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 - 分卷阅读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英了不少,衣袖、裙不用再收起来,袖甚至有。芳岁怕她冷,劝她加了件湖绿折枝卉比甲。

    到了大吴氏院里,卢氏、傅月和傅桂也都打扮好过来相辞。

    银铺不远,其实可以直接走过去,但卢氏是宅妇人,门不像傅四老爷那样随便。王叔好车在外等着,她们坐车绕了一段远路过桥,卢氏掀开车帘,指着河上的渡船问王婶,“不是说要修桥吗?怎么没动静?”

    王婶拍一:“您不晓得,大房陈老太太天天在家闹腾,二少爷不好和老太太犟嘴,前不久坐船去武昌府会友,修桥的事就耽搁来了。”

    “还是为修牌坊的事?”卢氏问

    “可不就是嘛!修不成牌坊,老太太把气都撒在二少爷上。二少爷为这事挨了几回打,脸都打破相了,族学里的老先生看老太太闹得太不像样,把二少爷劝走啦。”

    傅月、傅桂和傅云英坐在一旁,默默听两人八卦大房的事。傅桂忽然扯扯傅云英的衣袖,“英,你见过二少爷吗?”

    傅云英想起那个在雪静立的孤影,天地间只剩漫天的白和寂冷的黑,傅云章独立其,像一株灿然开放的红梅,烈而冷艳。

    “见过。”她

    傅桂又问:“那二少爷的妹妹容呢?”她压低声音和傅云英耳语,“你觉得是她标致,还是月更标致?”

    傅云英微微蹙眉,神在傅桂脸上停留几息,移开目光。

    傅桂珠骨碌碌转一圈,轻笑:“我觉得月比容好看。”

    傅云英笑笑不说话。

    傅四老爷提前和银铺打过招呼,车停在银铺前,掌柜亲自门迎卢氏店。今天的主角是傅月,店里的伙计忙上忙,围着卢氏和傅月奉承,把卢氏哄得眉开笑。

    首饰脂粉之类的东西对小娘们永远有无穷的引力,傅月和傅桂鲜少门,看什么都喜,光是样式单调的各银镯,反复挑了几十副,都没挑到意的。

    傅云英在旁边陪了一会儿,趁卢氏兴的时候,上前:“婶婶,隔就是书肆,我想起先生待我买几本书,过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如果提要求的是傅云启或者傅云泰,卢氏绝对不答应,但傅云英她绝对放心,这个侄女像个小大人一样,从来不淘气,她从袖里掏一串钱给王婶,让王婶陪她一起去书肆,笑着:“买了书就回来,别走远了。钱在你王婶上,想买什么就买。”又叮嘱王婶,“叫你男人跟着,钱不够了打发人过来取。”

    丫鬟芳岁、王婶和王叔跟着傅云英踏书肆。

    里静悄悄的,空气里满溢着一说不清是好闻还是难闻的墨臭味。书肆门面两间,一间摆满各,架上累累的书册,一间是雅间,里边七八张条桌,十几条凳,几个儒巾、穿袍的男人坐在条桌前抄写什么。那是县里的书生,有的买不起书本,只能每天费一两个钱租老板的地方和书本誊抄一份书自己用,有的靠替老板抄书赚钞贴补家用。

    王婶啊了一声,指着其一个少年:“那不是苏少爷吗?”

    傅云英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是一个穿月白袍的少年,五官清秀,坐姿端正。外面日光晴好,书肆里却冷飕飕的,他穿得单薄,不知是冷的,还是保持抄写的姿势太久,突的指节仿佛泛着淡淡的青

    她转去书架找自己想买的书。店里的货架太,她垫脚也够不着,先看完能够得着的,然后让王婶把她抱起来继续找。

    书肆卖得最好的是各和童试、乡试相关的书目,再就是行卷、行书,其次佛经,话本也有,不过不多,黄州县的话本都是武昌府那边淘汰的旧书。

    店老板跟着傅云英一起找,最后把汗:“小店没有小娘哥哥想要的书,你们只能去武昌府买。”

    傅云英有些失望,随手拿起一本书,示意王婶付账,:“劳烦您了。”

    这时,后响起一清朗柔亮的声音,玉石铮铮,“要找什么书?”

    作者有话要说:

    :记载孔生平和思想的书,历史上普遍认为这本书是伪书,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不怎么说,这本书还是传甚广。

    行卷:举人的范文。

    第19章 激动的四叔

    “二少爷!”

    看到来人,王叔和王婶连声调都变了,搓搓手,用一近乎虔诚的语调向他问好。

    傅云章朝二人微微颔首。他刚从渡过来,笠帽,穿一件圆领暗纹大袖宁绸青袍,腰系丝绦,脚踏皂靴,虽风尘仆仆,但眸光清亮,气度不凡。

    店老板立刻堆起一脸笑,激动得语无次:“二爷莅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蓬荜生辉。”

    傅云章客气地笑笑,目光仍然停留在傅云英脸上。

    众人跟着他的目光望过来,连大街上的行人也挤来围观举人老爷,傅云英只好:“二哥,我想找一本商浚的,壮游的也成。”

    时江南商贸发达,南方的盐商富得油,苏州、扬州一带的城镇,小小一座市镇,就住着几十富之家。朝许多大臣赞同“农商互利”之说,商人的地位大大提,很多科举失意的文人一再落第,愤懑之脆弃儒从商。

    这些儒商识文断字,懂世民生,于惠及他人的理念或者青史留名的目的,以自己的经验和见闻编纂书目,刊印了一批专门的商业用书。书分别记述国陆路程、商业条规、各地价、商品生产、通、市场、经营方法,尤其关于南北通和沿途的驿站码介绍得尤为详细。

    傅四老爷门在外的时候,每到一座陌生的市镇,通常选择雇佣当地人当向导。这些向导有的憨厚老实,有的狡诈险,饶是傅四老爷在外奔走多年,有时候也会沟里翻船,被人带到陷阱里骗走财

    傅云英想给他买一本,他不认字,她可以读给他听。一次他要去哪里生意之前,找到书的记载,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旅途波折,俭省些费用,着书的提示多带些当地短缺的货还能多赚些钱钞,同时提防各蒙骗外地客商的小骗局。

    一举多得。

    上学的开销不低,不提给孙先生的束脩,光是买笔买纸的费用普通人家就难以承担。钱是福四叔的,如果没有他,傅云英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接到书本。傅云启和傅云泰以后可以用科举考试取得的功名回报福四叔的付,她无法参加考试,那就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向傅家人证明她读书不是浪费钱钞。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