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 - 分卷阅读37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昭怀里抱着一个,对面坐着一个,心知卫善说的对,可看太初睁着乌溜溜的睛,粉的小脸上满是期待,又舍不得叫她失望。

    太初一回尝着甜味儿,睛里满是惊奇,把靠在秦昭的胳膊上,脸上的笑就不曾停过,这些东西母是不给她吃的,怕一尝着味儿就再不肯吃别的,可跟王妃还能念叨,对着王爷一个字都不敢说。

    太初不停张嘴,秦昭便不住拿勺刮粥上的米浆给她吃,父女两个玩了许久,直到太初的睛都撑不开了,嘴边一圈米糊糊,还咂吧着要吃。

    果然午觉的时候太初便不愿意吃,吃上两就不肯再吃,母不敢怠慢,愿也存着心思,若是这回哄好了,回依旧给她吃这些。

    赶报到了正屋,卫善正给秦昭磨墨,铺开撒金笺,预备写呈送给正元帝的贺年表,她一听便知是刚刚秦昭给她吃多了,米浆全给她吃了,蹙蹙眉尖盯了他一,对:“既不肯吃,叫她饿一饿,顿就吃了。”

    秦昭满面不忍,提着笔半天没落一个字儿,可到底没当面反驳卫善,等那母退去了,才心疼女儿:“她才多大,哄着她吃就行了。”

    卫善瞧了他一,对沉香:“赏她一枝金簪。”这才是当真心照顾着太初,背地里哄着,全随着主兴,可不折腾了孩

    沉香咬着嘴忍笑,应了一声是,从匣里取了一枝素面圆金簪赏了去,母原来也不会当真就饿郡主一顿,她也没这个胆儿,一见沉香来,想替自己辩白两句。

    沉香笑眯眯的把金簪赏给她:“这是王妃特意奖赏的,往后可得更心照看郡主才是。”

    母连声谢恩,这王妃心如明镜,赏罚分明,不是那等光知的母亲,原来看她年轻,这个又是生女,生怕有个不好,惹她生气,这回可算安了心。

    秦昭写完了贺年表,往偏殿去看女儿,看太初睡在悠车里,上盖着刻丝小被,梦里还在笑,伸手她的小手。

    第二日他再吃粥的时候,太初躺在他怀里不住伸脚,卫善捧了碗看着,就见秦昭满面不忍,太初咿呀得着急了,他就低看一看。

    卫善从来没见过秦昭这个模样儿,又想笑又得忍着,一屋的丫都退了去,沉香落琼两个互相看看,差儿就笑声来。

    太初咿呀发急,没一会儿又累了,也不蹬了,秦昭这才低,跟她:“你娘不让。”

    太初也不知是不是听明白了,竟应和了他一声,卫善既是好气又觉着好笑,作势叉起腰来:“她才多大,你就这么惯着,往后不懂理可怎么好?”

    秦昭抱了女儿:“原来我也这么惯着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二更

    我不能再叫外卖了

    我胖的连肚脐都圆了

    我要走去吃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么么哒~~

    ☆、第258章 

    年关还有十来日, 晋王府门前车不绝, 里一半都是来王府求字的,联是不必肖想了,便想求一个“福”字回去,贴在门上辟邪招福, 压一压祟。

    秦昭的一笔字,学的是卫敬禹的字,业州卫王庙立了石碑, 拓印着卫敬禹生前诗作文章, 还有些公文批复, 还有人专门去拓印来,印成字帖传,就叫作卫王帖。

    秦昭的字比卫敬禹的字还差着些圆缓气,也是志向不同的缘故,却也得其境,这些人来求字是很求得着的, 可他们也不是真的来求字的。

    上门来求字的,几乎全是来拍的, 求了字去, 能贴在家供在堂上, 显得有面。谁也不曾想秦昭竟极擅书法。

    还是曹大人先来求了,秦昭还真给写了一张,便有赐福的旧例,袁礼贤的门前也多是求字的, 只是袁礼贤的字和他的人一样瘦削,瞧着便不圆

    曹大人把这字捧回家去,他虽当着司兵,也算半个文官,来往也很几位懂得书法的,秦昭本就写得极好,再经这些人的嘴一,就成了千金难求的字,门上一时涌来许多人,都是来求字的,就连永寿寺的方丈也来乞字,说要把这字刻在碑上。

    秦昭只觉好笑,却依旧写了篆字给他,没两日这位方丈便送信来,说正在刻碑,到正月初一日立这个福字碑,还请秦昭过去揭开碑上盖的红绸。

    永寿寺的方丈在书画一上很有些名,永寿寺的藏经宝阁便收了许多名家手笔,连他都特意来求字,可见晋王的字确实写得好,求不着福字的,听见正月初一要立碑,都想去瞧瞧闹,还有民人传说只要摸一摸那福字,便可多福多寿。

    卫善手里握着剪剪梅的枝条,挑了一支苞半开的剪瓶里,沉香捧了梅瓶,落琼替她撑伞,雪沫纷纷扬扬落在她上的红狐斗蓬上,卫善剪两株来,一株摆在房,一株送去书房,捧了手炉手问:“王爷怎么还不来。”

    沉香:“王爷在书房写字,外都在求,正月初一那一天,都想去摸一摸石碑上的福字,好添添福气呢。”

    卫善一听,扑哧一声笑了来:“他又不是老寿星。”连求个字都有这许多样,这位方丈可真是替永寿寺的香火碎了心。

    沉香“哎呀”一声:“公主可真是,都年里了,还说这些话。”

    卫善一向觉得这个方丈很有些小聪明,一年四季永寿寺总有能拿来说的东西,四时卉引得达官贵人去赏,寺里又有福前果结缘豆,三五文钱一只,恨不得月月都样,他倒不该当和尚,要是生意,怎么也是常家聂家这样的富了。

    卫善披着斗蓬一路往书房去,府开着朱砂红梅,才一屋门便闻见仙香气,就见秦昭正悬腕而书,案前裁了一叠纸,也不知要赐多少人。

    “有两张便得了,这许多分赐去,也就显得不金贵了。”卫善解了斗蓬,起袖,亲手绞了巾递给他手。

    秦昭搁笔:“这是赏赐给各县百岁老人的。”能活百岁已是人瑞,各县有这样的老人都要上报,算是喜报。

    卫善把那梅瓶摆在窗边,摘两三朵梅苞搁在书桌上的盂里:“年里总要有回礼,不如造些打上王府字样的东西,酒心锦缎,再有一个金红荷包,里些福钱,列一等二等的来,倒能省去许多事。”

    年节回礼还真是个大工程,卫善看见永寿寺的回礼,心模都是自己造的,素饼上都印着红字,不如也学这个。

    秦昭写完了最后一张福,门上又了一匣拜帖来,卫善翻看一回,奇:“再有几日就封印了,这些帖送来也无用。”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