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乐意了,“娘,你到底站在哪边的?到底他是你儿还是朕是你儿
?你怎么总站在他那边?”
荣华夫人笑眯眯给他整理冕旒,“娘不是站在他那边,娘是担心你脾气上来,不不顾,将他脑袋砍了。你不是经常说他比尉迟还聪明吗?尉迟大人年纪已经大了,他还很年轻。哪怕为了这个,你也要收敛你的脾气。”
皇上其实心里都明白,只是他昨晚受了那么大的气,就想让亲娘哄哄自己,现在心满意足,他无奈,“好,朕会看着办的。”
皇上乘坐轿辇,问黄章,“你有没有问他有何事禀告?为何不在大朝会上说?非要现在就见朕?”
黄章小声回,“回主
的话,林侍郎说是关于捐钱一事想跟皇上商议。”
皇上腾地坐直,蹙了蹙眉,他该不会连捐钱一事也反对吧?
虽然这些官员都是吝啬鬼,可能也捐不了多少钱,可蚊再小也是
啊。不要白不要。他搞什么鬼?
皇上气得脸都青了,有些意兴阑珊,“不必见了。直接去大殿吧。”
黄章应了声,尖着嗓喊,“去大殿。”
走到一半,皇上又想到他娘的话,“算了,还是先见见他吧。就在御书房,见完之后再去上朝也不迟。”
黄章立刻改,“去御书房。”
第304章
皇上到御书房的时候,林满堂已经久候多时了,听到外面有动静,忙跪磕
,没多久,他便看到明黄
的衣角从他面前刮过,
接着就是清淡又夹杂着几分燥意的声音响起,“平
吧,不是找朕有事?说吧。”
林满堂抬,“皇上,微臣觉得让朝臣捐款一事不妥……”
他还没说完,皇上就抬手打断,“哪里不妥?”
“皇上开,臣
们必定会解
。但是他们最清楚您的为人,知晓您不喜贪官,肯定不会捐
太多。防止您以后嫉恨。”
捐太多钱不是摆明告诉皇上来路不明吗?官员们又不是傻。当然要藏起来了。
皇上看着他的黑圈,忍着怒气问,“朕知
他们吝啬,可上万个官员,每人捐一百两,也有一百万两。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每年收的国税也才五百万两,这一百万两就是两成国税。
林满堂笑,“皇上,微臣有个两全其
的法
。”
皇上坐直,有些急切,“什么法
?”
昨晚他也是一夜未睡,他娘给了一箱珠宝,他将私库的珠宝也拿来,也只是杯
车薪。林满堂居然有两全其
的办法,这还真稀奇了。
林满堂昨天想了一夜。
他翻过史书,历史上那些枭雄为争夺皇位,总是想方设法筹措军费。
听闻曹孟德最喜盗墓,刘备铸直百钱换旧币,孙权更损,铸直千钱换旧币。
这两办法,无论哪一
,都不适合皇上。
他是正统皇帝就注意他不能用这些作手段。
前世,每当有战事发生,国家采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行国债。
“国债采用不记名方式,照一年期、五年期、十年期给予不同的利息奖励。”
这边的储在钱庄存钱,还要自掏腰包给钱庄保
费。买国债可以有利息,对百姓而言是一笔不大的诱惑。
皇上蹙眉,“这就相当于提前发银票?”
“对。等国债上的日期到了,国家要予以承兑。”
皇上细细思量,“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这样那些官员就不会有顾忌。”他了
,“这法
确实不错。以你所见,应该发行多少合适?”
林满堂想也不想就,“八千万两吧。”
皇上就算见过大钱,也被他这财大气的架势给惊到,“这么多?底
能有这么多钱吗?”
“应该有。”林满堂很肯定。
皇上思忖再三,还是觉得国债比捐款更靠谱。
捐款是无本起利不假,可是大家掏的不脆。还不如借债呢。
“行,待会儿就由你推。”
林满堂暗暗松了一气。
大朝会上,皇上宣布应战,问如何筹措军费。
底官员没有给
新的建议。
直到林满堂提发行国债,每位官员都要派发一定数目的国债。
“诸位同僚,皇上恤我们当差辛苦,俸禄有限,只让我们帮忙派发。也承诺到期后给予兑付。
咱们之前国库没钱,那是没有办法。可今后不一样,去年皇上已经消减免税田,咱们国库今年至少能收到一千五百万税。大家不用担心兑付问题。”
官员们都被他这奇葩的作给惊得目瞪
呆。
他这不就相当于借条吗?而且还直接以国家名义对百姓借钱。
礼尚书
一个
来反对,“我们良国泱泱大国,如何能借债度日?这传
去有损我们国家威仪。”
林满堂嗤笑,“国家威仪不是打脸充胖
。当有人拿刀杀你的时候,你用同样的办法反击回去。不是满
仁义
德。”
他这话让文官们脸都绿了,却很对武官们的胃。
这些文官可不就是林侍郎说的那样,人家都打你脸,你还在那边跟人家讲理。整一个糊涂
,最正确的
法应该是反手给他一
掌,他才会老实。
也有朝臣们觉得自己不是商贾,不
买
卖的事
。
林满堂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皇上没有让我们上战场,只是卖卖嘴
,
一份力,你们也不肯,怎么敢说自己是忠君为国?”
多少清贵,视银钱如阿堵,何时见过林满堂这样的官员,张嘴闭嘴全是银
。
无论朝臣们再怎么不愿意,可林满堂有皇上的支持,这条谏言很快就通过了,“派发的时候本他们的品级来定。如果是清贵
门,可以少派发一
。”
一般来说,实权大的门接
的商贾比较多。而清贵衙门一般比较清
,很少与商贾来往,皇上此举也算是考虑周全。
皇上接着就让吏
尚书这边卖
两百个虚衔。
这可就把吏尚书给愁坏了。
要搁以前,一个虚衔至少能卖五千两银。可现在一千两都没人要。
为什么呢?因为以前一个虚衔至少可以免一千亩地的田税,现在只有一百亩,少了九成。
那些肯钱买虚衔的商贾最看重实际利益。
上回的两百个,他是费了九二虎之力才卖
去。这次的两百个,他上哪找那么多冤大
?这不是成心为难他嘛。
官员们看到吏尚书垂
丧气,有些官员幸灾乐祸起来,“以前我有个弟弟要买虚衔,他死活说没名额了。现在好了吧?”
有人警告他,“你就别笑话他了。人家到底是吏尚书,有的是人脉,这
事对他来说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