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 - 分卷阅读10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怀瑾话音刚落,随即自己想起了什么,忽而顿住了。

    谢珏看他的表,便知他猜到了什么,说:“王爷发现了。”

    ——确实,宁怀瑾想,他先前忽略了一个问题。

    他常年累月在阁,对各地的州府守军如数家珍,各地大约能留有多少兵多少粮草,他大多心里有数。

    可宁铮已经是要造反的人了,大可不必可丁可卯地将兵力打散在留在属地各,毕竟他的目标并不是守属地平安,而是要打京城来。

    “信的守军有多少暂且不知,但当初陛亲征时,宁铮一度已经近了南府,还差将其拿来了。”谢珏说:“这么看来,宁铮与王爷想得一样,皆不想走什么迂回的路,只想跟陛地打这一仗。”

    宁怀瑾背着手看了一会儿沙盘,说:“那昭明怎么看。”

    “不等郑绍辉,我们先动手。”谢珏斩钉截铁地说:“桐柏县地方不大,又有秦六在接应,奇袭最好。我们这边先动手,郑绍辉那边随即接上,反而更能打信一个措手不及。”

    宁怀瑾想了想,似乎是觉得他说得有理,便,说:“那听昭明的。”

    谢珏和宁怀瑾先前已经打过一次桐柏县,心里多少有些谱。他俩在营帐地商议了两天,决定在十月初八那天破晓对桐柏县兵。

    这次兵不比上次奇袭,是真的实打实要攻城的,攻城的一应准备都得好不说,行军的路线也要有所变通,否则若是被冯源察觉,反而不妙。

    这两三日里,谢珏忙着练兵推演沙盘,宁怀瑾也提前着边的影卫给秦六送了信,跟他说明了军的安排的计划,让他择机在桐柏县接应。

    这一切本来就班,可令宁怀瑾没想到的是,宁铮动手得竟然比他还要快。

    十月初六那天,信城的守军不知从哪收到了消息,忽而一改往日城门闭的保守风格,目标明确地直奔正县而去。

    郑绍辉刚到正不久,还正在整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迎战时还挂了彩,短短一日的功夫,便折损了千来人。

    消息传回宁怀瑾这时,他正清兵所带的军粮和武,谢珏大步星地从外来,神严肃,见着他一句话便是“王爷,形有变”。

    “郑绍辉毕竟年轻。”谢珏说:“信的守军能这样胆大地往正县打,必定是郑绍辉的左军了痕迹的缘故。”

    “战场之上,伐兵伐谋,你我有探在对面,对面也未尝没有。”宁怀瑾说着扔沙盘的木,走到一旁,从木架上取自己的甲。

    “无论如何,信那边既然动手了,咱们先前的盘算便得改一改了。”宁怀瑾说:“郑绍辉本就失了先机,若咱们再失先机,这仗就更不用打了。”

    “我知。”谢珏沉声:“我方才已经吩咐去了,半个时辰后便能兵——只是现在天还早,这么打,恐怕吃亏。”

    “没办法。”宁怀瑾脆利索地上甲,又弯腰从床榻底自己的弓盒,将弓取来挽在手上,说:“只能比谁更快了。”

    “桐柏县守军五万,有冯源坐镇。前面信已经打了起来,冯源不一定会城迎战,想必会死守来拖时间。”谢珏见他收拾好了,便打起帘,一边跟着宁怀瑾往外走一边说:“信敢打,想必是已经好了准备,有恃无恐。为保险起见,王爷不如和我兵分两路,您带一队兵从北走,若有援兵便拦住,若没有,便从背后帮郑绍辉一把。”

    “你带多少人?”宁怀瑾说。

    “三万。”谢珏说:“剩八万留给王爷。”

    “不行。”宁怀瑾断然拒绝,说:“攻城本就不易,以少打多更是大忌。”

    “何况本王从未带兵打过仗,不擅伏击,不如换换。”宁怀瑾说:“昭明带三万兵往北走,本王去拿桐柏县。”

    谢珏微微皱眉,张就想反驳。

    相比起攻城来,去支援郑绍辉显然安全得多,先不说宁铮的援兵不一定从哪个方向来,就说桐柏县的五万守军,若冯源真的开城门来应战,也必定要真刀真枪地打上一场。

    宁怀瑾虽然与谢珏共同带兵,但谢珏心里可还记得这位王爷是宁衍心里的宝贝疙瘩,私心里不敢真的放他往危险之地去。

    “若昭明放心本王,就不必劝了。”宁怀瑾说着停脚步,认真:“何况秦六还在桐柏县,若是让昭明去攻城,你要如何跟他接上消息。”

    谢珏一愣。

    ——这倒是个问题,有个潜在桐柏县的影卫,显然是一大助力,若说让谢珏平白将这个助力弃之不用,他也觉得可惜。

    “那王爷可要注意安全。”谢珏叹了气,说:“若是不行,便及时回撤。哪怕是撤回南府,想必陛也不会说什么。”

    谢珏是隐晦地提醒他,比起一城一池来说,宁衍显然更重视他的安危。

    第117章 攻城

    桐柏县名义上是个小县城,这么多年以来,在南府的庇护过得很好,连接南北的地势和当地的好气候让商路和农耕两条路都发展得不错,整来说,过得虽然不算非常富裕,也比其他贫瘠的县城好太多了。

    午时二刻,桐柏县最邻近冬城的一间粮庄的大门从里面向外推开,一个年轻的小伙计上搭着白布,探着脑袋来左右看了看,确定街上没有巡逻的兵士,才将剩半扇门向外推开,用木楔架好。

    因为战事将起的缘故,城的守卫一天比一天严密,铺关门了大半,能躲的人早就躲了,只剩些没亲可投,拖家带可去的人,只能关着门守在家里,祈祷着这样的日过去。

    刘记粮铺的日比其他铺还要好过一些,因为卖粮的缘故,每天总能或多或少地开上一两个时辰的门。而城其他的绸缎庄和古董铺,门挂着的牌匾都落上了一层灰。

    “今天闷得厉害。”刘记粮铺的掌柜从二楼走来,皱着眉吩咐着伙计:“把窗多开两扇。”

    年轻的伙计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将粮价牌挂好,顺手将门边的两扇窗推开。

    “都秋了,这天得反常。”伙计说:“得人心里都直发慌。”

    “今年年运不好,还起了战。”刘掌柜手里举着一把蒲扇,忧心忡忡地走到门边,看了看外面的天象:“看样是要雨了——等再过一会儿,要是没人上门,就把铺关了,去把后院存着的剩几车粮地窖里吧。”

    伙计一边答应着,一边将上搭着的布巾摘来,在方才打好的盆里浸了,拭着房门上落的薄灰。

    粮铺的门脸得是净利索的,路过的人才会想着来买粮,伙计在这家粮铺了四五年,这些活儿起来已经驾轻就熟了,哪怕是没什么客人上门,也得一丝不苟。

    刘掌柜在门前站了一会儿,正想走去看看外面的况,可步还没等迈去,就骤然听见了不远的城墙上,响起了一阵刺耳而尖锐的警铃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