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亲爹 - 分卷阅读13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段枢密使忙说:“小殿的掌书记自然是要小殿自己亲选,岂能由臣推荐,不过近来快到日,科举将开,小殿不妨选一选。”

    林风听了,“本殿了。”

    段枢密使看着林风应,心一松,这次科举,有他几个姻亲家的孩,都是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若是能选,自然最好,若是选不,能在小殿面前面,也是极好的。

    总之,是百利而无一害。

    而林风,听了段枢密使的话,也开始认真考虑起他的掌书记来了。

    他到底,要挑个什么样的人当掌书记才好呢!

    第139章

    经段枢密使这一提醒, 林风还真对找掌书记这事上了心。

    毕竟林风发现,随着职位的提升,很多事, 已经不可能他亲力亲为,而且他也真的很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掌书记。

    于是,林风就对这次科举上了心。

    此时的科举,和林风前世印象的科举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大概是因为科举是前前朝才开始, 前朝逐渐兴盛,所以到了如今, 还是没有像林风印象形成那规范死板的八科举,而是百齐放式科举。

    整个科举除了最受捧的明经、士,还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除此之外, 还有武举, 也有很多科目,而且此时的科举, 是一年一次,并且只要份清白, 去礼投投牒就可以参加考试。

    朝廷每年天会定时开科。

    所以林风要想找掌书记, 在科举期间找,确实更容易事半功倍。

    *

    茶楼

    安林抱着一大摞资料来,放在桌上,拍拍手, “这次比较有名的青年才俊都在这。”

    林风放茶盏, 看着这一大摞资料, “老安, 厉害啊,这才两天,你就搜集了这么多。”

    “那是,你也不看看我是谁!”安林往旁边一坐,端起茶咕咚咕咚喝了两,凑过来,“殿,你突然要这些嘛,难是你也打算偷偷去试试?”

    “我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去考试,再说,就算我参加,也不会参加文举,也去参加武举,”林风得意地说,“要是我参加武举,那魁首还不是手到擒来!”

    安林嗤了一声,“得你!”

    林风也不在意,随手拿起安林抱着的资料一张,一看惊讶:“咦,这是你收集的?好详细,居然连、师承、有什么文章,都整理得一清二楚。”

    “当然……不是我了,哎呀,这个哪里还用我整理,早就有人整理的满天飞,我只是顺手帮你一份啦!”

    “这个还有人整理?”林风好奇。

    “那肯定了,你不知么,每年科举可是京城的盛事,京城的酒肆茶楼,都有讨论谁会的,尤其是各科状元,连赌场都会有专门的注呢!”

    “居然这么闹,”林风听了好奇心大起,就拿起旁边的资料看起来。

    成怀,徐州成家嫡次,善文墨,曾《咏赋》,传甚广,前日曾到礼员外郎王戚府上行卷,得王戚赞赏。

    “行卷?”林风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安林凑过来看了一,“就是每次科考前,举们会心准备一篇或者几篇文章,先去找掌科举的礼官员或者主考官看看,以期望能在科考有一个好名次,这就是行卷。”

    “提前先见主考官和礼官员,还给主考官和礼官员送自己的文章,”林风听了皱眉,“那若是主考官和礼官员记,在科考照顾怎么办?”

    安林很惊讶地看着林风,“这还用记字么,要真想照顾,直接看名字不就行了,再说,行卷不就是为了综合考虑举平日况么!”

    林风愣了,突然反应过来,这个时代科举还是不糊名的!

    而他刚刚担心的照顾是多余的,因为这个时代,照顾是合法的。

    甚至大家还尽量创造条件寻求照顾,以求自己别吃亏。

    这……

    林风扶额,突然对现在的科举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表示担忧。

    “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是谁?往日为人怎么样?”林风问。

    “今年的主考官你认识,就是和凝和学士。”

    “和凝还主持科举?”林风惊讶,“他不是断案么!”

    安林顿时笑了,“殿你忘了,和学士可是正了八经的明经、。”

    林风突然想起和凝那彪悍的考试成绩,十七明经、十八士,要说科举,满朝还真没几个比得上这家伙的。

    这家伙简直是考神转世!

    安林在旁边说:“而且这和学士不仅才学好,监考也公,以前每次贡院放榜,因为争议太大,常常有举围堵贡院大门,贡院不得不每次放榜时锁大门,可自从和学士主持监考以来,众人却皆服气,贡院大门都不用上锁,所以朝廷就经常让和学士主持科举。”

    林风听了咂,想不到这和凝不仅断案行,监考也不错,还真是个全才。

    那看来这科举也没像他想的那么差,林风于是又拿起资料,打算看看有什么青年才俊。

    看了一会,林风挑几个比较门的科举人选。

    第一个是钱鄩,汴京人,这位钱公自幼饱读诗书,少有才名,十三岁时曾在酒宴上仿前人《两都赋》,赋成震惊四座,一时间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也是此次士科状元的门人选。

    第二个是段奕,京城人,这位段公是段枢密使旁支,不过人家这支和段枢密使不同,是文臣,这位段公有家世有才学,也是这次士科的门人选。

    林风看着这个人,隐约明白段枢密使为什么提这次科举了。

    第三个是胡钰,江陵人,这位胡公号称过目不忘,从小熟读各经史,各典故信手来,诗词作赋无一不,十八岁就了明经,只比和凝晚一年,而现在,这位胡公正打算考士,所以亦是此次士科状元的门人选。

    第四个是孟岐,西川人,这位孟公极为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琴,又擅作画,虽然家世不如前几个,但很早就以才气名,是年轻一辈有名的青年才俊。

    扒拉到这,林风发现一个现象,但凡门的,都是考士的,而考明经的,这里就很少提。

    看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士果然名不虚传!

    这士果然比明经更难考,也更受人们追捧。

    林风又接着看剩的。

    安林看着林风看得这么认真,不由问:“我听说你想借着这次科举找个掌书记,是不是真的?”

    “嗯!”林风一边看资料一边应了一

    “你真的要找掌书记?”安林一听兴奋了,“你打算找谁你掌书记?”

    林风抬,“这不是正在找么!”

    安林凑过来看着资料,“你看这资料啥用,这些有别人整理的,有自己捧的,没几句实话。”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