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55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放岭南的,去了那瘴气遍布之地,还不是等死吗?”

    “那也未必。”

    “我听人说,那辣椒能破瘴气,岭南那边现在辣椒吃辣椒的人,比安这边都多。”

    “就算给他们活来又怎么样,那日也不好过。”

    “连条泥路都无。”

    “啧……”

    “哎呦,这一次被牵连的人多啊。”

    “对了,京兆杜氏这一次也牵去了,你那师父不是与那杜七郎有些,还有那个杜构,我听人说,早前他也曾去过西坡村,你可识得他?”说着说着,有人便问阿普

    “识得。”

    说到这个杜构的事,阿普的心也是有些沉重,当初那杜构在村里待了时间,为人十分谦和,对他们三个昆仑人表现得也比较尊重。

    “那杜郎君这回摊上事儿了,他那弟弟杜荷,便是太党的主谋之一,已经被斩了,听闻杜构这一次便是受了牵连,要被放岭南。”

    “坊间不少人都这杜郎君可惜了,他这几年在莱州那边,带着当地百姓鱼罐,可谓是造福一方,安城这边有些人还吃过他们的鱼罐呢。”

    “他们京兆杜氏也是世族大家啊,虽说那杜淹杜如晦现如今都已经过世,但总还有人在朝为官,怎的竟会没人站来替他说话,那杜荷在京城谋反,关那莱州的杜构什么事啊?”有人不解

    “这你就不知了吧?”

    “京兆杜氏那时候也在风浪尖上呢。”

    “别说相帮,他们杜家里边有些人怕是还要恨死了杜如晦这一支。”

    “他们杜家人原本也不甚和睦。”

    “这回不一样,这回这个事吧,不仅是杜荷掺合去了,还有那杜如晦的亲弟杜楚客,跟他也脱不了系。”

    “杜楚客是站在魏王李泰那一边的,也是帮着魏王谋划策,力甚多,甚至还面去游说群臣,为甚?就是为了给魏王争那太之位啊。”

    “你说那太好好的因何要反,还不是心不安,怕自己最终会被那魏王给去了。”

    “你们可是忘了当年的事?当年那太李建成,不就是……”

    “啧啧……”

    “总之杜家人这回是不敢吭声了,那杜荷作为主谋直接被砍了就不说了,那杜楚客也没落着好,连魏王都被逐安城,送到封地去了,他又能讨着什么好?”

    “这两个人这回给家族惹这般大的祸事,那京兆杜氏,如今还能保住自就算是不错了,哪里还敢说什么。”

    “杜楚客也被放了?”

    “那倒没有,魏王府那些个亲信皆被放了,独那杜楚客,圣人看在他兄杜如晦的面上,就把他贬为庶民,没有放。”

    “杜楚客都没放,那杜构怎的……”

    “谁知。”

    “他那兄弟杜荷毕竟是犯了谋反罪啊。”

    “哎呦……”

    阿普坐在一旁,默默听着他们说话。

    这天气一日过一日,安城的夏日尚且闷难耐,莫说在那岭南之地,不知那杜郎君如今在何,是否已经到了岭南。

    第366章 保杜构

    在二十一世纪,岭南这片地方也是发展得很不错,全国四个一线城市,岭南便占了两个。

    然而在唐初这时候,岭南却着实算不得是一个好地方,唐政府在秦岭以南设置岭南,其地域范围包括后世的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大分地区,云南东南,以及越南北

    岭南的治所在广州,后世是广州市,这时候的广州乃是一个州名,治所所在城池亦称广州,广州是个有名的港城市,许多番人士通过海运来到这里。

    这时候的海运还是相对落后,所以这些胡商们大多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而来,唐政府允许这些胡商在广州居住,甚至专门设置了番坊。

    然而被朝廷作为放政治犯的地方,又怎么会是广州那富庶繁华之地呢,像丰州崖州那些地方,都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若是被去了合浦、日南、九真那些地方,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朝廷之所以要把这些人去,一来是为了惩治罪犯,二来自然是为了让这些人在余生之发光发,到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去搞搞开发。

    丰州崖州那些地方自古以来便是有名的放之地,已经有不少前人在那边打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生存条件相对还算是比较好的。

    不过就算如此,当年有个被贬崖州的晚唐官员李德裕,还是写了这样悲怆的一首诗歌:“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崖州在何,生度鬼门关。”

    在这个荒芜落后的年代,人类站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十分地渺小无力。

    这时候的人想要开发一片荒芜之地,往往要用无数的人命去填。包括罗用他们所在的河西走廊,早前在汉代那时候,便是当时最主要的放地之一。

    这些被放的人里面,其不少犯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犯了罪,但肯定还有很多人,是像杜构这样被亲人连累,或者是其他方式的连坐。

    古时候的连坐制度非常可怕,最残酷的时期,就连邻居犯法都会被连坐。

    唐初这时候政令还是比较宽和,建朝之初,原本就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

    李世民这个皇帝又很重声名,因那玄武门之变,毕生都受桎梏,总想表现自己仁德宽厚的一面,在这些事了不少功夫。

    朝廷的官兵前去莱州杜构家拿人的那一日,莱州百姓群激奋,当地义士与这些官兵僵持对峙,就是不肯让他们捉了杜构去。

    就连当地的官府,隐隐也有回护之意,只是一个劲儿地安抚那些前去拿人的官兵,让他们莫要心急,免得惹民愤,届时他这些人怕是谁也担待不起。

    双方僵持之,最后还是杜构发了话:“杜某这些年过江过海,甚大风大浪没见过,那岭南又有什么可怕,去了便是。”

    他这也是不想连累当地民众,若是赶在年景不好的时候,亦或是战年间,那他便也没有那许多后顾之忧,只是这天太平,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是一日好过一日,在这样的好时候,若是为了他杜构一人,连累这般多的民众,着实不值得啊。

    不日,官兵押着杜构上路,往那岭南而去,在他们后,七八名义士一路随,言是要跟着他们一起去岭南,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他们这一次若是回不去,家里的妻儿老小自有相邻帮忙照顾。

    当地父老还与他们筹备了不少盘缠,杜构这些年也挣了一些钱财,再加上当地百姓给的,他这一路上也不缺钱,吃得好住得好,又有那些义士相护,官兵们也不敢十分欺侮于他,不时再请他们这些人吃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