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填房日常 - 分卷阅读16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生儿育女的时候了。”

    “娘,”刘玉真在一旁扶着她,劝:“您的好日在后呢,还要抱曾孙的。”

    “真是不害臊。”瞧了瞧左右,曾氏低声:“昨日你外祖母问我你成亲这都快两年了,怎么还没怀上。”

    “训了我一通。”

    “你那药是真没吃了?可要找太医来瞧瞧?”

    “不用,”刘玉真轻抚着肚,也跟着小声:“我没事,您不用担心。”

    曾氏正要说什么,却被跑过来的康哥儿打断了,他兴冲冲地说:“娘亲,娘亲,,院里好多!”

    “红的、黄的、还有蓝的!”

    刘玉真冲着康哥儿,然后目光越过他看向了其后快步跑来的一对上了年纪,有几分熟的夫妇,疑问:“你们是?”

    那对老夫妻跑过来,激动地冲着两人磕,“小的见过太太,见过姑娘,我们是杏她爹娘啊!”

    “日盼夜盼,总算是盼着太太和姑娘了!”

    “老太太让人跟小的们说您二位就要到京城了,让修缮这宅,小的丝毫不敢怠慢,如今这大门、窗、桌椅等都换了新的,老太太也让人送了些摆设来。”

    “还栽了太太和姑娘您喜木,养了这些个月,总算是等到太太和姑娘了!”

    “是翠娘啊,你们也这么老了,”曾氏慨地看着他们,“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杏爹娘被这么一夸顿时大喜,被伤和激动杂的染得眶都红了,“不辛苦不辛苦,能侍候太太是我们几辈的福气呢!”

    刘玉真后的杏也是激动万分,地望着多年未见的父母亲,险些落泪来。

    和杏爹娘说了几句话,问过宅里的一些事后,几日才知这宅去年就收了回来,然后便是修缮、拆建,和之前有了些许不同。

    杏爹娘因为是曾氏留在京城的人,所以这修缮事宜是他们在老太太的指示跑的,好了后便在这里着事,打扫屋、打理木等等。

    除了他们两个以及他们大儿外,这里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厨房的、一个是活的。

    而屋里的摆设是近些日老太太收到信后才让人添置的。

    曾氏侧,一个老太太派来的事媳妇总算找到了话:“老太太心里念着太太和姑娘呢,这宅每天都要问三回。”

    “小到这一砖一瓦,大到这院里的石榴树都是新换的,好意。”

    “姑太太、表姑娘、表姑爷,您几位看看这宅可还有哪儿不满意的,我这就去回了老太太。”

    “老太太说了,有不满意的就换了,要住得舒心才好呢。”

    “我是挑不什么错来的了,”刘玉真笑:“都妥帖得很,你觉得呢?”她看向了陈世文。

    陈世文刚从前院回来,一把捞住了康哥儿让他莫要跑,然后吩咐一直跟在刘玉真,如今正蹲看蝴蝶的慧儿看住弟弟。

    末了听到她的话答:“有劳了,这宅好得很,回去替我们谢过老太太,待我们休整几日再去向她老人家请安。”

    那事媳妇连不敢。

    在新宅里逛了一圈,曾氏就回去了,这里就只剩了他们一家。

    四个主人、一个嬷嬷、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一个厨娘、三个小厮,一共是一十三人,他们是刚从南边过来的。

    其余的就是杏爹娘、她大哥、两个老太太给的活的人。

    宅里总共是一十八人。

    刘玉真准备再买几个,便和陈世文商量,“家里人少,厨房有两个人也够使了,不必再添。”

    “至于我边,桂枝成亲后还是会回来侍候,有她和杏我也不要旁的。至于嬷嬷、如今两个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就托给嬷嬷吧”

    “慧儿年岁不大,日常都是跟着我学习,一个梅香也够了。”

    “倒是康哥儿,香一个人快看顾不过来了,给他添个书童或小厮吧,选那十岁上,人也知理稳重的。”

    “这事你主吧。”陈世文在教慧儿写字,:“康哥儿还有几个月才读完蒙书,早买了来让他也跟着学几个字,往后跟着康哥儿上学去。”

    “那我问问外祖母,请她老人家选个靠谱的人牙。”

    刘玉真在本上记了一笔,继续说:“你这边可要再添人?钱贵你是想让他事的吧?那你可要添个书童?”

    “对,外的事让钱贵去办,至于我这边,我哪需要添什么人?”陈世文笑:“我就在家里读书,用不着添。”

    “那好,”刘玉真又记了一笔,“那既然钱贵了外事,那门房这边就让杏她爹,他也在京城待了几十年了,人也认得些。”

    “然后我这边的事,就选杏她娘吧。”毕竟是忠心了母亲几十年的人,刘玉真也不好一都不给他们家。

    况且和选她爹门房的原因一样,杏她娘在京城几十年,如果要吩咐什么事,的确是他们比较方便。

    不然若是让桂枝去,买块糕都要问许久的路呢。

    “外祖母给的那两个,就都还是原来的活计,也不必更改。至于厨房采买,就先让李三和冯大去,他们一个油一个老实,这事最好不过了。”

    “如此,就是买一个书童、两个浆洗的人、两个使丫鬟、如此就差不多了。”刘玉真略算了算,“如此十九个人,每月便是二十两银。”

    每年便是两百多两。

    这个金额在一年多前年六百多两的刘玉真看来,是有些多的,但是如今的她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番到了京城,外祖母把母亲这十年的嫁妆所得都给了她,除去每年节礼、寿礼等费,还有母亲给她置办的嫁妆、此番修缮宅用去的,还剩三千多两。

    所以她如今银票就有三万两,而榨油开油铺,吃等等每月能有两百多两项。至于一年收一两次的稻田里的鱼、山上的果、陈年的稻等等,每年也有一千多两。

    也就是说,除去三那里分得的,她每年能有三千多两。

    等德叔买了更多田地,她能得的就更多。

    从六百两到三千多两只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刘玉真看着账册笑眯了

    与之相对的,他们小家里面的存银就相形见绌了。其一固然是因为本来就不多,他们上京的时候,曾老太爷给了些,老太爷和张氏给了些,母亲给了些,亲戚们也多多少少给了议程。

    但和原本的加起来也才八百多两。

    这回驿站不免费,一路上陆陆续续用去好些,到了广州府把那几辆车都卖了得了几百两,然后陈世文就拿去了五百两采买香料。

    她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