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 - 分卷阅读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芷“嗯”了一声。

    孟桓顿了顿,又问:“那你答应么?”

    “这一征,就不知何时能回来了。”

    宋芷考虑了许久,终于还是在孟桓期待的目光鬼使神差地:“好。”

    二月二十,是个和日丽、适合踏青的好日,山开得正烂漫,新叶和草在和煦的风里摇晃脑,十分可

    孟桓说是两个人,就真是两个人,连齐诺都没带,骑了匹带上宋芷,清早便了城。

    是没有一丝杂的白,被孟桓驯服得极温驯,孟桓照顾着宋芷不会骑,不太适应,刻意走得较慢。

    庐师山在大都城西南,山不约百丈许,山上曲径通幽,鸟语香。孟桓骑到山,这儿游人不少,还闹。

    孟桓搀着宋芷,便将拴在专门为骑来踏青的游人准备的厩里,两人一同上了山。

    “但凡大都踏青的,多喜到这庐师山来,这里的景致也确实是好,山的形状奇特,鬼斧神工,怪石松柏也都有。”

    “你来过么?”孟桓问宋芷。

    山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清晨清冽净的气息,仲时节诸卉的清幽芳香,以及昨夜雨后泥土与青草的芬芳。

    宋芷了一气,只觉心一片畅快,连日来的郁结之气都散了不少。

    宋芷忍不住笑了笑,偏过看着孟桓,清晨温的日光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一个优的弧度。

    “前两年跟着张大人来过一次,那时还是早,山上的没开,只是一个个骨朵儿,后来想着总是没有尽兴,有些遗憾。”

    “……因此一直想再来一次,没想到不久便从张府上搬了来,便再没来过了。”

    孟桓笑了笑:“那今儿个便叫你将遗憾全补上。”

    宋芷:“依我看,遗憾也未必要全补上。”

    “毕竟若留那么一儿遗憾,这庐师山在我心里,就永远是神秘而好的模样,有那么一遗憾在,就总觉得这山比别的更丽。”

    “若是将遗憾全补上了,反倒失了意味,日后回想起来便会想,哦,原来也不过如此,没什么特别的。”

    正巧两人走到一条极崎岖不平的路,坡很陡,孟桓先几步上去了,再回过向宋芷伸手。

    宋芷拉着他的手上去了,才听到孟桓接着他的话说:“若留那么一儿遗憾,难免缺了什么,会不甘、不愿、不满。而只有补全了,才会知晓这山上景致有多。”

    宋芷微微一笑,只当听不懂孟桓话的意味,上了坡便松开孟桓的手,走在前,只顾着赏山景。

    半山腰上有卖各式饮茶果的,宋芷心极好地沿着山路向上走,半也不觉得累,反而神抖擞。

    “哥哥,吃糖吗?”一个跟白满儿差不多大的女孩儿拿着一把狮糖递到宋芷面前,女孩儿笑得睛弯弯的,“很甜哦!”

    “你这糖,怎么卖?”宋芷弯腰摸摸女孩的,笑问

    “一包只要二十文!”

    “好,”宋芷说,“给我一包。”

    宋芷手伸到荷包里,正打算拿钱,孟桓抢先一步递了个碎银到女孩手里。

    女孩儿实诚,不肯接:“太多了,哥哥。”

    宋芷闻言角忍不住一翘,有些好笑,自己摸二十文钱给女孩,“拿着吧。”

    女孩兴兴地接了,从框里拿一包狮糖给宋芷:“谢谢哥哥!”

    孟桓:“……”

    宋芷拿了糖便继续往山上走,只见沿路桃开得正盛,一朵朵堆在枝,远远望去,灼灼如一片粉雪。

    宋芷穿一湖蓝夹袍,衬得浑气质如青葱翠竹,俊秀,夹的桃簌簌坠落,孟桓走在宋芷后面,只觉得这人的风姿只怕潘安也难比。

    然而这人手里拿了一把狮糖在吃,与他无双的风采形成鲜明对比,偏偏还不显得突兀,反而让人觉得可

    孟桓快步跟上去,正想说话,宋芷抓了一颗狮糖递给他:

    “吃么?”

    一颗,太小气了,孟桓想,却没接,而是一低,就着宋芷的手把那颗糖到嘴里,还似有若无地了一宋芷的指尖。

    宋芷手一缩,看了他一,若无其事地收回手,自己拿了颗糖嘴里,冷静:“少爷请自重。”

    孟桓嘴里着狮糖笑了一:“很甜。”

    也不知是在说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晚了俩小时

    这次孟校尉是真的要走了,那些不明不白的事都会在之后讲明白,别急

    第33章 羔裘十一

    宋芷自动理解成糖很甜,接:“我也觉得很甜。”

    庐师山不,不过一两个时辰便能登,但宋芷门时穿得多,爬了一个时辰后便有些,孟桓瞧见他额上汗涔涔的,便指着不远的八角亭,说:“咱们到那儿去歇会儿吧。”

    这八角亭名唤临风亭,里面三三两两坐着前来踏青的游人。

    宋芷拾级而上,在亭前立住,只见朱红上刻了两句诗,乃是温筠的。

    “风何好,

    别殿饶芳草。”

    古今许多大家将温筠的词视为梁陈余风,靡靡之音,但宋芷不这样以为。他瞧见这句诗,心底略略有些讶异,不知是何等样人,会在这儿写这样两句诗。

    孟桓虽然了解过一些儒学,却对诗词歌赋不甚了解,温筠这首诗他没读过,因而也不知晓是什么意思,见到宋芷驻足,便在宋芷旁停来,问:“怎么了?”

    宋芷摇摇:“只是觉得这字写得不错。”便抬脚了临风亭里。

    温筠这首,实际上颇有一楚风的“”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玉的,说是嘲风,实际是在为风鸣不平,哀皇帝之昏聩。

    来临风亭的想必也有不少朝廷大员,这诗不知在这儿写了多久,竟也没人提异议,不知那些大员们是不懂,还是不愿说来。

    想到这里,宋芷有些好笑。

    两人在临风亭歇了一会儿,才知其不愧为临风亭,临风亭正在风,立在半山腰上被削的一块空地上,徐徐的风带着山间的幽雅与鸟鸣声一齐飘过来。

    让宋芷不由得想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