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分卷阅读1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东人·纪特耿直:“臣查到,当时陕西、山西商人对这个规定意见非常大,但他们自认实力雄厚,一番折腾后,说那就去扬州卖盐,反正我们不缺钱。于是乎,成百上千的商人扎堆扬州,大约有一千家之多。

    发展至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陕商、晋商、徽商……”

    因为地理和文化风俗相近,陕商和晋商走到一起,一加一大于二。徽商在三角大战于劣势,但徽商属于南直隶,最懂扬州士人的心思,左儒右贾,不疾不徐,稳扎稳打。而且徽州与扬州近,各资可就近运往扬州。

    最引人关注的是,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江南文人混为一,或相互接托。“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尤其注重学院学风,作为程朱故里,虽为贾者,咸近士风,严格督促弟应试为官,江南文人称呼“儒商”,就是徽商。

    徽商会钱,刮起来园林建筑大风,养活江南大批的匠、瓦工、木工;喜灯红酒绿,于是扬州现发达的戏曲和戏院;喜山珍海味,现大量酒楼和名厨;喜悠闲,现大量的茶馆和澡堂;喜院,~女又好打扮,扬州香粉业发达……

    来自徽州的盐商们大肆,扬州本地人在什么呢?徽商附庸风雅、真心喜,比赛一般地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家里的一个普通家丁,挣的钱足够养活一大家,导致扬州盛产闲人——没有工作,无所事事。

    王守仁朗声笑:“臣记得,在南京和扬州的时候,天天泡在茶馆和澡堂,‘早上,晚上包~’,那是真闲。很多人早上一起床就往茶馆赶,巾牙刷都放在茶馆里,洗漱都在茶馆里……”

    皇上瞪大睛。

    皇上略懂一江南繁华——这扬州盐商家的家丁,和达官贵人家里的人一样,而江南的文人也大方地接纳他们,称呼他们为“儒商”。

    “山西……”皇上看谢迁,看几位阁老。几位阁老都和谢迁一样狠心——山西人手里攒着这么多银,还有那么多矿产,万一倒向外一方,大明危险!

    杨一清阁老起:“皇上,臣认为,西南四省的盐价之所以昂,边境的盐价和粮价一样困难,除去江南到边境的距离遥远,还有一个原因,路不好,运输负担大。

    将来湖广粮仓起来,缓解边境粮压力,只路还是要修建。臣提议,山西人手里的银,办学院,开山修路。”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七位阁老一起同意,六尚书自然不会反对。此事定来。

    这也是山西人着急培养官员的原因之一,无他,事来,没有一个人给他们说话。山东人要开市舶司,那纪就是再耿直无私,他也要帮着据理力争不是?

    当然,这次山西人,也不冤枉。

    山西商人暂时解决,接着是徽商和粤商。

    君臣有了决定,阁六九卿一起商议,草拟工科学院的宗旨,新的商税征收方案,关税理……一诏书颁发到山西。山西商人齐齐哭嚎,却是庆成王也大力支持朝廷的命令。

    庆成王实在人说大实话:“你们屯着那么多银,留着嘛?能吃还是能喝?皇上也没要你们给别人,你们把山西的路修好,桥铺好,哪里不好?”

    庆成王觉得他们活该。

    山西商人真心喊冤,一面积极准备修桥铺路,一起给皇上上一上书。

    皇上正在听章怀秀叽叽咕咕。

    “皇上,那山西商人就是活该。”章怀秀永远记得,当年满洲女真起兵,就是山西商人把屯着的一亿两银来,各资支援。

    章怀秀恶狠狠的模样,大耳旁风:“皇上,山西商人躺在金山银山矿山上,越混越要人鄙视,越发失去风骨。皇上就该狠狠地罚他们,要他们知疼,知家国天……那善堂,那慈幼院,那铺桥修路,什么事不能?……”

    皇上安静地听着,模糊明白,郑重小脑袋表示:“卿放心。朕一定狠狠地罚他们。”

    章怀秀大为动,麻溜儿从袖筒里摸来一封上书:“皇上,臣针对最近宝钞重新印刷,各地方钱庄汇兑业务繁忙且,整理一些想法。”

    皇上展开一看,睛一亮。

    大明沿海如今钱庄业大发展,边境互市也是。可皇上一直担心,钱庄业务活跃,除包揽兑换外,还大存放汇和保保证等业务,发行钱票和其他票券……一旦国家遇到灾荒钱庄投机倒卖,牟取暴利。一旦钱庄关门,形成大批呆账,老百姓苦不堪言。

    皇上快速看完章怀秀写的上书,一抬:“魏国公在南京折腾的新式记账法,银行?”

    章怀秀赶讨饶:“皇上,魏国公去找小臣,小臣哪里敢不说?”

    皇上小鼻皱皱。

    魏国公担心江南的未来去找章怀秀,是徐景珩提的。魏国公和章怀秀见一面后,回去南京就大折腾,还来信说,江南商人主动要加大商税,保证不降低工匠月俸,只求皇上同意江南办银行……

    江南商人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同意增加商税,还保证不降低工匠月俸。除非有更大的利益。

    皇上不是不知,朝堂上的江南世家大族代言人,几次要求减少商税,增加农税。而当年刘瑾改革,如今阁改革,都是试图增加商税,降低农税。

    原因?大明的国库收,除了海贸,大就是商税和农税,匠税很低,还有士族国库。大明建国,国库空,太~祖皇帝心疼农,着急之抄家富商沈万三,这就是“国有需,掠之于商”。

    太~祖皇帝是原因,天然地对农好,也是知,掠之于民,万一激起民变,那就是大事——“能载舟亦能覆舟”,舟是皇家,这个,是农,不是商

    皇上一眨间想了很多。又想到,如今的大明商人都警惕朝廷宰他们,平时挤破地拉拢、好官员;每次国家有需要,想方设法地主动表示诚意……某方面,又加重官商勾结、串联……

    “凡事都有两面。”皇上小大人地叹。章怀秀没听明白,司礼监张佐送来一上书,皇上一看,山西商人要大开钱庄银号?虽然没有章怀秀的想法超前,但更贴合大明实际况。

    皇上要章怀秀看奏疏,章怀秀大浏览完,满脑袋都是,“乔家大院”提前现了!

    章怀秀记得,历史上的山西银号,是在那个学皇帝废除宝钞后,天天折腾不同的铜钱,折腾的老百姓,借势兴起。如今,是因为海贸发达,大明经济有腾飞之相,光独到的山西商人又要提前分一杯羹。

    二月初十的紫禁城,依旧寒冷。前几天刚一场小雪,洁白的梅盛开,雪落在梅上,皇上在等章怀秀思考的时候,也学着徐景珩数梅

    “居安思危,通思变,思退。千古以来,一代人重复一代人的矛盾和问题,个人有个人的法,谁都没有答案。”这是徐景珩评价阁最近动作的一句话,用在大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