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科举 - 分卷阅读1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颇有些沉重的躯小跑着跟了上去。

    早朝过后,百官移步文华殿,这场经筵是秋季始开,仪式颇为隆重,侍班除了首辅渊,还有六尚书、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及学士等,除了方庚和李国崇作为讲官,掌院学士徐元贤还在翰林选了两人作为展书、掩书,其之一正是沈霖。

    方庚多少获得了一心理安,侍班的众官员都面目严肃,皱着眉十分难以讨好的样,只有方庚和沈霖两人还是蓬向上、神采奕奕的小年轻,对比十分明显。

    方庚两年前就有蓄须的念,但是那副样着实有些奇怪,有和小孩穿大人衣服异曲同工的,于是只蓄了一次就放弃了,这一看殿上几乎所有大臣都蓄了胡,方庚不禁摸了摸,暗想回去以后再试一次,不然实在不利于树立严谨靠谱的形象。

    众大臣们在殿等了一会儿,那些一、二品的大官有的开始凑着脑袋低声,很快,随着御前太监一声“肃静”,那些窃窃私语声瞬间销声匿迹,所有人屏息低,等太监再次开——“恭迎皇上圣驾。”

    百官齐齐跪行三跪九叩之礼,喊“恭迎皇上”,方庚跟着照,因为前面都是一二品大员,方庚这样从五品的小官只能跪在最后面,所以连皇帝什么时候坐上龙椅的都没发现,直到昭武帝有些苍老却不减沉雄厚的声音有些随意地响起:“都起来吧。”

    众臣这才纷纷起来,由渊主持经筵仪式。

    这么多年来老臣们对这一程序已经烂熟于心,是以行得十分迅速,很快昭武帝就淡淡开:“今天是哪两位先生讲?”

    方庚和李国崇对视一,从他里看一丝受若惊,接着就见李国崇沉着地走大臣队伍,还真有几分气势。

    经筵可讲四书,可讲五经,也可以讲历史的一事,并不设限制,方庚自问自己在四书五经上的造诣不提也罢,于是选择讲史。

    而李国崇则讲经,又是侍读学士,所以在先。

    说起来,一开始方庚也觉得奇怪,理说他年纪轻没什么经验,虽然已经侍讲学士,但不至于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让他上场,难发生了什么他不知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来了,欠了三更了,希望我明天能雄起呜呜呜呜

    第125章

    昭武帝见李国崇是一个矮胖材、其貌不扬的年男, 也没别的表示, 只朝他:“李学士,坐吧。”

    李国崇原先还十分镇定,听到昭武帝的话里闪着激动的光,心里呐喊——他们的皇帝果然是千古名君,前朝的讲官能有这样的待遇吗?不能!

    只是他不敢轻易就坐, 忙推辞:“皇上宽厚仁慈,臣却不敢逾越, 臣还是站着讲吧!”

    昭武帝语气平淡地重申了一遍:“卿请坐。”

    李国崇心里一惊, 神飞快地在皇帝脸上掠过, 见他似乎并没有不满的绪, 这才稍微放心来。既然皇帝都用上“请”字了,他觉得没必要再推辞,便整肃神, 走到讲学案后坐

    司礼监太监将李国崇所要讲的四书经史各置一册于御案和讲案,沈霖上前展书,经筵官们分东西两班侍立,接着李国崇就开始报告今天要讲的容——。

    “成王在丰, 天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 于是周公作,官别其宜;作,以便百姓,百姓说(悦)……”

    李国崇的谈吐与他的外表着实不匹,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很快就引起了昭武帝的兴趣。而且李国崇的父母是小生意的,他的夫人同样是商人之女,这让李国崇在讲话时不经意间一些市侩气,却使得语言更为诙谐丰富,并不觉得乏味枯燥,和那些一本正经捧着讲章照读的讲官们相比实在是有趣多了。

    昭武帝越来越满意,不时问李国崇一些与百姓生活有关的问题,和李国崇所讲的容背而驰。但李国崇此刻越来越自信,忽略了东西侍班一些官员黑来的脸,和昭武帝愉快地对谈起来。

    等李国崇讲毕,昭武帝到阁休息了片刻,然后就到方庚接力。

    经过前面近一个时辰的讲学,昭武帝明显有些疲惫,不过看到方庚站来时里还是多了几分探索。

    “你就是方庚?”他饶有兴致地问

    方庚一青绿锦绣服,在一众大红袍的侍班官员格外显,更衬得他本人气质清濯,有如一棵秀逸的青竹,令人前一亮。

    他不知皇帝怎么会对自己有印象,或许是之前修史的功劳,他也不敢太当回事,三跪五叩恭敬答:“微臣方庚——叩见皇上。”

    昭武帝莞尔一笑:“你大考作的那篇文章我看了,说得极好。”

    方,得到夸赞自然值得兴,只是这个场合他只想着怎样不错,毕竟顾尚仁还在一边看着他的表现,兴也是回去以后的事。

    “皇上谬赞,微臣仰慕皇上通达儒术,便时常搜集皇上的文章反复,是以那篇文章多是臣读完以后的想,仅凭臣的能力难以答这样瞻远瞩的观。”

    实话实说再拍个,这样总是没错的,顾尚仁当初教导他的话他还一直记着。

    果然,昭武帝的表如同拨云见日,不复刚才的无聊,笑着问他:“方学士今天要讲什么?”

    方庚不卑不亢地开,他今日要讲的是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创业艰难、励图治的事迹,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越是艰难越能成就千古一帝。然而要想久,为帝王必须“鉴戒”,“视其善者,取以为师,从之不如不及;视其恶者,用以为戒,畏之如探汤。每兴一念,兴一事,即稽古以验今,因人而自考”……

    这些理皇帝何尝会不明白呢?方庚今天讲这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是投其所好将皇帝最关心的问题借题发挥一通,借此在皇帝面前刷一刷好度而已。

    昭武帝的确对他所讲的容没什么觉,但方庚所表现来的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关切却动了他的心,不由得问方庚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让他大胆议论。

    方庚心里十分犹豫,如果让他继续用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话敷衍过去算不上难事,但他想说一些别的,不是为了任何功利的目的,只是将他真实的想法和观表达来。

    “臣认为……”他言又止,脑海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今天是大经筵,那么多大官在一旁盯着他一举一动,他要是真把有些话说来了,无疑是在无形之给自己树立了隐形的敌人,他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