲谈的大爷们,都比别的大爷更从容自在。就连学院大门外徘徊的乞丐,也时常一副与有荣焉的淡定模样。

    而现在他是南央籍,这份百万年积蕴的自信气度,也要算上他一份。

    学院东大门前是一片开阔广场,三尺见方的青石板整齐铺开,停着许多车,华盖云集,人声鼎沸。因小厮丫鬟都不能学院伴读,富贵人家的学便在此地落轿。这场景稀松平常,今日却格外闹了些。

    程千仞看着那些穿崭新院服,聚在广场徘徊的同窗,恍然大悟:“原来是新生正式学的日。”

    阔的院墙仿佛将蓝天宇撑得更远,朱红府门在朝愈显光辉,隐约可见院墙的飞檐斗拱,最醒目莫过一座八角楼,如利剑般直上云霄,割裂苍穹。

    那便是学院的心,南央城里最的建筑,藏书楼。

    每年的新生都一样,在烂漫光里仰望这样一座庞然大,万丈豪俱上心,再世故老成的少年人,也不禁敬畏与骄傲神

    程千仞穿过人,跨院门,一路往南行,行人渐少,终于看见一栋山门牌坊。石雕山门经年风雨侵蚀,青苔覆盖,其上‘南山后院’四个刻字也被岁月磨平笔锋。

    ‘太池’是人工湖,‘南山’却不是假山。

    学院建造之初,真的圈了一座山来。

    石阶蜿蜒,旁古松参天。‘术科’四十六间学舍依山而建,低错落,白墙灰瓦,在淌的晨雾间时隐时现,如珍珠散落林海。

    ‘算经’课的学舍盖在半山腰,程千仞还未门,先听见里面飘闹谈笑。

    他住离学院再近,也近不过那些住在后山的。学院里寝室是四人一座小院,收费不贵,但他家有幼弟,还要外打工赚钱,只能无缘。

    此时学舍里已有十余人,拉桌椅凑在一起,聊昨晚聚会的乐事。

    “要说即兴赋诗,还是李兄文采飞扬!次可不能让他先跑了!”

    “谁跑了?还有三天又到沐修日,飞凤楼上不醉不归,我请!”

    程千仞门时,一人飞快瞥了他一,其余人等不约而同一齐收声,神古怪的对视着。

    他走到自己座位坐,自书娄书卷、算盘、纸笔、笔架、一罐墨,在案上摆放整齐。

    片刻之后,背后传来的音调更,笑声更夸张,拍大砸桌,好不快活。

    好似在用闹反衬他的孤寂。

    这个年纪的学生,最怕跟别人一样,又怕跟别人不一样。

    要卓尔不群也要有归属,要特立独行也要追从

    青山院的武修们一言不合,拳定老大;波台的公们不屑于比较家世财富,每日起诗社、打球、时事辩难,要凭个人才华争个

    南山后院作为教习世俗最实用课目的地方,课业重,考试多,更是形成了特有的竞争风气。

    程千仞的班上,两派泾渭分明。一派是寒门学,课余时间就泡在藏书楼,呕心沥血写文章去请先生指教,一派是殷实小富,明面上吃喝玩乐,以与波台学结伴同游为荣,背地里却熬夜苦读,大考小考都要与人比名次。

    两边再互相看不起,也不妨碍久保持着微妙平衡。随波逐任何一派,都可以有很多朋友,过的很自在。

    然而过去的一年里,班上唯有程千仞单影只,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年他也将继续如此。

    初学时,不少人向他抛来橄榄枝:“放学喝酒走吗?”

    “要不要一起去藏书楼读书?”

    程千仞诚恳拒绝:“很抱歉,今天没有时间,还请原谅则个。”

    同窗们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又撞见他与青山院波台的两人,便生风言风语:“人家不是没时间,是看不上我们呢。”

    “嘁,装什么清。”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