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朵黑心莲 - 分卷阅读15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系,就算她嫁到韩家那么久了,她显然也没沾到太多的文化素养。

    就听雅妃又:“反正你回去,让咱们家的人好好读书用功念书。对了,还有皇后之父编撰的那些书稿题库,想法一份回来,没事儿了就认真读。你且放一万个心,我就算已经位列四妃之一,那我也是韩家的姑娘,我还能坑了自家人不成?记得,千万要让我弟弟也好好读,最迟明年开,你就明白了。”

    虽然还是不明白,但虞氏记住了雅妃说的话。

    读书!

    好好读书!

    往死里读书!

    虽说一趟还是没能解决任何问题,不过虞氏这回的心却跟上回截然不同了。她有了盼,盘算着快的话今年年底,慢的话明年年初……

    那不得抓时间了?

    虞氏火急火燎的了。

    雅妃也满意了,看着时间还早,现在赶去鸾凤说不定还能搓上两圈,她立刻命人备车辇,走喽!

    **

    尽雅妃的确有敷衍虞氏的意思,但不得不说,她给虞氏透的消息确实是真的。

    千秋节那晚,得了安雪莲提醒后,谢昼就一直在忙活这摊事儿,忙得连翻牌的时间都没了。

    教育改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在这个年代里。

    幸好,谢昼知心急吃不了豆腐,他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一气呵成,而是想着缓慢推。像一切,涉及到世家大族自利益的事儿,一旦改革绝对会受到非常大的阻力,这就可以先往后挪一挪,先动那些跟利益无关的事儿。

    譬如,建个收费的书院。

    何为收费呢?

    像本朝,就设有国监,里面的学生分为两类,一是萌祖荫得的学名额,一则是各地方推荐上来的优秀学。这基本上是不收任何费用的,纯属朝廷扶持维护的。

    谢昼的想法是,他打算反其而行。

    造一个新的书院,收费!他非但要收费,还要收极其昂的学费。当然,除非要收费这个缺陷外,旁的一切都必须是也好的。像先生,起码得是举人,还可以些同士过来,横竖如今朝廷的官职有限,几乎都是一个缺儿三四个人求。既如此,还不如先给利用上,反正请先生的钱,都是从昂的学费里的。

    至于什么人能上这书院呢?

    答案是,有钱人。

    要不怎么得起那么昂贵的学费呢?

    至于生源,谢昼一儿也不担心。京城里哪儿会缺纨绔弟呢?很多人一年到光是往街柳巷丢的银,就有成千上万两。这么多钱啊,与其浪费在这地方,还不如用来教学费!

    好书院,好先生,好教室,好书籍……

    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

    谢昼特别想当然,关键在于,换别人这么敢想,估摸着早就被人打死了。可偏生,他是皇帝。

    行叭。

    显然,谢昼的行动力远比雅妃想象的要更快。等到了十一月初,就有消息传来,一切就绪,只等着冤大上门缴学费了。

    于是,一圣旨,就将这一特大好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

    满城哗然啊!

    因为是公示的圣旨,再加上这事儿太神奇了,以至于短时间传遍了各大酒楼饭馆,连说书先生如今都不说七侠五义三国传了,改给谢昼彩虹

    造书院好啊!

    你说收费很?那就说明人家本来就不是为你而建的。

    你说上得起这书院的,只能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弟?那又怎样?人家本来就有家学、族学,如今换了个地方上学罢了,你有意见?

    ……

    广大平民百姓是没有意见的,毕竟这事儿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绝大多数的人连普通老秀才开的私塾都上不起,这不过就是凑个闹听个乐呵。

    这就好比,安雪莲上辈和平年代里,有人说某某人家的孩上的是一年几十上百万的贵族学校。然后呢?听过就忘呗,这事儿还没猪又贵了两块钱来得刺激。

    平百姓是凑完闹就散了的,震惊的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公哥儿们。

    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他想啥?

    平常日过得那叫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公哥儿们,生平一次受到了何为恐惧。他们立聚在了一起,讨论起了这事儿对自己这些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最终,他们得的结论是,不去不就好了吗?

    想得真

    功勋人家、世家大族们基本上都已经讨论完毕了,得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

    从今年正月里,谢昼命令皇后之父编撰开始,到后面陆续达的命令,包括往届科举题库以及优秀赋文选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个铺垫。

    他们认为,谢昼是一个非常谋远虑之人,所的一切事全都是有预兆的。

    如果说,前那些事儿仅仅是个信号,那么后来关于识字板的推,还有千秋节皇后赏赐给宗妇、命妇的那些装书籍,无一不预示着将要有大事发生。

    还有,安府从开就开始沉寂了,所有的嗣都在努力上,不是看书就是文章,逢五休沐日还要考试。为皇后娘家,他们真的什么都不知吗?

    再看今年最得圣的雅妃娘家,韩家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雅妃的亲弟弟一贯都是好吃懒,酒楼茶馆的常客,结果仔细一算,似乎已有好时间没看到他来浪了。

    这些都是预兆啊!!

    有人提一个观,纵观千年历史,几乎每一朝每一代,在刚建国初期,都是重武轻文的。毕竟,新朝尚未稳固,必须倚靠着武将们。

    可后来呢?

    无论是哪朝哪代,到了后来都会演变成重文轻武的,这是历史的规律,想来北周也不能例外。

    所以,结论就是谢昼心积虑的谋划了一整年,甚至极有可能在更早以前就开始铺垫了。至于那些提到很多事是皇后所言,压就没人相信。

    谁不知皇后最听皇上的了?若是皇上想什么,让皇后面,她会拒绝?底也经常这么的,很多话他们不好说,就会让女眷代为传话。

    这就是个路!

    ……

    鸾凤里,安雪莲听着锦绣转述迟来的八卦消息,惊呆了。

    万万没想到啊!

    事竟然还能发展到这个地步。

    让她不禁开始怀疑,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某些皇帝拥有着雄才伟略,一生开疆扩土、推行良政……这些该不会都是误会吧?

    再听说,如今整个京城都在歌颂谢昼时,安雪莲放了手里的糕,就觉有儿反胃。

    “所以,皇上要得那个什么书院,真的会有学生吗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