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娘和离之后(科举) - 分卷阅读31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言楚歇笔抬看着赵蜀,温和地笑笑:“当年恩正两科朝考走来的庶吉士分了两批,如若不意外,赵兄差不多在明年年底就要散馆。”

    “这么快?”赵蜀霍的坐来,忧心:“才熟悉翰林院就要散馆,这散馆后我留在翰林院的机会岂非渺茫?”

    庶吉士太多,在翰林院呆得时间又过短,很难地。

    盛言楚:“这事不好说,端看赵兄在翰林院的表现了。”

    赵蜀的确运气不好,竞争对手一多起来,想留馆的可能就相对的少了,但世事无常,谁又能猜到一年后的事态发展会如何呢?

    -

    一年后的事暂且搁置不谈,就拿五月间的恩科乡试来说,才风风火火的结束,便有书生敲登闻鼓伸冤,不是状告夹带,也不是指认哪位题官收取贿赂,而是指京城乡试考卷有两题和正科乡试题大同小异。

    两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在乡试卷,于那些去年乡试落榜的秀才们来说,就是占了大便宜,故而一群去年没场乡试的秀才们大呼不公平。

    盛言楚作为乡试题官之一,收到状后,立着人打听是哪两题,待看到题目,盛言楚顿时松了一气,

    “还好还好,不是我的那两。”

    他被秦追委以重任,要的题目正好是两,但他没有参与正科乡试的题,因时间,故而没有仔细去钻研正科乡试的题目。

    完两题后,其实他有思考过会不会现撞题的局面,但秦追那边没有驳退他的题目,想来就没有问题,没想到还是了事。

    书生状告的那两题是一德望重的老臣的,就改了题问答,其没变,难怪有不少书生觉得不公平。

    新帝才登基,恩科是宝乾帝上位后颁布的第一圣旨,此事不仅仅关乎科举公允事宜,还涉及新帝的脸面,为此,宝乾帝将盛言楚等题官唤到京兆府衙门一一审问。

    那两题的老臣是三朝元老,服侍过太宗皇帝,又是先帝手的重臣,这次恩科后,老臣本该荣休归乡,基于此,宝乾帝当然不能在登基之后就惩治这位老臣。

    但不给那些喊不公的秀才们一个代也不行,群臣思来想去后,决定:那两题统一不批阅。

    递状的秀才们呼万岁,老臣也泪满面的叩谢皇帝大恩。

    惊堂木一响,此事两全其的落幕。

    退堂前,盛言楚提议:“皇上,此等撞题一事臣倒有一个法可以一劳永逸。”

    恩科并非只有新皇登基时才会有,皇帝娶妻、册封太、捷报归来或者皇家人整数大寿时,朝廷都会开设盛典施恩天,为避免这等仓促撞题事故再发生,盛言楚觉得有必要另外的打算。

    宝乾帝笑问有什么法

    盛言楚扬眉:“每年科考皆考卷,分为甲卷、乙卷,一来可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恩科。”

    “科考到底是用哪一考卷,不到临考前谁也不知,包括题考官,到时候掷骰决定,这样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考官题事件发生。”

    “若这样还不成,那就在科考到来之前不定数题目题库,临近科考前,再从筛选一些作为科考题,剩的则封存起来,作为恩科的选择。”

    宝乾帝闻之大喜,觉得此法甚好,又问吏考功司目秦追的意见。

    秦追窥着宝乾帝愉悦的神,笑:“盛大人此举不错,但这样一来,前期投科举题的人手就要增加…”

    “朝群贤毕集,这事好办,考功司主事添一倍,翰林院庶吉士加十人。”

    只要是皇帝想要办的事,任何困难都是借

    秦追笑容放大,拱手调侃:“皇上着实偏心,臣数次找吏尚书恳求尚书大人剥一些人给官,大人总说皇上不允,瞧瞧,盛大人三言两语您就同意了。”

    宝乾帝微笑地抬手向秦追所站的方位,朗声说盛言楚所说的法能解诸多问题,朕自是要予以支持,而你秦追上奏只是因为嫌吏考功司事务杂多罢了,两者怎能相比教?

    秦追笑眯眯的客几句,君臣之间的气氛十分洽,立在左右的朝臣见状,纷纷将目光投到一旁笑而不语的盛言楚上。

    朝为官三载,当年那个年方十六的商少年状元早已不再稚,短短三年而已,就一跃成了天近臣,寥寥几语便让新帝应了科考题的改革。

    果真是一招天一朝臣,他们再也不能拿往日的光去看那个曾经被他们瞧不上的商状元。

    -

    科考题政策颁布后,自然而然要增加相应的题官,那些闲居在家的举人们听闻此事后,立即拿起书本。

    乡试和会试由京城翰林官和吏考功司主事携手推题,地方则是由衙门礼院。

    衙门礼院对县试和府试则放宽了选择,人手可以从不打算继续走科举取仕的举选,院试要严谨一些,大多是从地方府学、县学山和教谕

    此诏令一,大江南北骤起读书风,都希冀着自己能被选

    -

    恩科乡试结束后,总要给秀才们气,也要给地方举人们上京的准备时间,因而恩科会试挪到了八月,朝廷安排好这一切后,这才开始翰林院的朝考和散馆。

    赵蜀这一批士得知盛言楚帮他们争夺了十个庶吉士的名额后,大为激,一考完便有士陆陆续续的来盛家拜访。

    盛言楚只招待了一回便以事务繁忙闭门不见,六月初,翰林院散馆结束。

    新的一批庶吉士翰林院的当天,盛言楚和应玉衡等人在百巷聚了一顿,席间来得多是他们这一届的庶吉士,有些得幸留在翰林院起编修或检讨,有些外放去了六起主事等官,还有些则京去地方州县当起县令。

    还在国孝期间,宴席上的酒杯均换成了清茶,但这不妨碍大家推杯换盏,几杯后,的男儿郎哭得稀里哗啦。

    “苟富贵哇!”裘和景一张开嘴照旧是跟银有关,抱着几个如愿留在京城的翰林官大噎。

    裘和景是这一批庶吉士年岁最小的人,他嗓一嚎,坐上的男人们顷刻笑开,纷纷说他们在翰林院谦让了裘和景三年,这回散馆裘和景外放官可就没人再宽待他了。

    裘和景抹泪,哭哭啼啼地说他们这一届庶吉士算是史上以来最和谐的一批,说完朝众人诚挚鞠躬谢三年来的照顾。

    一番肺腑之听得盛言楚都不由泪盈眶,才撇开角的泪,就见应玉衡和俞雅之等人举杯走过来。

    三人碰了杯,清脆的杯盏声,应玉衡咽,百:“你这又是何苦?”

    俞雅之跟着啧叹:“官家和你关系匪浅,你若留在京城,厚禄官指日可待,何必要求外放京?”

    盛言楚饮尽此杯,抬走到窗小椅上坐好,不咸不淡地笑了声:“远香近臭,我来京城买宅院时就本着这想法,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