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84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动手的都是这群官员,杜锦宁只是引领大方向,所以自行车能造来,这些官员的功劳真的很大。

    杜锦宁看那个官员又骑了一回,便跃跃试地想上去自己也验一把,齐慕远赶将她拦:“我替你看看。”

    “我我我,还有我。”齐自蹊举起小胖手,生怕别人看不见他。

    没办法啊,劣势,让人忧伤。

    这自行车改了许多回,现在已经很安全了,只在于舒适度的问题,而且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杜锦宁就设计了后座,后面搭两个人没问题。于是齐慕远臂一捞,就把齐自蹊小朋友放到了后座上。

    “坐好了,不许动。手抓住这里,别掉去。”齐慕远严肃地

    齐自蹊乖乖地,也一脸严肃地保证:“我一定抓,爹爹你放心吧。”

    说得杜锦宁在一旁忍不住好笑。

    齐自蹊为了验自行车,也是很拼的了。

    章鸿文在那里看着,忽然十分慨。

    以前齐慕远总是满清冷,一副生人勿近的样。现在在外人面前虽仍不苟言笑,但面对妻儿时眸里的意与柔却是遮都遮不住。不过有杜锦宁这样的奇女为妻,有齐自蹊这样聪明伶俐的孩,不什么样的男人,都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吧?

    齐慕远骑了一圈,也不说话,只看向齐自蹊。

    齐自蹊会意,赶跟杜锦宁汇报自己的骑行验:“娘,车车很舒服。不像上次,摇摇晃晃的,晃得我,还特别响。”

    这时候齐慕远才:“比上次更省力,踩踏更顺。”

    这群人刚造车的时候,直接就用一个铁圈轴承,后来慢慢改为两个圈,最后在杜锦宁的引导,加钢珠,成双列角接球轴承。这次就是试验双列角接球轴承的效果。

    效果自然是十分显著的。

    “公主,官觉得,这车已经成功了。”前面那个骑车的官员激动地

    杜锦宁很想亲自验一。毕竟她有现代骑自行车的经验,能比较得现代自行车与这古代自行车之间的差异。这群古人没有比较的标准,自然觉得什么都是好的。

    但她看了看齐慕远,打消了这个念。她不想让齐慕远担心。

    再说,这完全可以是第一代自行车嘛。以后还能生产第二代、第三代,利就是在更新换代创造来的。

    “就这个三百辆来吧。”杜锦宁,“价格你们自己定了之后,报皇上定夺。”

    官员们被三百这个数字吓了一

    “公主,三百辆是不是太多了?这东西可不便宜,又是新事,大家不一定能接受。官觉得五十辆就差不多了。”

    研究杜仲胶,研究钢材,研究轴承,费可不低。到一半时,尚书可没少去赵晤那里哭穷,朝臣们的意见也大。

    后来杜锦宁烦了,决定不要朝钱,自己掏腰包,把原先掏的钱还回去,项目组这些官员的俸禄由她来补给

    这不光赵晤不愿意,也不愿意了。这东西真造来,那可跟杜锦宁的独家炒茶秘方一样,完全是印钱机。朝都不能沾,全被杜锦宁给独占,那怎么行?

    杜锦宁便对赵晤:“又不想成本去研制,又希望成果,天底哪有这样的好事?反正我是不想跟个叫化似的,天天去讨钱。”直接撂挑了。

    尚书被杜锦宁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最后这场争执以杜锦宁三万两银,占项目的三成利为结局。这个项目不仅包括自行车,还包括杜仲胶制品。

    当然,杜锦宁从不吃独。她从这三成份里拿两成,分给项目组的官员,由他们自愿购买。不愿意买的可以让给其他同僚。如果没人要,她就包圆。

    而在杜锦宁给大家分析了“钱”景之后,项目组的官员或多或少都买了些份。

    十万两银能让一个国家的财政皱眉,这在古代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里面包括雇人去寻找杜仲树、买山植杜仲树、采收杜仲胶,研发胎,从钢材项目组购买昂贵的钢材,以及各个件的研发与生产。

    在生产力低的古代,这些事费老鼻劲儿了,所以特别钱。

    项目组的官员可是知成本的,他们自己还参了,因此就觉得一辆自行车至少要卖几千两银,方才不亏本。所以十分不赞成杜锦宁冒然生产三百辆。

    “自行车的成本,是把研发成本算去了。以后量产,一辆车的成本要不了多少钱。生产越多,利越大。”

    杜锦宁知他们顾虑什么,给他们分析:“这车我打算就卖一辆车加一匹的钱。你们想想,买了之后,要专人伺养,会老会生病,成本,使用期短。咱们的自行车,能一直用十几年,平时就费些力气,不用力去伺候它。两厢一比较,换了是你,你愿意买自行车呢,还是愿意买车?”

    “自行车。”齐自蹊小朋友抢答

    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起来,附和:“小郡王说的对,肯定选自行车。”

    杜锦宁也笑了,给了齐自蹊一个赞赏的神,又:“再者,我打算送两辆给皇上,三卿六的尚书们也半价售卖一辆。有了他们的带领,再加上自行车不算贵,你们想想朝的官员们是不是也会卖上一辆呢?大家都乘自行车,某个官员还乘车,儿把粪便拉得满街都是,大家嫌不嫌弃他呢,他有没有面呢。”

    见大家都赞同,她又:“一旦官员都乘自行车上朝了,京城有钱的富们是不是也得赶买上一辆?要是咱们再给京城府尹提建议,让他倡导百姓都乘自行车行,还京城一个洁净的街,打造一个整洁的京城。等人家是不是也要把车换成自行车呢?少用,朝完全可以不去跟夏金贸易,看他们的脸了,皇上肯定支持。这么说起来,大家还觉得三百辆自行车多吗?”

    “不多。不光不多,还少了。这样说起来,我觉得三千辆都不止哩。”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

    大家都

    “楚王好细腰,全国皆饿死”。皇帝和领导们的倡导力可不是盖的。行风尚是怎么一回事,想想宁国公主的茶就知了。现在不光整个大宋,便是日苯和丽都在兴茶。茶叶和茶赚的钱真是海了去了。

    “三千辆不必。先造三百辆,看看卖得好,再叫人加造嘛。而且供不应求,咱们自行车的名声才算是打去了。”杜锦宁

    这些现代的营销手段,官员们哪里见过,顿时觉得公主生意也是极厉害。

    反正一切听宁国公主的,准没错就是了。

    “当然,这不过是我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