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分卷阅读10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一边玩去了,他也不知怎么养的,每次他抱这俩小都觉得比上次重了好多。

    瞧着那边舅甥俩玩的兴起,赵映姝又想起一桩事来,“娘,阿弟也快到成婚的年龄了吧,您和爹到底怎么打算的啊,怎么一动静都没有,得亏人邵家闺女等得起。”

    这件事上就搔了蒋氏的,她抿着嘴说“我也想你阿弟早成家,也能让我早抱上孙不是,可你爹偏要再等等,说是等你阿弟取了乡试举人再成亲更好,这又得多等上一年。唉,我上次为这事还特意去了邵府上解释,你不知,人邵家姑娘有多好,端庄秀雅,娴淑知礼,你五婶瞧着都说比以前更得了些,是京难得的大家闺秀呢。”

    赵映姝瞧着自家母亲那为难的神只想笑,算算也就半年多的功夫就能娶回来了,有什么好惦记的,再说了她阿弟去考个举人还不如探一般,有了举人的功名再成亲确实更面嘛。至于赵秉安考不考得上,赵邵两府上从没人担心这个问题,她家阿弟可是堂堂国监太学馆馆首,只用了三年就从国监全甲等结业,吊打一群江南学的传奇人。考个举人,还不手到擒来。

    第77章 对战江南(补)

    说起江南学,这事就发生在去年, 当时还震惊了整个京城呢。

    原本三年前, 祭天大典之后, 南北学术之间会有一个切磋。说的直接明白, 就是江南三大书院会大张旗鼓的到国监门踢场。以往数年,国监都是惨败收场。当年柳大人担任国监祭酒的时候就因为输的太惨,颜面尽失,不得已辞去国监的教职。要不是永安侯府帮把手把人调到太常寺,说不定柳家早就败落了。

    当时钟拱临危受命接掌国监的时候,就暗决心,待到一次会比, 一定要改变这局面, 给他们北方儒学争气。

    结果祭天大典了那么大篓侍监就跟疯狗一样见天在朝上抓人,今儿还站在旁边的同僚,说不准明儿就看不见了。京城里面人心惶惶,动了好一些时日, 这, 江南那边怎么敢来人,说不准就被卷什么政治漩涡里去了,到时候不仅锦绣前程没了,说不定还要搭上自家几条命。所以他们的行程一拖再拖,直到这场风波过后,才在第二年启程赴国监的约。

    当时国监全戒备, 层层筛选,务求以最阵容应对这次挑战。而通过四季大考,次次稳居榜首的赵秉安自然是个不能错过的人选,而且当时赵秉安刚统一太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馆首,最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国监也希望借着这位小三元的运打一个开门红。

    赵秉安这个馆首来之可不易,苏煜那小不知什么时候偷偷了国监,虽没在太学馆里,但就单凭他的,旁边也会有不少拥揼。原本就他一个收拾起来还没什么,但没想到苏家实在无赖,打完小的来大的,到最后,赵秉安几乎和苏家这一辈闲着的公们都了遍手。太学馆里的陆博士那是不用指望的,人家乐的在旁边看戏,再说当时的太学也不是铁板一块。赵秉安有才有能为不假,可他的资历委实不足以让所有人低。四季大考,榜榜名,但凡间有一松懈,可能赵秉安就压不住底那些人,更不用提让他们心服服了。

    其实收服整个太学馆这件事,赵秉安一开始还真没敢想,毕竟从没这个先例,当时也是事逢巧合,算是被他抄着了。

    原来当初,虽然江南大队不能发,但也有一小分人手在祭天之前就已京,他们当时迫于形势不得不滞留在北地,时间一久自然就会琢磨些事来。京城里不单儒学一家称雄,毕竟好些江南的大人,他们里面有族学倚仗的还是少数,那为了孙后代计,京城里也不能没有心学学院不是。丽正、集贤、石鼓等几家书院就是其颇为名的代表,朝不少达官显贵之读。这些书院与江南那边来往密切,平时对国监也就是一般般的态度,不挑衅也不搭理。

    这次听说京监招收了不少人才,他们有些坐不住,就想反正闲来无事,不如提前摸摸对手的底细,将来也好应对啊。他们那边也就是合计一声,国监这边可就炸了锅了。他们这些年虽然势弱,但好歹也是官方认证的最学府,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踩两把的,这些家伙简直欺人太甚!

    赵秉安当时当机立断,主动请缨,率领太学馆诸生直接给里面蹦跶最的六家书院了拜帖,抢先上门挑战。

    那段时间京城各大赌坊都乐疯了,各个码都开了盘,赌国监能胜几场。街巷尾,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聊这个,就连朝上的好些大人都被惊动了,不少人瞧着赵怀珺的神都很奇怪,这么一个老实人,怎么生的儿锐气那么重,倒像是赵家老五的

    太学馆生第一家挑上的是实力不上不的集贤书院,赵秉安没手,只是简单的安排了些人手,规划了程,剩的便是在一边旁观。太学馆里的人一开始还有些张,但一上手才发现对手实在是不堪一击,琴棋书画,场场碾压,气得集贤书院院的脸都变青了。其实太学馆原本就是国监实力最的学馆之一,能在里面占有一席之位的学哪个不是天之骄,这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在里面挑了佼佼者,对付集贤书院这样离一等尚有些距离的学院简直有些大材小用。

    经此一役,国监这边信心爆棚,接着挑了两家书院,无一例外都是大获全胜,这在京城里了好大一阵风,国监这么些年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也不能小看这些书院,太学馆在丽正书院差就因为轻敌吃了大亏,对方也不知从哪里找来几名极善经学的辩士,所提论题闻所未闻,偏偏有典可寻,通学问的老先生打一看就知这是江南路数的论题辩问,奇思诡谲,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落尽对手的圈,被人牵着鼻走。而且当时丽正书院是把这手藏在了二辩三辩之间,在太学馆以为他们稳胜券的时候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太学馆诸生只能寄希望于小馆首能再次施展奇迹,力挽狂澜。

    赵秉安也没让人失望,自从侍监那件事后,他就意识到成为一个的嘴炮,啊不是,是成为一个能言善的人有多么重要。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朝堂上哪些人是最能说最会说不说死人不罢休的呢,肯定是御史啊!如果说侍监不招人待见是因为滥用私刑、迫害忠良,那御史台就冠冕堂皇的多,这群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活的说成死的,而且人家盯人都正大光明的盯,逮着你把柄就要参,不参倒不罢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