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分卷阅读4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不提,就说,赵秉安受邀踏足唐府,这就让寒门一派人心惶惶。

    唐耀山从西山归来之后便久卧病榻,如今已是时日无多,可唐府至今没有上乞骸骨的折,这让工尚书的接替人选多了一层疑云。

    赵怀珺为忠义伯,说是没有可能跻堂首的,可架不住其妖孽,赵秉安从踏足仕途开始便是一个异数,往往化不可能为可能,如今他手掌湖湘又依傍皇嗣,要想从董臻手里撬走工尚书一职也并非痴人说梦。

    唐家五兄友弟恭,大老爷唐雎任鲁南地方,远离京城,二老爷唐珏与三老爷唐阪蒙荫仕,一直兢兢业业,谨慎为官,其余两房虽领了泰平帝赏赐的官职,但很少在前朝走动,唐家孙起于清贫,对诗书传承倒是重逾官权势。故而不用董臻谋划,唐家人就自动退权柄的争斗,这次邀请赵秉安过府相叙,也不过是为了圆老爷的心愿。

    几日未见,没想到神矍铄的唐阁老已是气若游丝,赵秉安心生慨,坐在塌边呐呐难言。

    老人家年事已,经过杖刑之后便烧不退,如今泰半时间都在昏睡,唐府孙唐玉烟跪在一旁伺候着,谁也没忍心打扰。

    直到午时,日晷碰针,钟鸣磬,唐耀山才悠悠转醒。

    “阁老……”

    “你来啦。”

    “玉烟,去把你二叔三叔唤来,老夫有事要代。”

    唐玉烟很不放心留两人独,可又不能忤逆祖父的意思,只能忧心忡忡的退了。

    “淮扬河工程繁,非能吏不能修缮,董臻其人虽心术不正然才非凡,留他参与治河国政,可人尽其用。”

    “是。”

    “枢不振,地方难平!原本河南即是政局靡,而今……,朝廷已经人去治河了,遑论清查腐吏,先竭尽全力救灾吧,能免一分百姓苦难也是好的。”

    “晚辈已着有司准备赈济的钱粮,只是苦于无外放的人选。”

    “从吏选,如今沈炳文离巢,吏是最孱弱的时候,你可着手调其锐遣赴河南,丛岚尚在,只要增添京官在河南的阵营,自可让地方势力投鼠忌。”

    “只要熬过大灾之年,其余之事你可徐徐图之,切勿之过急,谨记。”

    “晚辈受教。”

    “老夫大限将至,回顾一生,悲喜两端。幼时读书,求功名富贵,显耀门楣;年为官,屈卑于君威,未尽忠言直谏之责,见忠臣良将冤而终;老来卑鄙自保,冷旁顾党争伐异,于国务民生无功无绩,忝活龄。”

    “阁老莫如此说,您心忧天,务实忠恳,若无您这样的,朝局哪能维持至今。”

    “老夫悔不该放任先帝以嗣为蛊,若无诸王相争,我大朔的朝局该何等清明!明诚,你万不可重蹈老夫的覆辙!”

    唐耀山握着赵秉安的手,浑浊的双里满是恳切。

    “当今甚于先帝,明诚纵是有心却也只能被迫辗转其。”

    “您还不知,晚辈已被为东讲经,可犬却被诏毓庆殿行走,圣意难揣,晚辈如今亦是如履薄冰。”

    “当初你就不该帮他即位,而今所有人,都骑虎难了……”唐耀山为临死之人,说话已是百无禁忌,况且房仅他们老少二人,有些事实说来也无妨。

    “形势所迫,造化人,都是无奈何。”

    “赵氏一族已经行至风浪尖,不则死!老夫不探究你是否有其他打算,只问一句,明诚能安社稷否?”

    “……,晚辈定会鞠躬尽瘁。”

    赵秉安的回答让唐耀山有些失望,他的脸渐渐消沉,血渐失。

    “安国置于自保之后,老夫本如此也无颜对你求,只是,当今那位行事愈发邪祟,恐非圣君之相,江山到他手里,怕是贻误苍生。待老夫与沈炳文双双离世,这大朔朝野连个能拦得住的人都没有,要是事有不怠,谁可力挽狂澜?”

    “故此老夫有意拆分寒门,将忠君国之人移送乃父麾,你意如何?”

    “勋贵限于文职三品,这是历朝历代默认的规矩,阁老盛,家父恐难消受。”

    “事在人为,规矩是人定的,自然也可由人来改,季清质俭纯朴,老夫属意。”

    “您怕是意不在此吧,让家父取工尚书,随后顾椿等人会迫不及待的将家父擢阁,个像黎焕那样的傀儡阁老,如此既予了工面,也挡住了晚辈的‘痴心妄想’,对否?”

    “您既想我匡扶社稷,又不想我阁为宰,凭什么呢!”

    “凭你年轻!弱冠太傅,耸人听闻,你享的是实权不是虚爵!功慑主,你难还看不清这浅显的理吗!”

    唐耀山声嘶力竭,他觉得这是对赵秉安最好的安排,只要淡漠无争的赵怀珺占据阁老之位,那至少能把赵秉安摁在太傅的位上十几年,哪怕到时候朝局上还是无人能与其争锋,可不惑之年的权臣也比如今这般容易让天臣民接受,有些时候,文人就是想要这么一块遮羞布来自欺欺人,予他们就省了许多波折。

    “今晨,西山传来消息,如艮被赐死,事实上,太医院如今已经十不存一。”

    赵秉安乖坐在塌边,轻轻握着老人家瘦骨嶙峋的手掌,嘴里吐的话却足以让天

    “靳啸隶归京,桂西军团却无安置,其与京郊四方驻军势必有一场恶斗;蒙喆与皇室结亲,戍守闱,但四万兵屯疆、御林派系分明,想整顿军务,至少需要两三载的功夫,在此期间,禁军战力只能发挥五成;师芎因师泰之死对朝廷仇怨颇,他已公开表示支援东,因此新近崛起的南郊武勋亦被拉拢到东阵营,还有郭涔麾的辽河军团,一向是与黑云一系共退,双方战力基本持平,可若是晚辈面应援,骁骑营的上万兵便会倒戈东,届时扶持谁,就不用晚辈多说了吧。”

    “江南士族想重演太庙之变,结果作茧自缚折了沈炳文的首辅之位,而今你又要冒天之大不讳,再行一次弑君之举吗?!”

    “不,明诚为臣,怎会以犯上。不过那些把持朝政、祸害朝纲的佞之徒晚辈打算一次肃清,还天臣民一个朗朗乾坤!晚辈要成事只能借助东的兵力,这也是无可奈何……”

    唐耀山急促的心缓和了来,他刚才就怕听见赵秉安要谋逆作,现在一听只是打算清君侧,心安了许多。

    不过设想是好的,但对朝堂行大清洗要诛杀多少人,文臣要是都死光了,谁来钳制那些拥兵自重的武勋,非万般无奈之万不能让赵秉安行此险招。

    “不必倚重兵权,想收拾朝堂,我们自己来即可。”

    “但晚辈实力不济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