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 - 分卷阅读2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的刻骨铭心又如何?孟云晖还不是娶了她?

    孟云晖和杨家的男人一样,在他心里,仕途是第一位的。她是杨阁老的孙女儿,仅凭这一,哪怕对方是个倾国倾城、闭月羞的绝世人,也动摇不了她的地位。

    就算孟云晖此次回乡归来时,把那女一并带回顺天府,杨娴贞也不怕。

    她在太太边当了五年的学生,耳濡目染,学会的不仅仅只是务的本领,知该怎么对付妾室姨娘。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还有没有小天使记得这件被孟娘脏的衣裳,不是三娘补的啊。

    话说,今天暴雨,穿着短的我好冷,可能没有二更,大家别等二更啊,免得失望,我要去加件

    ☆、第124章 结局章(3)

    七月十五, 于信奉家的人来说,是元节,对笃信佛理的人来说,则是盂兰盆斋会。

    瑶江县人既拜菩萨, 也信符能治病救人,和尚士在他们看来是一家,元节、盂兰盆法会一起过。白天挎着提篮去山边烧包袱祭祀祖先鬼神, 夜里划着小船在江上放河灯祈福消灾。

    都是为怀逝去的亲人,也算殊途同归。

    吃过早饭,李绮节和宝珠坐在院里的树荫叠金元宝。

    把糙的纸钱卷起来,两间一,轻轻一, 就折元宝的大致形状了, 这是预备傍晚送去烧给先人们的。除了纸钱、金元宝, 还要剪几件冥衣, 然后把纸钱、金元宝和冥衣封一个个独立的纸袋里——纸袋是和纸钱冥币一块儿售的——最后在纸袋封面上写逝者的名姓。人们认为这样先人们就能收到孙的供奉,不用在地底挨饿受冻。

    老百姓们不会念诵怀伤悲的诗句,不能书写意悱恻的悼文,他们对亡者的哀思单纯而又直接:只盼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有钱,有衣添, 有果腹的祭品用。

    吃好, 喝好,穿——俗气至极,但真挚赤诚。

    孙天佑芝麻罗帽, 从月门走来,脚步匆忙,一边走,一边命阿满去备行李,他要一趟远门。

    李绮节放小银剪和叠了一半的金元宝,“今天还得烧包袱呢,怎么这么急?”

    烧包袱的人必须是各家直系男丁,一是七月气重,男人火力壮,不怕被鬼煞上。二是人们信只有血缘亲人烧的包袱,先人们才能顺利收到。三是烧包袱必须去野外的山路旁,回来时差不多是黄昏时候,男人去更方便。

    孙天佑搂住李绮节,拥抱一,松开她,歉疚:“让宝替我去吧。北边一只船被寨扣了,我得亲自去和老六谈谈。”

    李绮节眉皱起,“无缘无故的,老六敢扣咱们的船?”

    老六是东湖寨的六当家,往来武昌府和瑶江县的商队想要顺顺利利通过东湖域,必须先向东湖寨上缴“买路钱”,老六是寨里嘴最利索的,寨一般派他和两地船队、商会打

    东湖寨刚好在一个十分偏僻的荒岛上,两地官府来回踢球,不想把剿匪的重任揽上决不承认治匪贼祸,都对东湖寨的存在视而不见。

    东湖寨还算讲义,只要船家识时务,一般不会堵截商队,而且只求财,从不伤人命。如果有其他匪胆敢朝客商手,他们还会帮客商赶走那些亡命之徒。客商们为求旅途平顺,私里和东湖寨达成协议,敢去衙门告状的,会被踢行会。

    商旅们只求安稳,不论其他,反正他是官是匪,都要靠银钱开路。如果宁折不弯,不肯妥协,那脆别门了,老老实实待在家当个田舍翁。

    一来二去的,东湖寨在夹生存壮大,渐渐成了东湖一霸。

    像孙天佑这样年南来北往的商人,想要路上走得平稳,免不了要结识一些三教九的人。他常常和东湖寨打,老六和他也算有几分

    理说孙家的船应该能在两地之间畅通无阻,怎么会忽然被匪扣

    孙天佑觉得东湖寨里可能变故,因为寨从来不会违反江湖义的事——如果他们不遵守规矩,商旅们也不会心甘愿看他一家独大。

    不知为什么,李绮节有些心神不宁:“路上小心,别和那些江湖人。”

    孙天佑朗声大笑:“你放心,我什么时候莽撞过?”

    开败的木槿耷拉在枝,石阶旁铺落一地枯萎的淡紫,微风拂过,丛摇曳,朵簌簌飘落。

    李绮节目送孙天佑门,孙天佑跨上白,回朝她挥挥手,“回去吧。”

    蹄踏在燥的泥地上,溅起一蓬灰尘。

    刚驶,孙天佑忽然勒缰绳,掉转往回走。

    李绮节站在门槛后面,抬看他。

    孙天佑眉微弯,酒窝若隐若现:“和黄山的茶叶送到武昌府了,等我回来时给你带些好茶叶。你有没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

    李绮节轻笑一声,“我想吃洗街老瘸家的桂八宝鸭。”

    洗街,东倚江,西靠山,和对面山腰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据说当年关羽屯兵于汉时,常在江边洗,故而得名洗街。

    老瘸无名无姓,因为天生脚不便,小时候被人呼小瘸,到老了,就成了老瘸。他曾在应天府当地最有名的卤鸭店帮工,学成归来,在洗街开了家卤鸭店,他家的桂八宝鸭香酥细腴鲜甜,秋冬时味最佳,吃时佐上一盅桂酒,更是回味无穷。

    “行,我记住了。”孙天佑扬起鞭,前行。

    嘚嘚的蹄声渐行渐远,直到主仆一行人的影转过巷,什么都看不到了,李绮节才转回屋。

    是夜,华灯初上,孤月悬。

    宝陪同李绮节和宝珠去河边放河灯,丫随行,人人垮一只提篮,里放着供盘、河灯、蜡烛、甜糕,角黍,和各各样致小巧、绣有吉祥纹样的小荷包。

    官府在街巷间开设场,各寺僧人云集,说法诵经,超度亡灵。

    香烟袅袅,梵声缭绕,甚为庄严肃穆。

    老百姓们围在一旁观看,有单纯看稀奇的,也有虔心跟着诵经念佛的。

    这边庄重威严,悲天悯人,另一边则锣鼓喧天,乐喜庆。

    那是金家请来的戏班

    火把熊熊燃烧,把街照得恍如白昼。

    艺人们在江边栏杆上扯几条麻绳,圈一大块空地,为老百姓们表演节目。

    舞龙的,耍狮的,戏猴的,耍大旗的,演竿戏的,各各样的杂耍,应有尽有。

    围观的老百姓看得目不暇接,一会儿看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