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之舟(1v3) - 26靠近(齐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艺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个新晋崛起的、背景神秘的地编剧,与本地粤剧界知名人过往甚密,这样的消息总是传得很快。起初只是小范围的窃窃私语,随着霍一现在齐雁声剧团的频率越来越,甚至偶尔会被狗仔拍到两人一同茶餐厅或私房菜馆,风声便渐渐漾了开去。

    大多数人对此抱持着一谨慎的好奇。霍一凭借《昭夜行》在香港声名鹊起,但圈人更津津乐的是她背后若隐若现的惊人能量。此前与本地资方的一次不大不小的冲突,对方来势汹汹,最后却悄无声息地偃旗息鼓,甚至主动释善意。这样一个人,突然如此密集地接齐雁声,所为何事?

    猜测多多样。新戏?投资?抑或是某更私人的谊?鉴于两人年龄、背景、领域的大差异,后者似乎最不可能。

    齐雁声对此并非毫无察觉。她在这个圈里浸了大半生,见惯了风浪,也早已练就了一袖善舞、滴不漏的本事。她习惯地维持着一恰到好的亲切与距离,对谁都笑容可掬,却又极少与人真正心。对于霍一的接近,她起初也抱着类似的审慎。

    霍一节被恭敬地送呈到她面前,附带着霍一工作室极其专业的合作意向书。于礼貌,她仔细阅读了。这一读,却读了几分不寻常的意味。

    故事是好的,架构宏大,古今织,笔间有一罕见的、沉的哀戚。尤其是古代分……齐雁声合上剧本,指尖在“令狐喜”三个字上停留了片刻。这个名字,勾起了她一些遥远的回忆。十多年前,《金牌冰人》里的那个女官媒,历尽艰辛,最终收获了。可这个剧本里的令狐喜,似乎……更为复杂,也更为沉重。

    更让她留意的是霍一这个人。三次邀约,霍一亲自来了两次,都是只前来,态度诚恳。然而齐雁声是见过多人场合的她,年轻得过分,也冷静得过分,话不多,大多数时候是聆听,偶尔开,却总能切要害,语气平淡却自带一不容置疑的分量。那不是虚张声势的势,而是一从小浸在权力心、习惯于发号施令和解决问题的人才会有的笃定和直接。这与她私拜访时、略带笨拙和莽撞的样截然不同。

    齐雁声婉拒了两次。她的理由充分且真诚:粤剧团演任务繁重,多年未涉足电视剧拍摄,力恐有不逮。

    她以为事会就此打住。没想到霍一很快又提了第三次会面,这次只带了一位助理,地约在齐雁声排练结束后剧团附近的一家安静咖啡馆。

    这次,霍一没有过多谈论项目本,反而聊起了粤剧。她从齐雁声早年演的《帝女》《紫钗记》聊起,谈到文武生的功,谈到唱腔的派演变,虽谈不上多么,但显然过功课,并非浮于表面的恭维。她甚至能用略显生、发音却意外的标准的粤语,磕磕绊绊地念几句经典的戏文。

    “齐老师,”那时她还恭敬地使用着敬称,“我写李悟的时候,脑里时常想起您在《楼台会》里演的梁山伯,那书生式的儒雅和隐忍的激烈……还有您踩跷的功架,那介于虚实之间的力度和态,我觉得和李悟这个人有某神上的共通之。”

    齐雁声有些惊讶了。她扮演的梁山伯已是近二十年前的事,那时的技巧尚显青涩,却充满了年轻演员特有的真挚。很少有人会绕过她后期更多成熟代表作,特意提起那个阶段。霍一的观察角度独特且切肌理,让她不得不对这个年轻编剧刮目相看。

    她们从戏聊到人,从唐朝的风俗聊到现代人的困境。齐雁声发现,褪去那层冷的外壳,霍一的知识储备和艺术知力惊人地厚和锐。她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能写《昭夜行》和《玄都手札》这样的本

    然而,她依然没有立刻答应。多年的职业生涯让她养成了谨慎的习惯,尤其是面对一个背景如此特殊、行事风格又如此迥异的合作者。

    真正的转折在霍一第四次来访。那天着小雨,霍一没有预约,直接来了剧团。齐雁声刚从排练场来,一汗,穿着宽松的练功服,脸上还带着未卸尽的油彩。看到站在走廊窗边、望着外面雨幕的霍一时,她愣了一

    霍一转过,雨了她额前的几缕挑染发,神却清亮人。“齐老师,抱歉冒昧来访。我刚从北京回来,看了一场小剧场话剧,里面有一段关于‘梦与真实’的独白,我一就想到了《玄都手札》,想到了李悟和令狐喜。我觉得……那段表演的方式,或许对您理解李悟这个角有启发。”她说着,从随包里拿一个平板电脑,调偷偷录的片段——她知这不合规矩,但她不在乎——递到齐雁声面前。

    那一刻,齐雁声看着前这个被雨淋得有些狼狈、却神灼灼的年轻人,心里某弦被轻轻拨动了。她看到的不是一个在上的特权弟,而是一个为作品痴狂、愿意放段去捕捉一丝灵的纯粹创作者。这忱,她懂。

    她接过了平板电脑。

    之后的事便顺理成章起来。她终于,接了令狐喜这个极富挑战的角。合作关系确立,两人的接变得更加频繁和

    霍一几乎是沉浸式地参与了前期筹备。她来剧团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是讨论剧本,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排练厅角落,看齐雁声和徒弟们练功。她不再总是西装革履,而是换上了舒适的休闲装,发随意披散,减龄了不少,那张冷淡的脸在不刻意绷时,显近乎少年的专注和清俊。

    齐雁声发现,霍一的粤语听力极好,几乎能完全听懂他们的,只是开说时,还带着明显的北方音,语速偏慢,用词有时会卡壳,需要想一想。她开始不自觉地放慢语速,遇到她可能不懂的俚语或专业词汇,会耐心解释。霍一学得很快,像一块海绵,迅速收着关于粤剧、关于香港的一切。她们之间的,逐渐从最初的半英半粤、需要助理偶尔补充,变成了几乎全程畅的粤语对话。

    “这个词,唔系噉讲,”齐雁声会笑着纠正她的发音,“系‘惝恍迷离’,唔系‘怅惘迷离’。”她发现霍一对一些文雅的、甚至略显生僻的词汇格外兴趣。

    霍一会认真地重复一遍,然后自嘲地笑笑:“总觉得这语言说得快了,就像在唱歌。”

    “粤语本来就保留咗好多古音,九声六调,系似唱歌啦。”齐雁声语调轻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溺。和霍一相,让她有奇异的新鲜。这个年轻人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见识,有时冷静理智得吓人,可在某些方面,又显近乎笨拙的认真和好奇,这反差让她觉得……有趣。

    一次剧本讨论会后,众人散去,只剩她们二人在排练厅隔的小会议室里对坐着梳理刚才的意见。夕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的光影。

    霍一阖上笔记本计算机,眉心,显几分疲态。她沉默了片刻,忽然抬看向齐雁声,问:“齐老师,你睇李悟对令狐喜嘅?明明知无可能,明明对方甚至可能从未真正理解过佢,解仲系放唔低?”

    齐雁声正端着茶杯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3】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