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 - 分卷阅读20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和杨天保的杨不一样,当朝首辅也姓杨,杨小是首辅的庶孙女。

    首辅家的孙女儿,即使只是一个不起的庶,对瑶江县人来说,也和天上的仙女、里的公主娘娘差不多。

    现在县里已经兴起一谣言,说孟云晖是文曲星转世,生来就是要考状元、娶公主的。孟家祖坟前有几棵棕榈树得很茂盛,不知是谁先起的,反正所有人都认为那几棵棕榈树是保佑孟云晖考得赐的仙树。于是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纷纷前去折取棕榈叶、棕榈果实、棕榈,拿回家煮,给家读书的孩儿喝,让孩儿能够变得更聪明。还有大胆的,想趁着月黑风,把棕榈树挖走,移植到自家祖坟里去。

    短短几天,孟家的祖坟被糟蹋得不成样。孟家人无奈之,只能将祖坟重新修葺一新,在周围盖起的围墙,每天派人看守,以防宵小偷挖棕榈树。

    当然,这笔重修祖坟的钱钞是孟家人自愿捐献的,别姓的人家想捐钱,他们孟家人还不收呢!孟家人相信,修好了祖坟,福运还是会眷顾他们孟家儿郎。

    孟云晖借助新科士的势和与杨家的姻亲关系,一举跨权贵阶层。虽然他殿试的名次不算很理想,但仍然不耽误他成为新晋名声最响亮的俊杰。有杨家撑腰,他不必担心被随便指派个前途晦暗的外差。

    果然任命来,孟云晖留在京担任庶吉士。

    庶吉士专隶于翰林院。闱过后,士及第的一甲者可以直接翰林院,二甲、三甲资质优秀的人通过考,授予庶吉士。

    庶吉士只是短期职位,看似平常,但正所谓“非士不翰林,非翰林不阁”,庶吉士是天近臣,未来的阁重臣储备来源,明朝历代阁辅臣,大多数自翰林院。

    可以说,有庶吉士这个,孟云晖手握权柄之日,指日可待。

    他寒窗十年,一举成名,又得娶贵妇,仕途顺畅,真可谓青云直上,风得意。

    嗣平步青云,孟举人依旧还是那个古怪清的孟举人,不和俗人打,每天看看书,谈谈禅,三五不时钻山和某个隐居的老友相会,神龙见首不见尾。

    孟娘倒是得意了一阵,不过想想孟云晖人前憨厚、人后狠的,她很快偃旗息鼓,整天忧心忡忡,就怕孟云晖哪天带着贵小回家拜宗祠,趁机收拾她。

    孟云晖杏榜有名之后,每天到孟家拜访的女眷多不胜数,孟娘白天忙着和客人周旋,夜里辗转反侧,连梦都在想该怎么讨好孟云晖的新媳妇。几个月来,人瘦得如枯竹一般,再不复以往趾气扬,县里人还夸她,说她不愧是士的母亲,气度比以前沉静多了,一看就是有大智慧的。

    孟十二知自己已经彻彻底底地得罪孟云晖,与其担心孟云晖怎么报复他,不如趁着孟云晖不在,好好享受前的快活日。在市井结识一堆臭味相投的酒朋友,每天早晚归,无所事事,游懒散,斗走狗,先开始只是不务正业,吊儿郎当,到后来,竟然至于赌博吃酒、眠卧柳起来,只差没有杀人放火、打家劫舍。

    县里人背后指指,没人愿意把自家闺女嫁给孟十二。虽然孟云晖名声响亮,但人家远在京师,谁晓得能不能照应没有血缘的兄弟?何况周围邻居街坊都知孟云晖和孟十二关系不睦。为了闺女的终幸福着想,宁可找个穷苦一的女婿,也不能把只会东游西逛的浪家门。

    孟十二如此不成,孟娘和孟芳急得冒火,骂也骂过,劝也劝过,连家法都请来了,孟十二就是好赖不听,不吃。

    到最后,孟娘只能拉着孟芳的手,嚎啕大哭:“你这个弟弟以后怕是不成了!我还指望他给我养老送终呢!现在看来,以后没人看顾他,他说不定只能去讨饭过活!七娘啊,如果哪天我和你阿爷不在了,你看在我们两老的份上,别舍不得一碗饭,只要你弟弟能吃饱穿,我在地底也安心。”

    这些事是周桃姑从孟家妯娌那里听来,然后回家学给李绮节听的。

    孟家人觉得孟娘和孟十二是咎由自取,因为孟云晖考士后,第一件事就是提孟家其他儿郎,比如一直和他关系亲近的孟十郎等人。孟十郎没有犹豫,果断辞掉自己的差事,成为孟云晖的专职跑

    孟家人私底说:“四郎有有义,不忘本,刚站稳脚跟,就回拉扯族里的堂兄弟,小十二自己不争气,四郎想帮拉他都没手!”

    还有那些目光远的,悄悄议论:“小十二这么胡闹,万一别人拿他当借攻讦四郎,四郎岂不是白白受他连累?”

    这个担忧一说,立刻受到孟家族人的重视,众人商量过后,了一个决定:“好好看着小十二,如果他只是不事生产,随他去,千万不能让他京投奔四郎!”

    孟家人达成共识,此后,孟十二一辈没离开过瑶江县。他把游手好闲的好贯彻了一辈,无儿无女,无家无业,直到闭的那一刻,还念叨着要去赌坊玩一把。

    在孟家其他人为孟家了个士老爷而欣鼓舞时,孟五叔和孟娘为孟云晖的亲生父母,却是反应最平静、最淡然的。

    周氏去孟家吃酒时,孟娘红着睛,和她说起心里话,“四郎天资不凡,我和老五大字不识一个,什么都帮不了他,就怕会浪费他的聪明脑壳。现在他当上官老爷了,我和老五也能安心啦,我们夫妻虽然没什么本事,好歹没有耽误他!”

    为人父母,有和杨县令那样,浑浑噩噩,光凭事,不知该怎么养育儿女的。有像张十八娘夫妻那样,把女当成自己的所有,自己不到的事女去完成的。也有像孟五叔和五娘这样,觉得女是上天的恩赐,父母必须好生教养女,把女拉扯大,如果不能帮扶女,他们会觉得于心有愧的。

    当魏先生明孟云晖是个读书、晓得自家窝里飞一只金凤凰时,五娘和孟五叔并没有沾沾自喜,除了一开始的激动之外,夫妻俩心更多的是惶恐和不安,他们怕自己帮不了儿,怕儿的天分会被贫苦的家境湮没,怕儿只能和他们一样,疲于耕作,辛苦一生。

    如今孟云晖的付得到回报,压在孟五叔和五娘的那块大石也放了。

    孟云晖虽然不能光明正大照拂孟五叔和五娘,但瑶江县的聪明人多得是,光是李家村,就不知有多少人争着抢着和孟家联姻,孟云晖的亲弟弟、妹妹们还没大,已经全婚约。那些没能和孟家联姻的,不肯就此放弃,脆把目光放远些:等孟云晖的侄、外甥生来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