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拂衣归 - 分卷阅读13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了。

    不过,正当夫妻俩准备跑路时,李奎带着智通回来了。

    这位七爷回来后,第一句话就是:“你俩这官,我看还能当当。”

    夫妻俩不由愣住,齐齐望向李奎。

    七爷爷哈哈一笑,:“再想不到还能遇到这事啊……真是……得者天助!”

    原来李奎听说朝廷派了人来剿匪,这位老爷不放心朝廷那些昏官,就夜探了一次魏将军的营房。

    结果没想到,竟让他听到了魏谨德吩咐手,赶赴湖白各地,索要官员档籍的事

    李奎觉得这事不对劲,就连着跟了几天,终于把吏尚书与魏谨德之间的那笔易给明白了。

    这正是他连忙赶回卫川的原因。照他对两个徒孙的了解,这二人搞不好正准备来个金蝉脱壳,换回份呢。

    当听完吏失火,烧毁官员档籍的事后,李彦锦挠了挠脸:“七爷爷,真不是你这段时间跑去放的火吧?”

    “去!”李奎拍了他的脑袋,:“我犯得着为了你这么个七品芝麻官去皇城烧房吗?”

    谢沛也笑:“这也好,之前阿锦哥还一个劲心疼城外那片即将收获的公田呢!他就怕换了新官后,把这些都给贪了。那可真是白费了他一番心血!”

    虽然觉很大几率上,夫妻俩还能继续把这官当去,可为了保险起见,二人还是了些预防。

    县令以守城有功为由,提前给手这帮人连发了三个月的薪俸。

    又钱把城里的路、码渠给修整了一遍。此外,还修建了一个慈姑所,这才将前一阵颇有盈余的公帐给彻底光了。

    要不是公田稻还差一个月才能成熟,李彦锦说不定都能把这些粮理完了……

    主簿看着清洁溜溜的公帐账面,心里虽有些无语,但想着自己荷包里还拿了三个月的薪俸,也就老实闭嘴了。

    不几日,果然有一个禁军带着公文,来到了卫川县。

    叶盛城时就吃了一惊,相比一路上那些墙倒房塌的破烂城镇,这小小的卫川竟是一片整洁安宁……

    再想到城外那一片微黄的稻田,叶盛心对这个还未谋面的卫川县令,生了几分敬意。

    于是,待李彦锦见到传令的叶盛时,就觉得这个禁军还恭敬的。

    “大人,魏将军如今刚到武城,得知了林知府已经遇害,为了让湖白府尽早恢复正常,就需要各地官员的积极合……”叶盛待李彦锦看完公文后,比较委婉地解释了几句。

    李彦锦早就对魏谨德背后的打算心知肚明,于是特别地表示,一定全力合。

    叶盛被请去暂时休息半日,次日一早就拿着李彦锦的一份文书和某些卫川“土产”返回了府城。

    李彦锦的这份文书,倒也没有编得太过。他写了张洪文早早就弃官逃跑了,被林知府大怒之,只能暂派了亲信李某人前来暂代县令。待朝廷任命了新的官员来后,李亲信就准备再回林知府边,继续效力的。

    不想林知府竟在匪兵攻城之日,英勇牺牲了,实在是让人痛心啊!

    为了把谎言编圆满,李奎早就从家族渠,打听了湖白府官员的派系。

    如今湖白府这边,了这么大,必然是要有人来背锅的。

    而这个人却绝不会是已经归西了的林知府。这林致轩乃大皇一系的,他的叔叔还任着龙图阁学士,岳父更是御史大夫,可谓背景厚。

    原本林致轩是打算在湖白府当上一任知府后,就回枢任职的。谁能料到竟会突然死在了匪兵的刀之……

    背景厚的林致轩如今不但不会背锅,在他家族势力,还可能用他的死亡换来更多的好。而朝堂上的官们也早就商议好了,湖白府的背锅人选,乃是一个失职又没有靠山的死人——守备潘驰。

    第95章 忙偷闲

    忠武将军魏谨德率兵驻武城后,倒是松了气。

    原本还以为要打几场仗, 不想, 待他湖白府后, 竟没有遇到一场像样的厮杀。

    这段时间,魏将军的最多的就是接烂摊。他一路走来,大的城里几乎都没剩什么成建制的官员系, 死了一半, 逃了一半。

    于是, 他不得不沿路将自己的亲信安到这些成糊汤的地方。

    让他倍郁闷的是,这些接了的城镇, 几乎全被洗劫一空, 一都没剩……

    不过魏谨德虽没捞到油, 却不会放过到手的功劳。他当即就派人给朝廷报信, 只说自己大败匪兵,受了轻伤依然英勇奋战。如今一路打来,终于攻了湖白府城——武城。

    且不说龙椅上的那位如何给魏大将军表功封赏, 吏尚书暗地里也收到了魏谨德给他送来的湖白府官员名单和大致况。

    于是, 第二日朝堂上,皇上拿着魏谨德给他上的折问起湖白府官员时, 吏尚书就显得格外有成竹。

    朝堂上一番你争我斗, 终于给湖白府匪兵作了定论。而李彦锦等一波末小官在这场利益争夺,沾了林知府的光,也从暂代都变成了正式官职。

    要是普通地方的县令,自然不会如此便宜地就送了去。可如今湖白府刚遭了匪兵, 据说大分地方都被洗劫一空。没人,没钱,山匪还不一定躲哪儿,谁家活腻了会去抢这个七品小官啊?

    之前在给魏谨德补报官员籍册时,李彦锦给自己和谢沛都是报的真名,只在来历上了些手脚,在报谢沛时,更是故意忽略了别。

    他报上去后也不怕人查,因为他早就利用县令的份,给自己和谢沛在卫川县里编了一来。

    于是,在上面的人看来,李彦锦就是个生在卫川县本地的读书人。虽然屡试不第,但因办事忠心得了林知府的青,并在危难关临时暂代了县令一职。事实证明,此人还有些才,竟是保住了卫川县没有遭到匪兵侵扰。

    故此,到了十月底时,朝廷的正式任命就来了。李彦锦、谢沛等人就成了过了明路的正式官员。

    就连谢栋谢厨也得了个衙门编制,如今他暂时也不开小饭馆了,只一心着白玉楼的大堂。

    有八千禁军在湖白府坐镇,到底让局渐渐平稳了来。

    此时卫川县的公田也已经收获完毕,手里有粮的李县令就更加安心了。

    衙后,李彦锦和谢沛先到谢家,与谢老爹亲亲地吃了晚饭。又和李奎与智通商议了会今后的事,这才回到衙门后面的官宅。

    两为了行事方便,已经把看门的老门调走了。如今关上门后,就不必再装模作样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