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13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办翻开登记册,手指一列列划过去,朝傅云英摇摇,“这本书还未归还。”

    “理说借阅期限已过,怎么还未归还?”

    傅云英眉轻蹙,一天她就想借这本书了,来了几次,每次正办都说书借去了还未归还,一直等到今天,竟然还是借不到。

    正办合上登记册,不耐烦:“谁晓得?反正不在藏经阁,你回去等着罢!”

    傅云英皱眉:“正办可否告知借书人是谁?”

    正办冷哼一声,“你真想看书,去书肆买不就成了?买不起,就老实等着,问那么多嘛?”

    一旁陪傅云英来借书的傅云启听了这话,立变了脸,怒:“谁买不起书了?”

    正办嘴角一勾,不笑,“我可没指名姓,你们自己心里有数。藏经阁又不是你们家的书房,想要什么书都来找我啰嗦,我去找谁评理?”

    “藏经阁是书院藏书之所,院不找你借阅书目,难不成去找山?”傅云启双拳成拳,示威似的对着正办晃动了几,“我们着规定来借书,你说话客气!”

    正办耷拉,往后仰靠在圈椅上,手的登记册朝桌面重重一摔,发大的碰撞声,“反正没有你们要借的书,你们想赖多久赖多久!”

    傅云启怒火更炽,还想说什么,傅云英拦住他,“无事,次再来。”

    两人了抱厦,周围认识他们的学纷纷涌过来,“傅云,你想借什么书?”

    傅云英:“借一本。”

    每年书院教授会从历次考试挑选二十四篇优秀文章集结成册,一方面是对优秀学的奖励,一方面供院其他学学习。

    “哎呀,这本只有咱们书院有。”一个学大声说,“书院本来刊印了几十本,结果借来借去,到最后能借到的只剩六七本,藏经阁的正办、副办本不事!”

    另一个学附和:“可不是嘛!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藏经阁也不,借去的书总是找不回来。我们想借,书永远借不到!”

    “正办他们才懒得这些,他们是学问的人!”一人讥讽

    是藏经阁的理者,有正办和副办两名助手,他们平时负责理藏经阁的藏书。书院书籍的购买、分类编目、登记、借阅、清理、修补等工作全由几人合力完成。他们不仅对藏经阁藏书的来源、收购日期、卷册数都予以登记,还要抄录书籍,对藏书行详细的分类编目,撰写相关文章。这项工作只有备一定学识的人才能胜任,因此、正办和副办都是秀才

    藏经阁的藏书对本院生员开放,凡是院,只需在登记,就能借阅阁书目。

    书籍珍贵,一经书外面书肆要卖四五两银。书院的藏书免费供众人借阅,数量虽多,但借阅频繁,难免有损毁。为保护藏书,保证大分学能读到自己想读的藏书,藏经阁从借阅的手续、期限、册数,借阅的范围,到毁损图书的惩罚等等都立有十分明确的规定。照规定,生员从阁借走书目时,必须填写登记册,记自己借书的日期、数量和姓名以及大致的还书期限。到还书时,正办或副办检查书籍无误,记明某月某日某人归还某书。

    每到年末,藏经阁会统一书。遗失书籍或严重损毁书籍的需要照原价三倍赔偿或从其他地方购置书籍补上。

    书院的规定清晰明了,但偌大的藏经阁只有、正办和副办三人认字,其他杂役大字不识一个,只会一些清扫、搬运的苦力活,难免照应不过来。整理藏书不仅要识文断字,还得对藏书分属的书目、年代一清二楚,这项工作琐碎繁冗,、正办、副办三人忙于自己撰写文章,常常疏忽本职工作。

    借去的书没人,登记潦草,找不到借阅记录,书籍目录期没人整理,湖广各地文人乡绅捐献的书目堆积在库房里……新书学生们借不到,旧书早就不知遗失在何,藏经阁的书籍随意摆放在书匣里,没有明确索引,学生自己去找什么都找不到……

    藏书阁的理一团,教授们略有耳闻,但整理起来实在太耗费人力,起码要几个月才能理个大概的眉目……

    事积压再积压,造成如今藏经阁也不知到底有哪些藏书,外借的又有多少藏书,藏书就在阁但谁也不知放在哪个犄角旮旯的混局面。

    …………

    学们议论纷纷。

    他们的很多人借不到想借的书,只能托人去外边书肆买,但一来书籍太贵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买书的费,二来书肆更喜卖科举应试相关的参考书目、时文和供市井闲人消遣的,教材之类的书籍好买,那些珍贵的只在私底通的书目实在难寻。

    回到甲堂,傅云英命王大郎铺纸研墨。

    她没有犹豫,立刻提笔给山姜伯写了封信,阐述书院理细则。

    来书院就是为了看书的,结果藏书阁正办和副办却敷衍了事,再拖去什么她时候才能借到想看的书?

    既然正办、副办不愿时间整理藏书,那就发动书院学来承办这项差事好了,正好可以让学们熟悉书籍借阅的程,给他们提个醒,免得学们借到书以后随便往书架上一摆就忘在脑后,导致其他学想借书研究却借不到。

    而且唐代书院创建之初的主要职能便是藏书,藏书的理、保护、通,书籍的收集、编纂、整理在知识的传播和积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说书院发展到现在,成了养士育人之所,但不应该因此忽视藏经阁的职能。

    藏书,藏的不是书,而是前人的智慧和厚重的历史,值得被认真对待。

    …………

    木芙蓉又名拒霜,时已秋,其他木渐渐凋零,木芙蓉仍迎着严寒不知疲倦地开一朵朵或粉或红或白的朵。

    走过回廊,看着枝怒放的芙蓉,忍不住诗兴大发,随了几句诗。

    “好雅兴。”

    屋里的山姜伯听到窗外的诵声,笑着迎了来。

    亦笑:“偶有所,让山见笑了。”

    两人寒暄几句,相携了里屋。

    吃过茶,姜伯指指书桌上一封摊开的信笺,叹气,:“我听院抱怨藏经阁的藏书理混,可有此事?”

    山受朝廷辖,藏经阁的、正办、副办同样也是。

    属,见姜伯直言不讳指自己的失职,忙起一揖到底,“不瞒山,我就任以来,确实发现藏经阁多有不妥之,只奈何有心无力,才能有限,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