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3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样。

    比如他的书房……实在太了。

    昨天还可能是意外,今天明知她要来抄书,傅云章还是没有收拾书房,书架上仍然凌不堪,书本纸扎册画轴胡堆叠在一起,墙角横七竖八躺着一大叠散开的绢帛,颜料洒了一地,简直目惊心。

    傅云英对着前杂的书桌发了会儿呆,再扭看几坐在房廊檐凝望院山石、一派儒雅气度的傅云章,嘴角轻轻动了几……果然,人不可貌相。

    她没让芳岁和朱炎书房,以免这两个小丫见到崇拜的二少爷真面目后大失所望。其实她完全是多虑,丫们看到二少爷的书房一团,心疼还来不及,绝对不会因此就对二少爷失望。

    “二哥,这卷画轴放在哪儿合适?”

    她放装文的攒盒,卷起袖,小心翼翼逡巡一周,指指书桌上堆成小山包的画轴,问。其他翻开的书本她不敢碰,怕了傅云章的标记,唯有画轴可以搬动。

    傅云章回过神,看她探半边认真询问他,表严肃,嘴角轻抿时颊边似乎有个若隐若现的笑涡,太过正经,反而有小丫装大人的觉,更显可

    他笑了笑,起屋,宽袖随意扫过书桌,哗啦啦把所有书轴书册暴地推到一边,“等莲壳来收拾,你开始抄书吧。”

    傅云英叹为观止,难怪傅云章的书房这么,原来他就是这么整理书桌的……

    她朝傅云章作揖,然后找到,取自己常用的笔,铺好纸,开始抄写。

    傅云章站在她后看了一会儿,忽然问:“文都是四叔买的?”

    语气不像是单纯的询问,有淡淡的惆怅。

    她愣了片刻,很快明白过来,“四叔对我很好。”

    傅云章是遗腹,从生起就没了父亲,陈老太太靠织布把他拉扯大,还供他读书,孤儿寡母,肯定吃了很多苦。穷人家的孩读书上学,光是每天要用的纸笔文这一项费,就是一大难题。他当年读书时,肯定曾经为买文受过不少委屈,说不定陈老太太不得不带着他一家家去求亲戚们施舍,才能凑够买文的钱。

    她也没了父亲,傅云章看到她,就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难……他之所以顺推舟当她的老师,就是因为这个?

    她回答得脆,明显发自心,没有一。傅云章收起怅然之:“那就好。”

    第22章 惊闻

    时值五月,院墙外爬满蜻蜓藤,隔得老远就能闻到丝丝甜香。

    天亮得越来越早,还没到巳时,日已经变得毒辣。傅云英一路穿拂柳,芳岁跟在一旁为她撑伞,光线被绸伞滤过,丝丝缕缕地浮动着。

    昨晚漫天繁星,今天必定是个大晴天,丫们在院里晾晒衣。傅月和傅桂在树踢毽,小丫鬟们手提篮,俯摘取里的指甲,捣成泥,和上明矾,待会儿给两个小娘染指甲。

    傅桂满是汗,接过丫递到手边的酸梅汤咕咚咕咚一气喝完,招手叫傅云英,“英,和我们一起玩吧。我给你描指甲。”

    傅云英婉拒她的邀请,正堂辞别大吴氏,来的时候听到傅月和丫坐在栏杆前小声嘀咕:“英整天读书,都不和我们一起玩,她以后也要和桐哥一样去考秀才吗?”

    她话音刚落,傅桂站在廊嗤笑,“英是女孩,哪能考试?”

    傅月趴在栏杆上,一脸疑惑:“那英为什么和启哥、泰哥一起上学?”

    “谁晓得?大伯娘不她,不了,四叔又什么都纵着她,连二少爷……”

    傅桂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渐渐听不清了。

    芳岁脚步微微一顿,偷偷看傅云英一

    “无事,走吧。”

    傅云英步石阶,走明亮炽的日光,脊背得笔直。

    莲壳和往常一样,早在外等着了。芳岁照例抓了把方块酥糖和松糖给他,这一个多月天天如此,他知傅四老爷疼五小,五小不缺这个,便也不推辞,接过揣怀里,笑嘻嘻:“五小,今儿个知县老爷一大早过来了,二少爷不得空,让您先自便。二少爷说书还是要抄,他要检查的。”

    傅云英

    傅云章的字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写得一般,不过教导她还是绰绰有余的。他每天要求她抄书,然后从旁指一二,看似漫不经心,毫无章法,却让她受益匪浅。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傅云章分明懂得运笔之法,也是勤学刻苦之人,从不懈怠,即使已经考举人,依然持天天温习功课,这样的人怎么写不一手好字?

    实在是奇了。

    快到端午了,丫、婆抱着一捆捆菖蒲、艾草、香茅经过。本地风俗,每到端时,窗廊檐都要上香草避毒虫,过完节也不它,让它自然,等到过年打扫房屋时才取。端午又叫女儿节,傅桂和傅月上个月就盼着女儿节了,从初一到初五,家家的小娘盛装打扮,穿新衣,艾叶,簪榴,系五毒灵符、五彩丝线,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躲端午”。到端午那天,饮雄黄酒、吃过黍粽、绿豆糕、咸鸭后,全家老小齐聚江边看赛龙舟,至夜方归。

    这几天傅月和傅桂用调的香洗脸,每天染一次指甲,拿桂发,搽得每一发丝油亮黑,都是在为女儿节准备。端午当天傅家的小娘们齐聚一堂,谁也不想被比去。

    傅四老爷为此特意托人从苏州府购置了几面首饰,听人说江南闺秀常常嚼茶饼,能令齿留香,也随大秤了几斤,傅月、傅桂和傅云英一人一份。

    另外还买了几把洒金川扇,家女眷一人一把。四川的扇制作,从唐朝时就是官府取用的贡品,本朝依然如此。每到五月,成都府大慈街前会定期举行扇市,蜀人都将扇运到成都府贩卖。各地客商前去大批购,运回京师、江南等地,货离乡土,立地涨价,一把扇的价格可能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饶是如此,达官贵人仍然争先购买,唯恐抢不到。

    婆一间一间打扫房屋,笤帚过地砖,沙沙声响时断时续。傅云英踏傅云章的书房时,闻到一烈的雄黄味,端午在房屋角落洒上浸过雄黄的酒,可以驱虫。灶房、粮仓和的地方尤其要多洒。

    傅云章的书房枕池而筑,幽寒,自然不能例外。

    她让莲壳燃起香炉,支起四面窗,从随带的荷包里取几块松香、金银香扔烛台式香炉里,盖上盖,一缕缕香烟袅娜盘旋,空气没那么难闻了。

    等雄黄味淡去,她坐在小杌上,开始伏案抄书。她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