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 - 分卷阅读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乐和随手翻开一页,递给杜锦宁:“把这一页念一遍,然后背给我听。”

    杜锦宁接过书,却没有看,而是:“我没上过学,只认识三百千上的字。”

    关乐和竟然从她那面无表的小脸上看了她想表达的意思:我就这么个平,你看着办吧。

    他气笑了,低喝:“知了,赶念吧。”

    杜锦宁便拿起书,朗声念了起来。

    她记忆力超群,三百千上的字记得牢牢的;又有杜寅生她背诵的经验,背这页书她就更不费力了——有那即便认识,但不是三百千上的字,她就直接过去,而且句逗也不,念一句话到她觉得憋气了,就停气,再继续念。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这一页书便被她念得七八糟,让熟知书上容的关乐和、黄澄明都大痛。

    关乐和见她把一页书念完了,赶叫停:“行了行了,把书关上,背吧。”

    杜锦宁将书合上,背了起来。

    背了两句,关乐和、黄澄明就惊讶地半张了嘴:她这背的不光跟念的容一模一样,而且连刚才停顿气的地方都一样,甚至刚才念错了一个字,这个字的错都没漏掉。

    他俩对视一里满是惊喜。

    要是杜锦宁识得书上的字,念过一遍后把它们背来,那么这记虽说不错,但还不至于让两位先生这么惊讶。

    他们先生这么多年,资质好的学生也不是没有见过。但像这样,完全不认识字,更不知其意思,却还能这样背来的,这记忆力可就非同一般了。

    关乐和激动得站了起来,亲自跑到书房里,拿了一本来,翻开一页,叫杜锦宁念了再背。毫无悬念的,杜锦宁又一次把他们给震惊了。

    便是对杜锦宁的过目不忘有所了解的章鸿文,都在旁边看得目瞪呆。

    这资质实在惊人,关乐和都兴不起对杜锦宁品行和心的考验了,当即连声赞:“好好好。”又问杜锦宁,“你可愿意我的弟?”

    杜锦宁却犹豫了一,转看看黄澄明,问:“我能黄先生的弟吗?”

    ☆、第六十一章 捡到宝了

    黄澄明见关乐和额上青一刻就要暴起了,赶:“为何你要我弟,而不愿意的弟?要知是这书院权利最大、学问也是最好的,有多少人想拜他为师都不能呢。”

    “我四叔,还有章大哥,都是黄先生的学生,我想跟他们在一起。”杜锦宁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她是女儿,即便了书院读了书,往后也是不会去参加科举的。关乐和是山,又有兄在京官,她拜了他为师,这牵扯就大了,想在书院里混日个小透明都不行。

    而黄澄明就不一样了,他虽资格老,但终归是书院里普通的教书先生,膝又多,她混上一年半载,最后泯灭于众人,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

    听到杜锦宁这句话,关乐和愣了一,“哈哈”大笑起来。

    杜锦宁不声不响不悲不喜的,他一直以为这孩不可测,万没想到忽然就冒了这么一句充满孩气的话来。

    这还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啊!她能有什么心机?刚才那些话,想来便是她自己觉得确实如此的想法吧?

    他真是想太多了。

    这么一想,他越看这孩就越觉得喜——得好,心佳,还过目不忘——真正是过目不忘啊!真是捡到宝了。

    他可不愿意把这样的孩让给黄澄明。

    他敛了笑容,淡淡:“如果你不肯拜我为师,黄先生那里也是不会收你的。山的学生,谁敢抢?”

    黄澄明顿时苦笑。

    刚才听到杜锦宁的话,他可是心大喜,十分期望山能以大局为重,不要勉这孩,让他顺利拜他的门

    有这样的孩,往后带去,那都是十分有面的事。这样的资质,随便培养个两三年,考个秀才是完全没问题的。到时候神童之名一经传,他这先生的也能跟着名。更不用说往后杜锦宁考举人、士时他的风光了。

    想想就滴很。

    可惜这梦还没就被关乐和击碎了。

    他只希望杜锦宁能持,不要放弃。

    杜锦宁看看黄澄明,再看看关乐和,低嘟哝:“可我还是想拜黄先生为师。”

    关乐和差没被这孩气死。

    “你可想清楚了,不拜我为师,就不能书院,更不能拜黄先生为师。我可是山,说话算数的。”

    杜锦宁在心里权衡了一利弊,想着以她的资质,不拜到谁的门也不可能放任自,任她随便混日的,那倒不如拜山为师。至少这样,在杜家的分家之事上更为有利一些。

    她终于屈服在权之无奈:“那好吧。”

    这三个字,又把关乐和气得够呛。

    什么人呐,拜他为师还这么勉,他很差么?

    但这个学生他是真喜,只要她答应,他也顾不得计较她的态度了。

    他拼命抑制住往上翘的嘴角,表严肃地:“那还不赶拜师?”

    自打穿越到古代,被杜辰生罚跪在院里,杜锦宁就认命了——在这时兴跪来跪去的年代,她的膝盖想要保住贞节,何其难也。为此她也不纠结了,当给关乐和磕了三个响,叫了一声:“老师。”

    关乐和终于忍不住心喜,抚着胡“哈哈”大笑起来,上前亲自扶起杜锦宁:“行了,往后你就是我门的三弟了。二师兄是关嘉泽,大师兄如今已了举人,游学去了。过几日他回来过年,你再见一见吧。”

    章鸿文既为杜锦宁喜,又有些失望。

    要是杜锦宁能拜在黄先生门,跟他同一个先生,那该多好啊。虽说大课都是一起上的,但同一个先生门的弟,彼此的关系要比一般同窗亲密得多。

    收了徒,关乐和自然要关心一况:“你今年几岁了,家有几人,可有田地?”

    “回先生,弟今年十岁,家十五人,有二十来亩田地。”

    章鸿文听得杜锦宁只是简单地回答山的问题,家里的问题一也不显来,心里顿时着急,望着关乐和言又止。

    关乐和注意到章鸿文的神,和言悦地对杜锦宁:“你到外边去把你师兄叫起来,然后让他带你去领你在书院里走走,熟悉熟悉地方,一盏茶功夫后再回来。”

    “是。”杜锦宁施了一礼,退了去。

    听得杜锦宁在外面跟关嘉泽说话,旋即两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都渐渐远去,关乐和这才转向章鸿文,问他:“刚才我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