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剑行 - 分卷阅读23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漫不经心在一旁修指甲的女人脸一正, 绣鞋向前迈。

    公羊月叫住人:“让他走。”

    师昂和那名男听得动静, 齐齐看了过来,常年冷若冰霜, 不为外动容的繁兮难得急, 既想开质问,又去追。

    江木和他的人就像沟里的老鼠, 杀不绝灭不尽, 人只是小坐片刻,立即便有人破土, 攫住脚, 将人从石上拽拉, 伏地而走。

    “我去盯着。”

    女人默许了公羊月的作为,但并不给他后续的发言权, 自己毅然决然追了上去。男在后唤了一声“阿姜”, 想跟上前, 却被卷来的丝刀给挡了回去。

    那男只能瞪着看向公羊月, 目光移,落在他那柄“雪宝剑”上, 忽然俯, 脚步几经变化,伸手去摘剑穗上的白砗磲。

    公羊月毫不客气剑斩。

    男堪堪躲去, 不知用的什么法,霎时已至人后, 夸张地叫:“哎呀呀,学过‘思无邪’的人就是不一样,火气不要这么大嘛!”说完,还在公羊月肩上拍了一把,又朝师昂抬了抬,“他有一句话带给你,别和那不正经的学,什么诈死,都是玩腻歪的路,如有再犯,以后一律不救……”

    絮叨,公羊月猛然反应过来,师昂同自己商量的试探与诈死落海计策时,所谓万无一失的接应,原是如此。

    想必就是前这公守在东海边搭救。

    公羊月心里莫名不是滋味,伸手亲自将那白砗磲摘,抛还过去,冷冷留一句:“不欠!”

    男将东西接来收走,不再揶揄:“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臭脾气。”

    公羊月目光扫视。

    这会,那男很是无辜委屈,忙摆手撇了个净:“可不是我说的,是他说的,我只是个传声筒,要理论要打架,且自个去泗找他,只要过得了迷雾,渡得上汀州。”

    “姬昀,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师昂毕竟年岁摆在那儿,不想听几个小科打诨,忙抬手制止,繁兮和应无心很有力劲,知该讲正事,亦慌忙拢聚过来。

    男“噢”了一声,从怀里取一封信递过去:“都在这上面。”

    师昂展纸默读,公羊月忍不住声询问:“如何?”

    那日在帝师阁,他二人达成计划后,公羊月便将“开”的事详细来,尤其着重提到六位发起者,当时师昂便应会继续追查,而今见此,想必这里有要来的答案。

    纸上几个大名都被划去,独留宁不归被朱笔圈了来,旁有批注,乃是一陈年旧事,原是那宁不归并未战死石赵攻山铁骑之错被救,但却成了个,被曾经有恩的老樵夫偷偷背幽州一名为死人隘的山坳,在那里苟且余生,死前重铸断刀,且留遗言,拿回《开纪略》。

    卷为玄之所有,搜集补漏,玄之死后又为屠三隐所获,初桐和沈爰被小六爷救后,一路折返荆州,辗转又落到师昂手上,听这信上的意思,想必卷一直为宁不归持有而非萧九原掌握,但这两人皆已故去,唯一的线索直指此最后现之地乃是刀谷。

    公羊月摸着思索,踱步时一脚踩旁的草堆

    师昂将那把梅断纹琴抱持在怀,那袖极宽,加诸袍与原制式不同,似罩了个斗篷在外,全然将那武藏住,姬昀见之,便以此讲了句俏话,公羊月没仔细听,而是低挪脚,盯着掉落的白鹤灯。

    “这白鹤倒是栩栩如生。”

    师昂观六路,早早便注意到公羊月停顿的动作,也探瞧去。

    姬昀半跪在地,就着灯杆将那小灯提起,越看越觉得稽:“怎会有人留一盏灯随带,方才动手,也没见他以此为武。”

    这灯比起师昂的琴可小太多,繁兮了句嘴:“兴许是某癖好。”

    应无心难得开帮腔,繁兮对那人没好脸,落他这儿,更是无好话:“我看是亏心事得多,灯上路怕撞鬼。”

    姬昀好奇心重,又听他们提起这“破军”首领心思狡狯,便认定这东西另有妙用,竟想方设法将那小灯往袖里揣,想琢磨个一二来。

    那东西没揣去,却把袖给拉了,翻衬里还沾着墨渍。

    公羊月目光移了过来,心加快,半晌后他豁然明朗:“我想我知《开纪略》在那里了!”他转对师昂:“你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燕山之,千秋殿殿主讲的那个故事么?最危险的地方即是最安全的地方,或许看起来最不要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宁不归其实早就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师昂思:“既要托付,又必须落在可信赖的人手,而且别人怎么都想不到,嗯,除了那个受母亲之命,来刀谷复仇的儿,恐怕再没有更好的人选。”

    单雨曾接过刺杀萧九原的任务,与宁不归决裂后,两人势同火,因生恨不共天,她敢把亲刀谷,只为见父俩反目,刀剑相向,其心险恶,任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之间会通力合作或是勾结。

    至于《开纪略》,为什么一定要是一本书呢?

    师昂微笑地看着那节沾染墨的袖,与公羊月异同声:“是那件衣服,宁不归给单悲风披上的那件衣服!”

    “看来,我们还要再去一次千秋殿!”

    ————

    当师昂同公羊月北上幽州时,颍川连同整个江左八郡,是密云不雨,风声鹤唳。正应了当初双鲤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会稽王之,时任扬州刺史的司元显以免为客者充兵役,终激起民愤,以孙恩为首的士族于海上起义。

    起义军一度声势浩大,隆安五年,直京都建康。

    摄政的会稽王司惶恐难安,以陛之名,托书拏云台,望东武君前赴台城,护卫皇室贵眷离

    晁晨虽心有不愿,但念在王室正统,不得不领命前往。

    雪友居士苏无,略施小计拖延,等晁晨一行发时,荆州刺史桓玄已起兵勤王,且势如破竹,不但将孙恩杀得仓皇北逃,且还趁势掌控了整个京师。

    司数度借皇命诏,勒令桓玄解严,皆被无视。

    司元显忍无可忍,令讨伐,但桓玄扼守荆州,且又得匪发家的四劫坞坞主相帮,扼守江漕运,司元显丧失粮草,势力疲,不得不一缩再缩。

    僵持至三月,桓玄军队所向披靡,直指建康。

    “快!还要再快一些!桓玄窃位不正,正溯,此乃反贼行径,若不能阻他,有何颜面以对先帝。”晁晨拢了拢披风,猛夹肚,骏嘶,向前急驰而去。

    曹始音同裴拒霜随他在侧。

    即便心对会稽王父再不满意,但现今不是的时候,外敌环伺,稍有不慎,便会给他国乘虚而

    他希望能来得及!

    远山外烽烟已起,看样元显打算死守京畿,晁晨心里发急,脑闪过无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