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 分卷阅读46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人都沉默了,整香烟燃尽,少尉看了一腕表,用餐时间结束,放松的绷起来,他们又成为了铁血的德意志军人。

    同样的场景和对话也现在协约国的军队。不同的是,德军的补给尤其是,很大一分来自华夏,而协约国军队则是国货占了更大的份额。

    既然要把国拉到己方阵营,自然要给让这些国佬动心和满意的“报酬”。比起华夏人只收黄金,白银和英镑,国人至少还愿意收取法郎和其他欧洲货币,但他们同样不收卢布。这让沙皇相当的恼火。恼火也没办法,谁让沙俄为了军费滥发纸币。

    没人愿意用手资去换一堆废纸,除非是缺心

    西线的战场,在双方坦克相继面之后再度僵持。

    英法联军有坦克,德军也有。

    德军有集群火炮,英法联军也不缺。

    双方士兵的伤亡数字每天都在递增,后勤补给变得同样困难。在条件对等的,双方能够比拼的,或许只剩士兵的意志了。

    西线战况焦灼,东线攻的俄军抵达喀尔阡山之后也被迫停了脚步。大的伤亡,混的指挥系统让鲁西洛夫心力瘁,当俄军最指挥终于令增援时,鲁西洛夫却决反对,他已经看透了俄军指挥系统存在的弊病,这么多的军队到来,非但不会起到帮助,还会让前线指挥变得更加混

    可惜,他的反对没有奏效。

    鲁西洛夫很愤怒,当初拼命要援军,要补给,不给!如今他不要了,却!最指挥里的那些将军难从不了解前线的况?他们边的参谋难都是猪吗?!

    就算鲁西洛夫再愤怒,既定的事实也无法改变,他预料的混还是发生了,同时,由于时间的战斗,又得不到充足的补给,队的疲惫也达到极限,面对奥匈帝国和德国集结的增援队,俄军的攻变得后继乏力。九月底,沙皇军队在一战最后一次大规模攻,也是取得最大战果的一次攻,画上了休止符。

    此次攻让沙俄帝国挽回些许“颜面”,也通过东线战场牵制了西线的同盟国军队,却也成为加速沙皇垮台的又一因素。

    庞大的军费和损失,迫使沙皇再次同意了增发纸币的要求。不到一百亿的黄金保证,即将发行的卢布却是三百一十四亿!这笔“钱”将彻底摧垮俄国的经济。

    十月初,欧洲的战况继续焦灼,华夏的额也翻了几番。

    农民的粮,牧民饲养的牲畜,工厂线的产品,无论是大型工厂还是家作坊,只要有合格的产品,就完全不愁销路,只要肯活就能赚到钱!

    游手好闲的人减少了,乞丐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大量的农场和工厂都在招工,从南到北,即便是西南几省最偏远的地区,新开工厂里的机都是日夜不停。

    只要肯活,一夕之间变得富裕不太可能,至少能填饱肚

    不只是华夏人,在英法相继“让”分西南边境争议土地后,滇桂等省靠近边境的小厂和作坊里,还现了东南亚人和印度人的面孔。

    他们的工钱只有华夏人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但生活却比国好了太多,想方设法穿过边境的人数越来越多,云南督帅龙逸亭等人不得不在边境增派军队,以遏制这“越-境-偷-渡”的势,还遣返了一分,其多数是印度人。可就算如此,“外劳”还是只增不减。

    十月旬,关北大世界正式营业,在关北剧院基础上,扩建三倍不止的三层建筑,集合了剧院舞台,影院,杂耍戏班,相声,评书,影戏,甚至是西洋歌剧和新式歌舞。还有别心裁的游戏室,也足够球。

    这里不只有各娱乐,也有各小吃铺,每间的面积都不大,生意却相当好。

    开业当天,李谨言特地请白老等人来听戏,京城和天津的几位大家都会连续登台半个月,还有从南方请来的戏班和杂耍班,虽然受到电影和西洋文化的影响,此时国人最为追捧的,仍旧是传统的戏曲和文艺。

    “外祖父,邓老,冉老,章老,孟老,孔老,赵老,这边请。”

    李谨言尽职尽责的充当了一回“导游”,如果能把这老几位哄兴了,说不准自己接来的日就能好过了。

    之前为去向白老请教,虽然“受益匪浅”,却也付了不小的代价,偶尔回想,都是满辛酸泪,他从不知,这些老先生不只通传统文化和国学,对官场的了解也不逊于白老。被他们一番教导,李谨言只觉得整个人都要“升华”了。

    戏台上开场,锣鼓声起,李谨言请几位老先生座,又叫人送上茶和果品,转就见李副官现在包厢门

    “怎么?”

    “言少。”李副官从军装上衣一张电报,“大连发来的电报。”

    李谨言展开电报,扫过一,上面只有八个字,已到大连,货完好。

    看到这张电报,李谨言的第一个反应是兴,嘴角差咧到耳跟,第二个反应却是扭,看向坐在包厢里,正津津有味听戏的几位老先生……

    215、第二百一十五章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10月15日,运送古董文的货到了大连,原本该九月底抵华的德国教官团,也在迟了半个月后抵达。

    这些德国军官将分别到北六省三所军官学校任教。照实现约定,在华期间,他们的宿,薪均由华夏负责。除此之外,还将为他们每人安排一名华夏翻译。这些翻译主要是军校文职人员和军参谋,熟悉德语和英语,有留学背景。

    充当翻译的参谋都很年轻,在分批到大帅府见楼少帅时,李谨言都混了个脸熟,他们之,年纪最大也不过二十八岁,或许在这个年代的人来看,三十而立,二十八已经算不得年轻,而在李谨言,这些军人各个都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当然,楼少帅那样外在条件甩别人一截,本“材质”又太过逆天的,不在比对范围

    除了担任德军教官的翻译,这些参谋另负重任,要想办法的探一探德国人的“底细“,虽然白纸黑字的写得清楚,但欧战正打得激烈,德国人会不会真把一的人才派来华夏,还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