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相公不好惹/高攀 - 分卷阅读33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罢他不再理会愈发怔愣的柳一志,抬脚便要离开。

    “向、向兄!”柳一志回过神,在向漠北抬脚跨门槛前拦住了他,就挡在他面前。

    向漠北一脸淡漠地看他,不待他问上些什么便先:“你若觉得单就你怀里的这些本书册便能让你在殿试策问将卷答得如鱼得一般,你大可不必理会我。”

    柳一志觉得,虽然向兄平日里看起来也总是冷冰冰的,可如这般冰冷之带着一莫名震慑人的力量的模样却是他从未见过的,令他一时间本不敢再挡在他面前,只得老老实实将路让开。

    待向漠北离开了,柳一志才回过神魂。

    然而他非但不觉失落与害怕,反是有些激动。

    向兄方才给他的觉,像极了大京官!

    果然向兄骨里便是要当大京官的!

    “哎,向寻兄弟你无需麻烦了,我自己来收拾就成!”心一阵慨罢了的柳一志急忙上前拦住了正在为他收拾细的向寻。

    待柳一志跟着向漠北来到宣亲王府的书阁里,并且还请来了宣亲王时,他方知晓,向漠北不仅是要让他学会如何为策问作答,还要让他了解京乃至整个衍国近些年来的各治国策略。

    这些知识,再不是任何一所书院能够授予学生了,亦不是寻常士能够了解得到了的。

    而宣亲王作为今上唯一的手足,虽不能被今上信任,但朝堂政事他也知十之七八,指从未真正涉猎过政事的柳一志已足矣,至于他如何作答,又答得如何,自有向漠北帮他指正。

    届时即便殿试他未能二甲,却也不至于落到三甲末尾。

    若名字能在三甲靠前位,考上庶吉士的几率便也大得多。

    柳一志激得险些落泪。

    他何其有幸,才遇到了向兄!

    于是,他怀揣着一颗炽的心,在宣亲王府里开始了废寝忘的学习。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的更新大概在午或者午嗷!

    223、223

    衍国殿试试题与乡、会试不同,殿试试题仅一形式,即策问,于当天将卷答完,不可继烛,乡试与会试试题形式相同,有四书义、经义、诏、论、表等几形式,考试时间皆为九天七夜,分作三场考完,可继烛作答。

    乡、会试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题,每题需答二百字以上,第二场考论试一,需答三百字以上,诏诰表科一,判语五条, 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均需答三百字以上,试题容除时务策之外,均从四书五经题。

    试题容大致分为五类型,分别为:治国、理、经济、军兵与教学。

    乡、会试评卷尤以第一场四书义答卷为最重,第三场的经史时务策几乎不会被阅卷官批阅,是以所有求学世皆以四书五经为重,可谓是直至功成名就前一直都埋于四书五经八文之,如此一来便使得他们于国家时务之事鲜有上心。

    毕竟科考之路上只有殿试才会真正考到时务策,然而参加科举的士不计其数,能走到殿试那一步的又能有几人?这就使得无数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即便是在书院、府学或是县学里有教到时务策,可那也不过是教会学生如何作答这一类型的考题,而不会结合国家的时政来剖析题目再作答。

    所以柳一志对时务策的作答,也仅仅是会答而已,并不会地剖析题目。

    也正因如此,殿试不仅仅是学与学之间的才学较量,更是他们背后家族以及势力的较量。

    衍国开科取士虽不限,除女之外,举国民皆可参加,可真的要从殿试脱颖而跃上龙门,便不再只如此前的考试那般只需将卷答好就可。

    尤其是鼎甲之争。

    鼎甲之争不仅关系到个人私心与党派目的,很多时候也会事关地方利益。

    殿试于那些朱门之家的学而言,能考上士的可能自然会比寒门士要大上许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背后所依靠的家族力量,也因为他们会比寒门士多上许多了解并接朝廷政事的机会。

    衍国历届殿试策问题目无一不是结合衍国时政而谈,而衍国地域辽阔,百姓众多,各地的治理之法又各有不同,今上究竟会从哪一方面来题,无人知晓,唯有将重大之事了解,尤其是近年来的各地要事熟知,方能多一份成竹在

    这些于向漠北而言并非难事,甚至可说不在话,他天生聪慧,哪怕这些年在静江府他对朝廷政事鲜有了解,但自回京后,他便开始去了解朝廷近几年来的大小政事以及就民生问题的各解决办法,而今他虽不能说是事无细均能了然于,却也记住了十之八九。

    可这于几乎从未接过任何时政的柳一志而言则若鱼瀚海,接受着从未有过的浪冲刷拍打。

    治国总略、仁义德礼义廉耻、钱粮赋税茶盐铁、人才培养县学兴办、军粮供给车兵备等等,上至大一统,至田亩纠纷,皆是他这不足二十日的短短时间都要了解过一遍的。

    好在的是有向漠北在岸边拽着他这条本不知自己该如何游动的鱼不让他在瀚海之找不着方向,甚至还慢慢地替他将方向给指来,否则他本不知自己能去往何

    宣亲王为他讲近些年来各地问题与朝廷已有整治之法,向漠北则是为他讲当各地现了却还未得到整治之策的问题,再以此为题,由他作答。

    柳一志自己则是将宣亲王与向漠北为他讲解的各问题与对策照治国、理、经济、军兵与教学这五类型规整,夜里认真习读老首辅给他的那几本书册,结合书解题之法来作答向漠北为他的题。

    次日向漠北为他评阅过他的答卷后一一为他指他的答卷之不足何需要改又如何改后,又开始为他讲解新一的问题。

    柳一志寻日里虽然为人憨直,但在读书一事上他却是远超常人的聪慧,虽与向漠北不能相提并论,却也是极为难得的人才了,大多问题一便通,难度大的问题也不会超过三次解还不明。

    尤其他足够勤奋好学,更足够刻苦,自他宣亲王府书房学习后,除了如厕之外,他再没有踏过书房一步,吃住都在了里边。

    他托向漠北给他在书案旁置了一张两尺余宽的藤床,若是倦了便在上边歇一会儿,既不会太占地方也方便,每顿饭则是向寻给他端过来,然而好几次都是向寻将一顿饭送来了发现上一顿饭他还未动过一筷,一心埋首在那一本又一本书册之

    夜里书房的灯都亮至后半夜才会熄,天将将明时便又见着他坐在窗后埋读书或是奋笔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