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 - 分卷阅读28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过几日肖家那边就派了人来上门赔礼。

    肖大太太有些尴尬地坐在椅上, 瞧见刘玉真来后连忙起站直。

    “陈太太, 我今日是来致歉的,”她半真半假地抱怨,“家仆不知事,明明老太爷吩咐的是您和陈老爷初来乍到,怕是对咱们这儿不太熟悉,让派两个人来帮衬一二。”

    “谁曾想那老竟是会错了意,带错了人。”

    “原来是这样啊……”刘玉真没有拆穿她, 但语气冷淡了许多,“那可真是不巧。”

    见刘玉真没有计较的意思,肖大太太顿时松了一气,她和婆婆原本也是反对送丫鬟过来的。毕竟谁家的当家主母喜这些呢, 没必要惹人嫌。但奈何老太爷发了话,二房也支持。

    后来知人被退回去了还松了一气,赶收拾了一番上门致歉了。

    她今日也带来了两个人,对刘玉真:“我带了两个人来,是近些日才投到我家老爷这儿的, 没别的但果得好。他们兄妹两个来的果是又脆又甜, 还比别家的大些,陈太太若是不嫌弃我这就把契给了您, 到了明年您和陈大人也尝尝新鲜 。”

    倒是两个有用的,刘玉真没有再拒绝,“那就多谢贵府了,桂枝, 你让人带去安置吧。”

    “是,太太。”桂枝指挥着丫鬟们把桌上的礼盒和外候着的一男一女都带了去。

    肖大太太送完了赔礼,喝了几茶后见刘玉真没什么说话的心思就识趣的起告辞了。

    桂枝见状把礼单拿到刘玉真面前,“太太,肖府送的赔礼您看一看,有首饰、料、药材等等,旁的没什么,就是这两株人参过于贵重了。”

    刘玉真扫了一,脸上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兴的模样,“收起来吧,人参我们家里还有好些,这两株哪天要送礼的时候就捎带上。”

    “知了,太太。”

    ……

    一年后,夏

    “太太,东西都收拾妥当了。”桂枝穿过满草木的院走了来,背后汗一片。

    “快坐歇一歇吧,”刘玉真:“这两日收拾行礼你也累得很了,夏竹,快给桂枝上一碗绿豆汤消消暑气。”

    “谢太太。”桂枝起行了一礼。

    “快坐吧。”刘玉真示意她不必多礼,“外的车也都备齐了吗?明日一早我们就要启程回老家去,可别耽搁了时辰。”

    桂枝保证:“太太您放心,都妥当了,我那当家的都盯着呢。待响午的时候就先安排着将行礼装到车上,明日一早便可启程。”

    “很好。”刘玉真微微

    “什么很好?行礼都收拾妥当了吗?”陈世文从外回来,随

    刘玉真起,让人给他上盏温茶,又让人取净的衣裳来,好一通忙活之后两人才闲坐着说话。

    “都收拾好了,你那边如何?你这回和我们一起回去要不要啊?不是说你特地让人的那小片地收成很好吗?”

    “是啊,”说到这个陈世文有些得意,“当年我去琼州取稻,因为听说琼州的稻一年可三次,乃神也。原以为取回来之后凭着这些稻一年也可以上三回,没想到却不尽如人意。”

    “后来虽然大伙儿跟着养起了稻田鱼增添收成,但我知那终究不是万全之策。是以来到此后我便专注农桑,又寻了些积年的老农将本地的良与琼州稻在一块,如今一亩地即使不养鱼,也可比以往多收一两成谷。”

    “哈哈,总算是不负众望。”

    刘玉真虽然觉得他辛苦了这么久,一亩地才增加三五十斤谷少,不过也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还是赞:“这的确是好事一件,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就这么走了要不要啊?”

    “不需要等他们将那些稻都收回来吗?”

    “不要,有底的人看着呢。”陈世文喝了一茶,然后嫌让人给他上壶冷的,“这次回去还有件要事,我不放心。”

    “再说了,这次虽然了新的粮,但也不是就板上钉钉的。稳妥起见今年和明年还要再两次,看看势如何,所以明年再上折也不迟。”

    原来如此,刘玉真明白了,然后好奇地问:“你有什么要事非要回去啊?”她想了想,“家骨都还健朗,康哥儿虽然要场但那是明年天那会儿的事,至于芙儿的婚事就更谈不上了,你是她三叔又不是她爹,不回去也不要。”

    说到这事,陈世文岔开了话题,“这件事我们回去再说,对了,肖师爷和他娘以及儿这回也一起跟着我们回去,他儿还小,你路上多照应些。”

    肖师爷,就是之前陈世文从家里带来的那个年少时的同窗,当年他还想把陈荷给对方的,后来陈世文外放便把在衙门里了一段时间账房的这人带到了越城,听说能得很。

    他家娘刘玉真也认识,是当初临走时匆匆娶的一个秀才的女儿,这一年多刘玉真也时常照应。

    “这还用你说,”刘玉真瞥他一,“我都准备好了,给他们留了一辆好车,再派一个嬷嬷跟着,那是之前照顾过瑾哥儿的,事稳妥得很。”

    “那我就放心了。”陈世文不再说话。

    ……

    清源县,陈家

    张氏年岁渐,但由于胖了的缘故,却不怎么显老,相反和村里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相比,她看上去还年轻了许多。

    “状元她娘,你这是去哪儿啊?”一个相熟的同族妯娌见她往村那条路走去,好奇地问

    今日的张氏和平时一样,着一件半旧锦袍,面。除此之外她的后还跟着一个穿蓝布衣的丫鬟。

    听到熟人问起她乐呵呵笑:“我们家佑哥儿今儿回来,我去接一接。”

    “你们家佑哥儿,就是你家老大媳妇给你生的孙吧……”问话的那人目光一闪,“说起来这几日是没见他来,这是到哪儿去了?”

    “去他二叔那儿读书呢!”张氏:“他三叔说要多读书,当家的就把他送镇上去了,一旬才能回来一回呢。”

    陈家老三说的话,村树坐着的老少们顿时就只会说好了,半也不抱怨读书费银

    看着她快步远去,有人还:“他们家到底是不一样咯,底的几个孙个的会读书。佑哥儿就不说了咱们大的,我家那几个孙就没一次考得过他。听说他们家二房的独孙宇哥儿也一个读书的好料,更别说状元郎家里那三个,哎呦喂,保不齐过些年又是一个状元郎呢。”

    “你这说得不准!”旁边有人小声反驳,“你忘了佑哥儿的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