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 分卷阅读55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酒和华夏产伏特加,货量同样相当可观。

    基于以上,华夏的确是很“馋”德国的技术和人才,但在这场谈判,还是德国的需求更加急切,华夏只需稳坐钓鱼台即可。

    在第一天的会晤结束后,华夏代表团回到临时歇脚的旅馆,见到了华夏驻柏林领事和领事馆武官,他们向展青等人详细讲述了德国目前的况。

    “很糟糕,价每天都在上涨,面包,果,类,还有各必需品,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格。很多人都失业了,只能依靠领救济粮过活。街上有许多浪汉,其还有退役的军人。”

    “况这么糟糕?”

    “是的,人们躁动不安,就像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只需要一个突破。”领事馆武官接着说:“很多人都对现在的政府不满,认为是他们背着军人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才导致了今天的后果。”

    展青蹙起了眉,没有说话。

    亲所见的况,永远比听途说更有冲击力。他可以想象,如果价飞涨,生活困难等况得不到解决,这座火山早晚会发,恐怕整个欧洲都会再次被波及,无法幸免。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直觉。

    “况还会更糟糕。”华夏驻柏林领事叹了气,“是否能建议国再提供一批援助?”

    展青转过,看着他,似笑非笑,“无偿的援助?”

    “……”

    室了沉默。

    很多人都知,这样的援助,一次两次能得到对方的激,次数多了,就未必是好事了。

    过了许久,展青才开:“你的建议我会向国转达,能不能成,我无法保证。”

    “展先生,我……”

    “庆德,有同心并没有错,我此行的目的你也知,不要忘记你是个华夏人。”

    “是。”

    送走了领事馆一行,代表团的一个人貌似想说些什么,嘴开合几次,却没吐一个字。展青看着他,突然笑了,“行了,我知你想说什么,不过是一句提醒,庆德的为人我还是清楚的。与其担心这些,不如想想明天和德国人谈判的事。”

    那人不好意思的摸摸鼻,笑了。

    一月二十九日,华夏代表团与德国政府终于达成了一致,与国电报确认之后,展青代表华夏联合政府与德国外签署了一份两国经贸协定。

    这份协定,论影响力和覆盖范围都比不上后来的威斯计划,但在德国人看来,华夏却是第一个向他们伸援手的,在困难帮了他们的国家。

    就算李三少用黑面包抵偿八千万德国克的借款,也不影响小胡元首对华夏的观。何况,在借款合同到期时,德国正因法国和比利时兵占领鲁尔区经济濒临崩溃,威廉库诺政府只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占领区的厂矿全停工,不再纳税,工人全撤离。

    可怕的通货膨胀快要将德国绝境,一条面包的价格可能是几百万克,最离谱时竟达到了上亿。买土豆必须用箱和麻袋装钱,就算是这样,更多的时候,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李三少很“厚”,他是照1921年的价换算面包和克的比例,如果照1922年或是23年,基本上还都不用还了。

    后世对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对用克还款这一条,德国人认为华夏人相当狡诈,华夏人却始终持,合同签订在1912年,除非是提前预知到欧洲会发生大战,德国会战败,继而发生可怕的通货膨胀。否则德国人的所有指责都毫无据,本站不住脚,简直是在胡搅蛮缠!

    相反,在当时的,李谨言用面包还款的举动是对德国人的帮助!八千万克和一车面包,当时的德国人会选择哪个显而易见。

    为李谨言传记的人曾这样写:“清行先生事,偶尔会十分执拗,就如一事,可见一斑。”

    如果李谨言知后世人怎么看他,估计会半天说不话来。

    在同德国借款这件事上,他的确是开了外挂,可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什么。威廉二世是第一个提“黄-祸-论”的欧洲君主,当初八国联军的也是德国人。

    哪怕因为原因,双方“友好”了,国与国之间也不会存在永恒不变的友谊。

    最明显的例摆在面前,英国和法国的结盟,两次世界大战都绑在一起的国家,不也时常会在背后踹对方一脚?英法不算,意大利同样可以现说法,凡是结盟的国家,基本是逮着谁坑谁,绝对是面条军不息,坑盟友不止。

    李谨言所的,在当时的大环境无可指摘。尤其是在有苏俄的对比,李三少的形象愈发的“光辉大”。

    至少他还愿意还面包,苏俄可是一个都没还,而且后者欠债的数目也不是区区八千万克能比得上的。

    法国被苏俄坑惨了,却也没地说理去。只能支持白军,甭尔察克会不会还钱,总之,能把不还钱的揍一顿,自己也能一把。

    二月初,乌克兰和波兰秘密集结军队,意图不明。

    彼时,苏俄和白军正掐得火,喀山暂时脱险,基洛夫在军和民间的声望涨船,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要向后靠。病重的弗拉基米尔特地派人来请基洛夫去见一面,隔日,报纸上就登了两人坐在一起亲切谈话的照片。

    “万岁,弗拉基米尔!万岁,基洛夫!”

    这样的号开始在莫斯科的报纸上现,在苏俄领导层,倾向于基洛夫的人也越来越多。由基洛夫,托洛茨基,布哈林组成的铁三角,此时却有了松动的迹象,几次有人撞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在一起“亲密”的谈话。布哈林却定的站在基洛夫一边,他很清楚,没有军队的支持,只凭借政治影响力和契卡,是无法撼动基洛夫的。何况,遭受过之前的冲击,契卡也必须夹起尾,否则,愤怒的民众和军人绝不会让他们好过。

    对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走到一起,基洛夫选择冷旁观,在西伯利亚时,他与托洛茨基之间就已经产生了裂痕,如今,他能够信任的就只有包括喀山在的少数几人,还要加上那名一直和喀山并肩战斗的上尉。

    “军队,只要军队站在咱们这一边,哪怕其余的央委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