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铜花门 - 分卷阅读3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叹了一声,说这个曹老爷不到五十岁就告了老,想必是在官场受到了牵连,可是他在外面的影响力还不小。

    “曹家肯定不会甘心就这么退官场,这些年他也提携了不少读书人了,单儿也只不过是其的一个,你放心,什么事也不会有。只要单儿能考,只怕日后曹家还要反过来求着他呢。”他安

    李单确实是考了,张宪薇记得他是一百二十六名,不过考完就回来了,没有继续往上考。当时他虽然只是得了一个举人就回到渑城,不过也够了。他很快娶了妻,接回了李南,然后才想继续考,可是后面就再也没有了。

    那个时候,他一面要着家里的事,一面还要看着李南,又想继续读书,一蜡烛三烧,怎么可能撑得住?

    张宪薇翻来覆去,最后蒙眬睡去,睡着前还想,李南五岁后其实可以先送到书院去开蒙,李单成亲她也可以让人送新娘去州府,让他们在当地成亲。这样,李单就可以一直考去了。

    ……这个孩还是想考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显就去了。张宪薇在他走后就去找李单。

    李单正在收拾,李南听说了哥哥要搬到曹家去,不在家里住了,就想跟着一起去。李单正在哄他,“哥哥不去书院了,就在对面街上,想哥哥了就来看哥哥,走几步就到,这样不是更好吗?”

    听说哥哥不走了,李南兴的直蹦,赖在哥哥上不来。李单上挂着这么个大宝贝,走都走不动,兄弟两个在屋里闹得哈哈大笑。

    张宪薇过来时,看到这一幕也不去了。等到午时,她叫李单和李南过来吃饭,然后就提起了李南开蒙的事。

    “他明年就六岁了,我是想着差不多该开蒙了。你看是到哪个书院好呢?还是就在燕城找个学堂?”

    张宪薇说的也正是李单一直在发愁的事,李南年纪太小,他实在不放心。如果说书院,当然是他读的项城书院好,可是路途太远是其一,其二就是李南这么小,送过去年累月见不着亲人,别说好好念书了,上再一些问题怎么办?

    “单儿,如果你信得过我,那就把南儿给我。”张宪薇

    李单立刻放站起来施了一个大礼:“大伯母,小侄一直以来都对大伯母有误会。多亏大伯母不跟小侄计较,小侄铭,无地自容。日后我和弟弟也要请大伯母多照顾。”

    “快坐,”张宪薇拉他坐来,“既然这样,那我就让南儿和贞儿一起去我娘家开蒙了,等他再大一再送到书院去。”

    李家是从李显的父亲那一代才到燕城来的,张家却是从张宪薇的爷爷时就在燕城扎了。几代的孙都没离开燕城,到这一辈时足有二十几个表兄弟妹。

    两年前,张宪薇就想过贞儿该学女红是怎么办。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孩,这样大的孩容易太独,不会和人相。她以后嫁到别人家,到那时再学着怎么跟陌生人打就晚了。

    所以,她就想让贞儿去张家,跟张家的小辈一起学女红。贞儿在张家的辈份大,跟她同年的女孩都要她叫姑姑,也不怕她受小孩欺负,就是真欺负了也是件好事。现在学一学怎么应对,胜过以后去了被人欺负不知该怎么办。

    在亲戚家里,再大的事都好收拾。

    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贞儿反正要去张家,到时让李南一起去,跟着张家的男孩们一起开蒙不就行了?张宪薇的叔叔,还有她的爹都是没事的人,就是他们在家里领着家里的男孩念书开蒙的。

    到自己人手里就更放心了。

    张宪薇告诉李单是她爹教男孩念书,李单不知是误会了什么,一听就笑:“这比去书院更好。”还对李南说,到那里要好好听话,不能偷懒。

    过了几天,李单给李南糊了个二郎神的风筝,给贞儿糊了个蝴蝶风筝,然后就搬去了曹家。他只带走了李芾给他买的书童和几箱书,衣服只带了一箱。之后书童回来送信,李单现在跟着曹老爷的小儿一起读书。

    “曹五爷今年也要场,两人现在每隔几天就要写上一篇策论。曹老爷家的徐先生说我们少爷写得好,今科必!”书童得意的。

    张宪薇让人拿十两银给他,:“这是在别人家里,凡事多看少说。这的话,别人能说,你却不能挂在嘴里。”书童低应了,她让他拿好银,“该打的地方不能吝啬,你们少爷想不到的,你要想得到。若是你们少爷想吃什么了,在别人家里不方便的,你就去买回来给他。别忘了给人家也带一份,千万别自己吃独。”

    书童再复述一遍,又去见李南就回去了。回到曹家,李单问了,他一五一十的说了,还把那十两银也拿来了。李单看着银,再把张宪薇的话在心里念了几遍,心里一片温

    一个少年快步来,看到李单在书桌前发呆,笑:“这是怎么了?昨天徐先生说的那个你写了吗?让我瞧瞧。”不等李单答,伸手就把他面前的纸拿去了。

    书童去倒茶,李单起来给那个少爷让座,“五爷。”

    这人是曹家五爷,曹老爷最小的一个儿,今年刚十二岁的曹学。从小就聪明绝,九岁时就参加了童生试,之后本来想一路考殿试,可惜乡试不

    他坐在椅上,翘起一条,拿着李单的策论的手越来越用力。

    他一向心气傲,三岁时就开蒙了,五岁时能跟曹家的清客对对,还能对别人对不上的好对。九岁时上场,本来有雄心考个状元,光耀门楣,结果到了乡试就落地了。

    如果是个寒门学,还可以吵吵两声官官相护,可他偏偏是曹家人,当年乡试的主考官还是曹老爷的门生,在他开考前还特地请他过去拨了一番,本来小小的乡试他没看在里,到来却一败涂地。

    曹学灰溜溜的回家后,半年没门见人。当年他才九岁,虽然家里人还说他是个孩,可他自己不信。今年本来打算再次上场,发誓雪耻。可是曹家却突然来了李单,还是曹老爷亲自请回来。

    曹学自负聪明,对他三岁的李单并没有看在里。可是一次策论,徐先生却评了李单的,没看他的。

    要说徐先生是曹家的清客,应该向着他。曹学憋着一劲,开始跟李单比起来了。比着谁起得早,谁睡得晚,谁看的书多,谁背得快。这些都没什么,重还是写来的文章。

    昨天徐先生又布置了一篇功课,让他们就‘衣足而后知荣辱’写一篇文章,三天后来。

    曹学熬夜写好了,今天就来看李单的。

    可是差距太明显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