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 分卷阅读54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开始那买卖得也是犷,一片甜瓜就有四分之一个那么大块,要卖十文钱,后来这买卖越细,甜瓜也是越切越小块,到后面就是小小的一条,大一的两文钱,最小的一文钱。

    一般小孩隔几日若是能吃上个一文钱的甜瓜,那都已经算是很好命的了,这年一个成年人每日也就挣那几文钱,还要养家糊,哪能天天给小孩买这些个零嘴。

    罗县令有钱啊,每次过去都是买的两文钱的甜瓜,摊主还要专门给他切一块大的,每每都看得这些小孩很是艳羡。

    作者有话要说:

    伊吾就是现在的哈密一带,甜瓜就是哈密瓜~

    第359章 看不见的

    话说自从伊吾人铺好了这一条木轨之后,看看那些匈人好像并没有要打过来的意思,于是便开始着手铺起了泥路,就从首府伊吾城开始。

    这些个卖甜瓜的伊吾人,就住在伊吾城附近,常常赶着车城卖瓜,那车行在泥路面上,十分地平稳轻快。

    不少伊吾人都认为,他们伊吾刺史这回这个事办得不厚,从那个离石罗三郎那里得了这么大一个好,连泥方带那木轨技术,作为回馈,竟然就给他们常乐县铺了那么短一条木,这样的法实在太过吝啬,说去简直给他们伊吾丢人。

    于是这回这些卖甜瓜的伊吾人,一听罗用的份,二话不说就抱了几个甜瓜给他,不要钱,免费给他吃,这里边,多少就有一补偿的意思。

    当然对于传说的罗三郎,他们也是比较敬重的,只是还没有敬重到要免费请他吃那么多甜瓜的程度罢了,这些瓜在他们本地价钱并不十分贵,雇了木轨车运到常乐县这边,加上那些个运费,那就很贵了。

    罗用最近常常过来买甜瓜吃,每次就买两文钱的一小条,那卖瓜的伊吾人刚开始的时候也很费解,听闻这离石罗三郎很是有钱,怎的每日竟只买两文钱的甜瓜吃,于是有一次他就问了。

    “你不看我那县衙里多少人。”

    罗县令坐在瓜摊上与人说,常乐县公府近来又新招了一批差役,也都是一些五大三的汉,吃起饭来如狼似虎,恨不得连锅带碗都给啃咯,就这甜瓜抱回去,那还能有剩

    罗用近来时不常就要去库房看看,瞅瞅那里还剩多少钱粮,生生就看着库房里的那些钱粮一截一截被啃去,又不是收税的时节,好在还有城里这些商撑着,每月里收些商税,勉而已。

    “不是还有酱坊酒坊。”那卖瓜的伊吾人不信,别以为他们外地人不知,常乐县城的酱坊酒坊都很挣钱。

    “那个钱不能。”罗县令摆手。

    “因何?”伊吾人问

    “不是还要修渠。”罗县令言

    “省这几个甜瓜的钱有用?”修渠那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聊胜于无吧。”罗县令叹了一气,没地儿挣钱的时候,也就只能省了。

    甜瓜也吃完了,罗用看看日,差不多该回县衙办公去了,正是耕时节,县衙里的吏员们大多也都比较忙碌。

    今年常乐县当地的农大多都还是的白叠,常乐县周边地区,像敦煌晋昌这一带,也有许多农白叠,听闻伊吾那边的人也不少,再加上一些士族大家商贾富们在河西置办的庄园,不知待到今年秋收之时,河西走廊这边粮价几何?

    罗用也曾想过是否要将这一批放到秋后,万一到时候常乐当地发生粮荒,这批就成了救命的粮。

    然而若是没有粮荒,秋后便是冬季,届时又有大批羊常乐县,那时候他们就会既没有本金收购今年的新羊,也没有钱粮雇佣人手加工羊,更没有足够多的杜仲胶。

    很多人千里迢迢赶到他们常乐县来卖羊,最后所得的钱帛,却比自己本地更少。而罗用他们去年来的这一批羊,因为储存条件有限,没有及时消耗掉的话,时间了肯定会现一定比例的坏罐

    所以,就算担心秋后的粮问题,罗用这两日还是让人开始卖罐了。天气渐,新鲜羊价钱逐渐走,差不多也到了可以开始卖羊的时候了。

    那些半人的罐打开,里面就是满满一坛的羊,乃是加了各调味料炖煮来的,滋味比普通人家自己煮的羊要好一些,价钱便与时市面上的新鲜羊的价钱相当,官营的菜铺便有零售,城百姓也有拿了钱粮过去换的,一次只买一升半升的也使得。

    亦有那行路的商贾,整坛整坛地买,若是当场开了坛,留那块杜仲胶,那么这坛羊的价钱就要比零买便宜些许,若是不开封,连杜仲胶一起带走,那便要加上一个杜仲胶的价钱。

    那坛也分大小,最小的那价钱最贵,据说是选了最好的羊心烧煮来,坛致,胶垫也厚,储存条件也是最好的,基本上不会遇到坏罐。最大的坛最是划算,一般小商贩都买这个,也有几个人合买一坛的。

    这羊因为定价低廉,滋味亦颇佳,所以卖得也就很不错,晋昌敦煌两地不少商贾听闻了消息,纷纷来买。

    罗用这几年虽然在常乐县推了一些菜式,晋昌敦煌两地距离常乐县也不远,但是真正到常乐县吃过这些菜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晋昌敦煌也有不少铺仿造常乐县那些菜式的,有仿得好的,也有仿得不好的。只是常去铺吃饭的,原本也就只有那些颇富裕的人家,城里那些个贫民百姓,家里面总共也就没几个钱,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莫说去什么铺,能舍得从那些挑担的货郎那里买些常乐县的酱料调味就算是不错的了。

    这回常乐县正在卖的这些羊,要说滋味,比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菜肴都好。

    要说价钱,因为有了轨运输,这两地距离常乐县又近,所以就算加上运费,价钱也并不很,很多人家都能吃得起。

    一时间常乐县的羊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去,一车车一坛坛,此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去年冬天牧民们源源不断地赶着羊群来卖的景象。

    县衙里的吏员们还未忙完耕这一茬,便又赶上了羊买卖,每日里货收钱,盘库存计算钱帛,从天亮忙到天黑,就没个清闲的时候。

    也有那心不满的,只是并不敢吱声,那罗棺材板儿绝不好相与,更何况上边还有一个唐检,就连那新来的安西都护,对他们这个罗县令的态度也是很客气。

    谭老县令前些年因病请辞,这两年倒是好了,常常往来与常乐县衙,对于当地民生以及那条渠的事都十分上心。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