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 分卷阅读39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了一圈,袁之从未见过草原族的生存状态,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回到永宁便写许多诗篇来,至此世间诗书人少有不知晋地边陲还有一上江南的。

    卫善想一回:“让人把他送京城,一路上周全着些,再给袁家送些人参药材去。”不论袁相说的那句可惜卫王是由何而发,他都是因为主张立嫡被正元帝厌弃的,卫家总该遣人去看望。

    袁之一路摸索着回了京城,袁相的病反反复复,才刚有了些起,虽还卧病在床,却还是让代行父职,罚小儿跪到祠堂去,让行家法,把袁之打了一顿。

    他一走两年,在外又闹这许多动静来,写诗用的虽是字号,可总有好事者寻就底,把他是袁礼贤之的消息传扬去,何况其还有晋王夫妇当推手,袁礼贤于公于私都要罚他。

    袁慕之没狠手,却依旧对着弟弟百般叹息,他娶了谢家女,谢家又闹附逆的事,他既不愿意休妻,就已经断了仕途,弟弟又逃了魏家的婚事,父亲病重,朝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陛心意究竟如何。

    让人把弟弟抬回屋,气:“不是写了信,叫你不要回来。”

    袁之趴在枕上,他在永宁县夜夜着油灯读书,睛比原来更糊了,见个女递茶还当是母亲边的丫,叫了一声:“多谢。”

    被袁慕之一把拍在上:“那是你嫂嫂。”

    袁之“哎哟哎哟”两声,就要爬起来作揖,里不住称谢:“多谢嫂嫂,嫂嫂许久未见,上安否。”谢氏看着小叔这个模样,知一家都是这个病,也不怪他:“二弟歇着罢,母亲就要过来了。”

    袁之一听母亲来了,更不敢说话,老老实实趴着,又问哥哥父亲的病如何,在泰山上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慕之顿得一顿,谢氏把丫都遣去,袁慕之这才:“如今不比过去了。”久病床前无孝,何况是个不再得势的宰相,“这些日也就只有妹妹妹夫还日日来看望父亲了。”

    袁礼贤一回京城,就让夫人把女儿的婚事提前,让宋溓赶娶了袁妙之过门,袁夫人把家里能陪嫁的东西都陪了去。

    袁之见过江南烟雨,见过大漠风沙,可从小到大,都未经过人世态炎凉,父亲如今还在宰相位上,就已经如此态势,他直起便要骂,可读书人里,竟找不一个脏字来,撑了半晌,又颓然躺倒。

    袁慕之又把吴大夫开的药方拿来给弟弟看:“吴太医医术明,可父亲的实在太虚,慢慢将养许还能调理过来。”

    袁礼贤已是灯尽油枯,吴太医开的药只能缓解他的痛楚,已经不能医好他的病,袁之看过药方就挣扎着要去父亲床前侍疾,是谢氏让仆妇压住他,又让厨房给他上滋补的汤来。

    袁之跑到外两年多,又在边陲,人晒得又黑又瘦,一看就是吃了苦的模样。袁夫人心疼儿,可又能违背丈夫,好在两个儿都是亲生,大儿再没有狠手打人的。

    着人炖了鸽汤送来,袁之滋溜着汤,在床上躺了两天就要起来,还是袁夫人着他:“你这会儿起来了,你爹可不就知你哥哥容了。”

    那些门生旧故自也不全是趋炎赴势之辈,其也有来看的,都被袁相赶了回去,门上脆一张拜帖都不接了。

    袁家还是到袁相病危时才又闹了起来,正元帝时常垂问,又派御医上门诊治,朝人便只当袁相还在皇帝心里还有份量,看人要去了,又番到袁家门前来,哭些袁相一生清正的场面话。

    正元帝是在紫宸殿接到了袁礼贤过世的消息,他正在批复奏折,王忠立在铜鹤边,看夜,亲自替正元帝换过一盏茶。

    正元帝对着奏折神,王忠递过茶去,他连都不扫一,接过来便饮,正元帝茶,的茶肚里,舒服的叹一声来,见王忠面上颜不同往日,托着茶盏:“怎么了?”

    王忠一躬:“刚送了消息来,袁相去了。”

    正元帝握着茶盏的手一,王忠“哎哟”一声,赶伸手把茶盏接过来:“陛仔细伤了手。”

    正元帝挥一挥手让他去,提起笔来继续批复奏折,沾着朱砂的玉笔久久都没落一个字,他手腕一顿,在奏折上鹠上几个殷红的

    正元帝搁笔,站起来绕过御案,往殿前台上去,他每回心烦郁,便往那儿站一站,正是落

    霜的时节,外早就更,阖都熄了灯火,外汉白玉阶上结了薄薄一层霜,今夜月大好,照见满地清辉。

    王忠夹衣上都结了一层霜,这才听见正元帝:“着人拟旨,好好发送了罢。”

    因有他这一句话,袁礼贤的丧事格外隆重,可正元帝却又没有旨表彰袁相为官的功绩,袁礼贤不论如何都是开国宰相,自青州起便跟随着正元帝的老人,如此行事,岂不让人齿冷。

    袁礼贤的门生旧故们一一上奏折请正元帝表彰功勋,正元帝当堂垂帘:“他已经是国公宰相之尊,还要什么呢?”

    父死丁忧,袁之袁慕之兄弟两个,打算就此把家搬回龙门山去,回到父亲的故里,把父亲那些旧手稿旧信件整理成册,书还未著,名字已经先起好了,用的是袁礼贤晚年在书斋里挂的一幅字“粉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卷书便叫。

    正元帝比任何人都更知袁礼贤要的是什么,他要了地位权利尊荣还不够,他还想要清名,以储君之争,以他人生最后这与帝王相争,来给他的铮铮铁骨再添上两金光。

    正元帝对袁礼贤的容忍早已经到了极,听说袁家二字要为袁礼贤修时,“哧”的一声笑了来,袁礼贤求名之心一生未改,他要的不过是世人赞誉,为了这赞誉能把他的颜面踩在脚

    在泰山时隐忍不发,免得叫人说他是个薄的帝王,死便死了,还要替他大书特书,偏偏是这个时候,韩知节上告袁礼贤通敌,与大夏官有往来。

    正元帝怎么不知,却愿意在他的清名上抹一黑灰,叫天读书人看看,袁礼贤人前人后两张脸,他应允查证,给的理由是还袁相一个清白。

    却引得士林震动,这样的无稽之谈正元帝该立时驳回,竟当真叫人彻查,主审官员一个是曾文涉,一个是师朗。

    事涉谋反,曾文涉立时把袁家二狱,本还想把女眷一并狱,被师朗拦住:“曾相未免太急了些,一样实据都无,便拿人狱,大理寺可从不曾这么办案。”

    秦昭一语成谶,袁礼贤若是速死,便没有接来这些事了。

    作者有话要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