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太监的女儿 - 分卷阅读4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季岚熙抬眸问: “你且说说你都会些什么?”

    林安多一见季岚熙开问话,便知此事有戏,他吁了一气,小心翼翼地答:“我会一些医术、地理、利... ...”

    “等等,你说你会利?”

    “是的,我会。”林安多有些骄傲,“夫人,我还可以开设讲堂,教您的孩数算。”

    “这倒是不必了。”季岚熙眨了眨睛,“我想让你教的不是孩,而是大人。”

    -

    孟慎功在肃王府待了十几日,对王府的环境十分满意,季岚熙特意吩咐整整大半个后园都给他作为实验田,让他在里面自己捣鼓小麦和稻。

    他举起一盆小麦对着光细看,那盆小麦是他从家里带来的,现在势十分喜人,生机,已经的穗

    孟慎功的旁边便是一片片的黄豆,这是他听王妃说的,两季作之间可以在土里豆类,它们的能从空气里收一营养,固定在土壤,有利于一季作的生

    他正哼着辽东民间小曲儿,一边把圃的一杂草掉,只听见后面突然现一句生的汉话,不似原人的音,“你好,请问你就是孟慎功么?我叫林安多,是王妃派来一起负责农业利的,从此我们便是同僚了。”

    孟慎功心一惊,连忙回准备与自己的新同事行礼,不曾想那名同僚竟然是一名短发的陀。

    他细细一看,那目,肤白的吓人,大,乍一看竟然不像人,而是个会说人话的大猴!

    孟慎功心大骇,他第一次见到成这样的人,王妃还真是... ...礼贤士啊。

    第三十六章 某便如你所愿

    今年辽东的夏天来得格外迟、格外晚些。

    三月里雪好算是化净了, 结果一场倒寒,老天爷又让天上飘起了鹅是四月初的时候才能将将

    这一天天的拖着, 看就要到了六月,田里面的小麦却还是的稀稀拉拉,起的穗纤瘦又瘪, 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刘家村的刘老汉半蹲在田埂上叹了一气,他吧嗒着嘴摸上腰间的旱烟袋,了一, 眉宇里满是担忧之

    今年各家的土 地他都挨个看过了,照这青黄不接的收成, 一亩地能收个两石小麦都算是好的, 有些家十几一年到的嚼都要靠这几亩地, 两石小麦又怎么够!

    又是个大饥年啊,刘老汉的睛有些混浊, 怔愣地望向远方,女真人那边的粮也不了, 想必也是不好受,秋日收获必定会大举派骑兵来抢,到时候又不知有多少家要糟了灾, 又要死多少人... ...

    至于卫所,那多少年都是个摆设了,女真人来来也不见一个大兵的影, 每年除了收农税之外刘老汉就从没再见过朝廷的官儿,辽东没有人能靠得住谁,要靠只能靠自己。

    他已经考虑到把祖辈的地卖了换些米粮,收拾收拾到南方零工去, 听说沿海那边已经有什么织布机了?让家里的婆媳妇去碰碰运气,自己还有一个小孙女儿呢,小孩可是饿不得啊... ...

    “刘爷!刘爷!”一个小伙吁吁地从村跑了过来,布短打上还滴着汗,他急冲冲地说:“您怎么来这儿来了!快回去吧,村大事了!”

    “什么?”刘老汉“噌”地一站了起来,“是农税官来了?还是女真人又要来抢了?”

    “哪儿跟哪儿啊!”小伙咧开嘴笑,里充满了兴奋,“是朝廷派人来了,肃王爷王妃派人来了!听说是一个名叫什么‘宣讲大队’的官人们到各个村里,要给我们免费发哩!”

    发?刘老汉的睛瞪的溜圆,只听过朝廷征税、青苗税、农税的,何曾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会是来糊人的吧,或是现在领了朝廷的,到秋收时要上给太仓七成?

    他连忙抓了抓发,可不能让村人们答应,这要真给太仓七成的税,那所有人可是真的活不成了!

    “不能答应啊!走走走,快随我回去!”两个人一路小跑,一直奔到了村

    村已经被村人们挤满了,他们或是兴奋,或是惊异,把一位穿着布袍的年轻人团团围住,七嘴八地问着些什么。

    刘老汉生生地从人群挤了过去,大声:“官人,我是刘家村的村正,有甚么事就来寻小老儿,这些村人大字不识一个,说话也颠三倒四的,莫要污了官人的耳朵!”

    那年轻人正被问的左支右绌,见刘老汉过来好歹能匀一气,他声音嘶哑地笑:“老丈,我是肃王府派来的‘宣讲大队’典仪,今日来是要给大伙儿发的。”

    刘老汉上打量了一那年轻后生,手指白皙细,一看就是个没过农活的小年轻,于是也就放心来,他客客气气地说,“官爷来是要发什么?今年各家各的小麦都了,怕是没有多余的地可用了啊。”

    就算有多余的地,也不能忙活了一年,收成全都白白地被王府要回去,还不如放着荒了呢!

    “老丈不必担心。”年轻人笑,把一个布包递了过去,“王府发来的是让大家试的,本来也不多,一家上个一亩地就够,在田间地也行,若是收成好了,便明年再多多地!”

    试,什么东西还需要试?刘老汉伸来一看,嘿,还真是个新鲜玩意儿!

    那个布包里装着几十颗土坷垃似的小块,上面还带着青芽,一也不像... ...倒像是人参一样的

    他捻一块放到前细看,小心翼翼地问,“官人,小老儿地这些年也从未见过这样的,敢问官爷这是吃的还是药用?收成如何?”

    “此名叫土豆,又叫洋芋,原产于海那边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洋货。与稻小麦一样,都是主。”年轻人,他了一气,“至于收成,据卖此的商行东家讲,亩产可达... ...千斤。”

    刘老手一抖,差那洋芋掉了,这年轻后生真是书读多了,哪里能有亩产千斤的粮,这怕不是土地爷才能到吧。

    他连连摇:“不成不成,官老爷莫要唬我们了,若真是有千斤的亩产的粮,老百姓还哪能从古至今都饿肚呢。”

    “老丈,”年轻人客客气气地说,“王爷的意思是,若哪家能一亩的洋芋,便能免除今年所有的农税。且等一律不用钱,只需要到秋收,卫所自然会有人来挖,收成王府与村人五五分。”

    “啊!”刘老听到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