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北海君南海 - 分卷阅读17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秘”。

    但是这样一来,善于锻造兵的工匠就会越来越少,无异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于是,他们想了另一个办法。

    将锻造极兵的整个过程分为十八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寻一批工匠秘密行。

    从始至终,这十八批工匠都不知除自己这一批以外还有何人参与,亦不知除自己行的这步骤以外还有多少个步骤。

    解决了工匠密的问题,还要解决皇室,为保秘术传承不差错,避免夺嫡之争,钟灵皇室每一代都只生一个孩,无论这个孩是男是女,都将成为一任国主。

    但是,这个传统到了这一代却了个意外。

    国主只打算要一个孩,可国后诞的却是一对龙凤双生儿。

    第128章 峡谷尘烟

    孩已经生, 总不能再回去一个,国主不是没有想过杀一留一,但别说国后不舍, 就连他自己也狠不这个心。

    于是, 国主破先例而为, 将秘术一分为二, 前九个步骤传给了女儿,后九个步骤传给了儿

    至于一任国主, 则打算由他二人共同担任。

    镜胡想着钟灵的皇室秘辛,脚却一直未停,仍在往北。

    他此行的目的地并非钟灵,而是比钟灵更北的白赫。

    海东青一事之后,大銮发兵白赫, 如今已是战多时,镜却一直不知战况如何。他虽是估计白赫不敌大銮, 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他也没有十成的把握,故打算亲自过去看一,好心有数。

    到了白赫与钟灵的界后, 镜改往西, 直至白赫与大銮接壤之

    那里已经没有了作战的人,但放望去满目疮痍,尸横遍野,一看便是不久前经历了一场鏖战, 连战场都还未清理。

    尸堆穿着白赫铠甲的兵士明显多于大銮, 看样,白赫已向腹地败退, 而大銮则在乘胜追击。

    镜跟着鲜血与蹄的痕迹一路向东北追去,路过的几座城池上都已上了大銮的旗帜,显然白赫的兵线已经被推后了不少。

    再往后,可就要接近白赫都城了。

    镜撇了撇嘴,看来所料不错,白赫本不是大銮的对手,或者换句话说,这七国若不能找到盟友相助,持各自为营,大概没有任何一国兵力可以与大銮相抗。

    又行了一段,夜之后到达白赫都城,果然远远看见城外火把密集,大銮大军已然兵临城

    不过,他们既不攻城也不挑衅,任凭白赫闭城门死守,只兵分四路守东南西北四门,就地扎营。

    镜忍不住笑了笑,笑大銮此举实在居心叵测。

    所谓“善用兵者,人之城而非攻,毁人之国而非久”。

    大銮名义上是在“围城”,实际上却只守了东南西北四面,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角却并未看

    他们这是想围城打援,困饵钓鱼。

    守住东南西北四面,足以保证城主力无法逃脱,城外粮草无法送,而留四角,是为了给城向外求援的机会。

    若无别地驻军来援,此举便等于断了城粮草补给,城存粮再多,也经不住持续消耗,待粮草消耗殆尽之时,城守军只有两选择,要么饿死,要么还是得开城迎战。

    而反观大銮,从白赫边境至此所有城池皆已夺,等于是打通了一条运粮之路,就算那些夺的城池没有多少粮草剩余,大銮还可以保证从自己国运粮至此而不受丝毫阻碍。

    若是真有别地驻军来援,大銮更是喜闻乐见。他们驻扎在此以逸待劳,而援军则需奔袭千里鞍劳顿,双方短兵相接之时,哪方更占优势不言而喻。

    镜绕着都城盘桓一圈,借着夜城墙了城

    城直奔皇,远远便见正大殿之灯火通明,白赫国主并满朝文武都齐聚此,正焦烂额商量对策。

    镜枕手躺在殿,听方群臣商议。

    他本是想听听看他们能拿些什么对策来,不料却是意外听闻了一件他先前并不知晓的事来。

    当初桑国求援之时,乌兰达曾派人前往白赫提议两国联手趁大銮攻桑之时袭击大銮北

    那时白赫朝分为三派,一派支持联合兰兆攻袭銮北,一派支持兵援桑,最后一派则认为白赫应该置事外,不该主动与大銮为敌。

    而在支持联合兰兆攻袭銮北的一派,为首的是白赫大将军霍绝。

    霍家三代为将,门自辖一支“霍家军”,乃是白赫,令国主对其倚重之余又不乏忌惮。好在霍家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国主即便是动过打压的心思,却也一直未曾手。

    后来,支持兵援桑一派的建议被国主采纳,国主便派霍绝领兵去援,却是兵败而返,还因此折损不少兵

    此事原本怪不得霍绝,要怪也应怪那些支持援桑之人,谁料那一派不仅没有自责,反而还纷纷怪气地推卸责任,暗指霍绝是因国主没有支持他联合兰兆攻袭銮北的主张而心不忿,所以在援桑之时故意不尽全力导致兵败,以此来证明国主决策有误。

    霍绝,被这么影指桑骂槐了几次之后,向国主自请革职。

    国主虽未直接将他革职,却也是以办事不力为由将他贬谪京,派去戍守白赫南与钟灵接壤的麦田关。

    后来,白赫往大銮送海东青时,这位霍将军自边关一连往京递书十九封以示反对。

    递到第三封时,国主已经有些不耐,递到第五封时,海东青已经送往了大銮,递到递十封时,朝政敌添油加醋曲解其意,将他此举定义为向国主示威以被贬之私愤。

    国主听信谗言,震怒之将其一贬再贬,每接书一封便贬他一次,贬到无可再贬时,令将原本由霍绝亲领的霍家军并朝廷统辖。

    不料,霍家军的竟和这位将军一样耿直,得知霍将军被贬后,拒不接受新编,纷纷称病卸甲归田。

    不久之后,海东青伤及大銮皇储,大銮撰檄文告示天,随即攻往白赫。

    如今节节败退之后,国主并一众朝臣终于怀念起了有霍大将军率领霍家军坐镇京的日,但此时怀念为时已晚,当初执意自断臂膀,如今也只能扼腕叹息。

    大殿一片回忆大将军昔日如何忠心如何英勇之言,甚至有人将民间对这位霍将军的传闻引来,赞他“弹弓可惊雁,扬鞭可震虎”。

    镜躺在殿静静听着,简直啼笑皆非。

    大銮大军围城在外,满朝文武聚集此不去商议应敌之策,反倒为这位已被贬谪到无可再贬的霍大将军歌颂起功德来。

    这番场景若是写史册,不知后世看了要作何想。

    这场歌功颂德一直持续到了接近破晓之时,直至听见嘹亮的鸣声,殿众人才如梦初醒,想起了外围城的大军来。

    一番探讨之后,众人得了一个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