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人 - 分卷阅读13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宣并没有血缘关系,论亲疏远近,终归是隔了一层,是一天天来的,堂兄弟俩认真相的时日不多,想让他们短时间亲如兄弟、不分你我,有些异想天开。只要他们俩能和和气气、共同退,就够了。

    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但有李大伯和周氏看着,李家绝不会有兄弟阋墙的那一天。

    想清楚这,再听到丫说不止周氏,李大伯也开始让李南宣接上的账本,李绮节一都不惊讶,李南宣早晚都要接大房的家业,李大伯和周氏对他推心置腹,直接把大半产业的银钱往来透给他知,说不定也存了试探他的意思。

    李大伯和周氏已经了决定,李绮节为晚辈,不会多嘴。但自家的事,还得由她拿主意。

    李恒不愿接手家的生意,任凭李乙如何严厉呵斥,或是苦婆心地劝说,他始终不肯松,“家里的铺我一天都没过,到我手上,两一摸黑的,说不定没个三两年就败光了。让我个卖力气的伙计还成,账的事我实在不来!”

    他一指李绮节:“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活。阿爷,你把铺上的事给三娘张罗不就成了?她帮伯娘家,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务,样样都理得妥妥贴贴,那几家酒坊她不是好的嘛?剩的店铺也让三娘一肩挑了罢,总归是自家人,便宜都是咱们的。”

    李乙只是一个劲儿地叹气,没有说什么。

    李绮节明白,李乙再疼她,也不会把家业到她手上,能分给她一半的家产,已经是他能到的极限。

    他心里仍旧盼着李恒能够承父业。

    可李恒确实不是家的那块材料,而且他现在忙得脚不沾地,以后可能会更忙,李家的几间铺,绊不住他的脚步。

    庆福在武昌府蛰伏大半年,费尽心思,终于搭上了楚王府的门路。球场那边万事皆备,只欠东风。庆福的来信上说,个月就能把楚王世一行人请到球场观看第一场正式的蹴鞠比赛。李绮节铺排了好几年的计划,到如今才慢慢收网,开始收获果实。

    从建设球场开始,她一直等着这一天,原本可以一蹴而就,但她耐住,始终着原定的步骤慢慢温煮青蛙,因为她想要的,绝不只是单纯重新让蹴鞠成为瑶江县的一新式娱乐,而是从上而,将蹴鞠比赛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此时蹴鞠比赛早已经在上社会消失匿迹,军队的士兵不得以蹴鞠为戏,否则会被砍掉手足,蹴鞠艺人只能在戏院酒楼或是青楼楚馆找到发挥的机会,民间百姓喜蹴鞠,又能如何?如果不能让权贵阶级对蹴鞠改观,它就永远上不了台面。别的不说,只要官府明令禁止蹴鞠嬉戏,球场就无法再一步。

    民间的行审始终带着时代的烙印,从底层民众的共同审逐渐影响到上层社会,可能要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百年的时间,但从上层社会自上而改变民间的审,往往只需要一两年。

    惟有先从掌握权柄的皇族贵戚们手,才能一劳永逸,迅速打开局面。

    球场迎来了建立以来真正的首次开张,之前的小打小闹全是在为这一天积攒经验。李恒已经摆脱学徒份,成为球队的正式一员,不说那些蹴鞠艺人们不愿放他这个好苗离开,李绮节也不想贸然打自己筹谋已久的计划。

    所以李乙想让儿接班的想法,终究不可能实现。

    也许她可以托庆福想办法,向李乙推荐一个可靠的掌柜?李恒委实不愿意接几间小铺,想让李乙彻底放弃,还需要时日,目前只能先用这拖延的方法稳住他。

    庆福办事很利落,李绮节的信送去武昌府没几天,他很快找到几个合适的人选,二话不说,当即让他们立刻打包行李铺盖,到瑶江县领差事,顺便送来一封亲笔回信。

    李绮节看过他的信后,沉默良久,叫宝珠端来火盆,把信笺一把火烧了。

    宝珠神惴惴:“相公那什么事了?”

    纸张在幽蓝的火焰化为灰烬。

    李绮节笑着摇了摇庆福的回信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是问她能不能席球场半个月后的开赛仪式,他好为她保留一间二层包厢。楚王世一行人是微服行,暗地里的人手已经布置好了,不会刻意限制老百姓,届时场必定闹非凡。

    庆福知她一向喜闹,肯定不想错过一场难得的盛会。

    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她能带着丫、伴当大大方方在外边行走,是因为年纪还小,辈们不忍苛责,才会睁一只,闭一只。现在她即将阁嫁人,虽然还没及笄,但在别人里,已经算是一个大人了,不能再拿年少轻狂当挡箭牌,必须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别说李乙,就连向来开明的李大伯,只怕都不会乐意看她再到外面去抛面。

    而且孙天佑如果知了,又会怎么想呢?即使他不在意,万一她在球场上被认识的人碰见了,事去,两家的名声都不好听。她从来不把别人的光和看法放在心上,任凭别人怎么讥讽,依然可以我行我素、自自在在过日,但也得注意分寸。之前她的特立独行,落得一个没心没肺的名声,县里人平时提起她,大多数是笑着叹息一二。但如果尺度没把握好,没心没肺变成没脸没,那可就难办了。

    所以,她只能谢过庆福的好意,和以前一样,仍旧躲在庆福后,藏功与名。

    宝珠不知李绮节在想什么,但直觉她心里不大痛快,珠一转,轻快:“杨家来人了。”

    故意眨了眨睛,想逗她发笑。

    李绮节放心事,脸上扬起一丝笑容,“不年不节的,他们来什么?”

    宝珠悄悄松气,笑嘻嘻:“来给咱们家送红。”

    周氏在正堂应酬杨家派来报喜的丫。杨庆娥生了个大胖小,她的夫家合家喜,亦是乐得合不拢嘴。女儿一门就为女婿延续烟火,缠绵病榻多年、看就要撒手人寰的老太爷看到曾孙生,心里一兴,竟然不药自愈,容光焕发,看起来还能多活好几年,更是喜上加喜。现在县里人都说杨庆娥旺夫旺家,当然兴。

    不止杨庆娥的夫家要为大孙办一个盛大的满月酒,杨家这边也要摆酒请客,亲自,邀请李大伯和周氏赴宴。

    李绮节到正堂的时候,杨家的丫已经走了。周氏把杨家的帖递给她看,“瞧瞧你表婶,愈发像大人家啦!”

    丫们忍俊不禁,不识字,周氏也不识字,两家平时来往,从没有递帖一说,周氏这不是在夸,而是讽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