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jinru言情小说后 - 分卷阅读1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批阅之后,李世民当即令将奏疏发还回去,又令加岳飞为武功郎,命其在应天府暂待,其后自有安排。

    ……

    岳飞此前曾在宗泽帐听事,后者对他颇为关照欣赏,现既到应天府,必然须得前去拜会。

    宗泽知晓他农家,无甚家资,当即便挽留他在府赞住,岳飞再三推辞,最终只得接受他的好意。

    傍晚时分宗泽开始晚饭,其宗颖与岳飞随从在侧,难免说起行那位新君来。

    “上天庇佑我大宋,官家天纵英明,胆气豪迈,有太祖之风!”

    宗泽赞不绝,饮一酒,又说起自己每日晨间的差事来:“昔年勾践卧薪尝胆,今朝官家不忘靖康之耻,有君如此,朝臣自当尽心竭力,助君杀敌,再无后顾之忧!”

    岳飞从前在军,只听闻过钦徽二帝行事如何,故而此前对于这位新君并不抱十分大的希冀,再听闻民间疯传官家有意南迁,故而那奏疏洋洋洒洒数千言间,不免有激愤之语,现听宗泽如此言说,心大觉懊恼不安。

    用过饭后,宗泽父先后离去,岳飞心事重重往客苑去歇息,一夜辗转未眠,清晨早早起之后,却有人往宗泽府上来寻他,将他此前上疏的文书送还。

    岳飞一时有些气馁,难这奏疏未曾到官家面前便被因言辞不敬被拦了来,发还到自己手上?

    他今年也不过二十五岁,不算是很年轻,但是政治上还是十分稚青涩,气,为难的皱起眉来。

    奏疏展开,岳飞不禁怔住,却见奏疏后方空白被人用朱笔密密麻麻书就千言,褒赞在先,指在后,言辞恳切,颇为褒勉。

    岳飞愣了一刻钟之久,脸慢慢涨红了,一顺着心肺游走在肚腹之后,他几乎是浑颤抖着将那千字读了一遍又一遍。

    宗颖打这儿经过,见他跟丢了魂儿似的,红着脸站在那儿不说话,心颇觉奇怪,正待近前去问,却见岳飞忽的跪去,遥遥向行所在而拜,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什么事了?”

    待听岳飞难掩激动的说了事始末,净手之后翻阅过官家朱批,他不无歆羡:“看来官家是有意启用你了。”

    岳飞郑重:“圣恩浩,飞唯有以死报之!”

    ……

    两日之后,皇后魏氏与皇太赵泽、晋公主赵永宁顺利抵达南京应天府,之后,便先与丈夫一往寿安去拜见皇太后。

    李世民与李纲等人先行,后边魏氏顾着两个孩,反倒行不快,只是也正因如此,两个孩年纪虽小,神倒很振奋。

    魏皇后将一双儿女教的很好,见了皇太后之后,很听话的近前请安,称祖母,皇太后未曾诞育儿女,现见了这一双小儿,自然怜,叫上前来问了几句话,笑容极为慈,末了,又说起册封典礼之事。

    魏皇后摇:“妾此前是官家王妃,现是大宋皇后,皇太后懿旨与官家圣旨俱在,谁又能否定这一?现朝廷南渡,正是艰难的时候,实在不必大张旗鼓的办什么册封典礼,劳民伤财,也损人心。”

    皇太后无儿无女,名为新帝嫡母,却也未曾相过多少时日,早先听闻魏皇后为武家之女,还担忧这个儿媳妇俗蛮横,不好相,现见她言行举止落落大方,颇有母仪天之态,不禁暗暗笑赞:“皇后贤淑,是社稷之福。”

    侍送了膳过来,众人开始用膳闲谈,约莫如此过了两刻钟之后,李世民便正:“朕已经与朝臣商议过了,金人业已撤离东京,朕为天,为安抚人心、匡扶社稷,自该亲率六军北渡,收复原。”

    末了,又:“只是母后年,妻儿尚幼,实在不必与我们一北上,便暂且留在应天府等候,待金军退却,再行北渡也来得及。”

    皇太后思及靖康之役时的满城黑云,仍觉心惊胆战,手掌颤抖,筷落于地上:“官家,此事非同小可——二圣业已为金人所掳,皇室再也容不得半分闪失了,金人此时驻扎于黄河以北,随时都可能再打过去,你此时北上……”

    李世民:“《尚书》有言,天作民父母,以为天王。现百姓罹难,朕为天,岂能偏安一方?还请母后勿要再劝,朕已经定了主意,必然是要北上还京的。”

    皇太后怔怔的看着他,眶微微了,良久之后,她弯腰将脚捡起,递到人手:“官家为天,尚且有如此胆气,我一老妇而已,又有何惧之?既如此,便叫皇后与皇太留在应天府,保全太宗血脉,你我母二人北上还京,安抚天黎庶之心。”

    李世民不意孟太后竟有这般胆,着实一惊,正待开,皇太后反倒笑了:“此前我劝阻官家,官家不听,现官家若来劝我,我必然也是不听的。”

    李世民难免动容,魏皇后却:“官家若是还朝东京,妾与一双儿女必然也得随从,主少国疑,更何况正值战之时,妾说句大不敬的话,若官家当真有个万一,泽哥儿尚是小儿,如何能担当大任?到底是要传位与太祖皇帝一系的。”

    李世民注视着边人面庞,着实被动柔:“你又何必……”

    “方才太后已经说了,官家有胆气北上,妾便没有吗?”

    魏皇后郑重:“天作民父母,以为天王。妾为国母,当与社稷共亡。”

    李世民听得心:“上有贤母,有良妻,外有一众忠臣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还都东京之事遂定。

    次日消息传外,天赞叹,朝野民间士气为之一振,激昂不已。

    金军尚在黄河沿线驻扎,帝后与皇太后却决议在此时还京,这是何等胆气?

    皇室尚且如此,百姓又有何惧之!

    ……

    李世民决议北渡还京,正当南京应天府筹备忙碌之时,宗泽却引了一人,满面风霜,难掩风尘仆仆之态,初见到李世民,便伏地痛哭不止。

    李世民看得诧异,问过宗泽之后,方知此人乃是阁门宣赞舍人曹勋,靖康之役时与钦徽二帝一为金人劫掠北上,此前寻隙逃走,南时带了徽宗皇帝血书御衣前来。

    曹勋一路自北方奔逃至应天府,吃尽了苦,唯恐损毁徽宗御衣,便将其穿在上,日夜不敢解衣,现到了御前,脱衣相见,却见上边是徽宗用血书就的八个大字“可便即真,来救尔父”。

    李世民:“……”

    卧槽!

    理他都懂,可是钦徽二帝为什么还不死?!

    曹勋跪在地上,泪讲北渡之后发生的事:“过河之后十余日,太上皇便尝说,不知原之民拥康王否?”

    顿了顿,又说:“临行前太上皇有言,说见康王若有清原之策,悉举行之,毋以我为念。又说祖先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万望官家铭记于心。”

    李世民:“……”

    第一句他信,第二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