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 - 分卷阅读18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饿不死,也活不好,没碰上灾年已经是万幸了,老天爷赏饭吃。”

    沈陵最近学了淮南话,淮南话和南京话都属于江淮方言,但还是有差别的,他特地学了一的。如今会说官话的到底比较少,除了商人和读书人,大多数人一辈都不会离开自己家乡。商人行商要四走,读书人要科考。

    老人:“嘿,你不是我们这儿人吧?”

    “音明显是吧?我从外回来,经过这儿,歇个脚。你们这儿的田赋?”沈陵说

    老人叹了气:“就像我说的,饿不死人,可也活不好。了田赋,一大家腰带,也就过去了。每回收田赋吧,年年还不一样,哎,今年还比去年多了。”

    沈陵:“那怎么不问问官差?”

    “哪敢啊,小伙,瞧着你就不是地里人,他们若是一个不兴......”老人摇着继续捡地上的麦

    沈陵知有些小官小吏会利用职权,小贪小污,但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朝廷和百姓的对接,就靠这些小官吏。

    回到府衙,沈陵还在想着怎么才能减少“间商”赚差价。间商可不就是看在百姓不知嘛,也就是信息不透明,百姓也不懂朝廷的制度,沈陵想了一,可以提前公示来,也让百姓提前好准备,可惜今年怕是来不及了。

    丁文书颠跑过来,笑着说:“大人,您昨日官整理,官写好了。”

    沈陵微微颔首,接过他整理的资料,忍不住皱眉,先不说这混的排版,这开这么大一段都是废话,沈陵扫了几都不知在哪里,就有些疼。

    他忽然想到了现代的模板,此时此刻,沈陵觉得很有必要给他们规定好格式,他不禁联想到整个办公系,是不是应该把不同类型的公文都安排一个格式,整齐不说,这样也方便阅览,从上到都可以统一。

    第106章 106

    沈陵喜效率, 公务又不是写文章, 何必讲究造词用句, 古人以文学修养来选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当官本就是有一定局限的, 其实许多文人本不适合地方官,所以了地方也是专注于学问。

    甚至不少官员都是嘴上功夫,写诗写得有多贴民, 实际上没多少事。但写来可不就让世人看吗,在读书人就有了好名声。

    在他看来现在的官员已经是清闲至极了,和后世的相比,事已经算是很少了,但办事的效率真是让他看着着急, 可能和古代缓慢的生活节奏也有关系。

    沈陵想了想把韩文书招过来,韩文书一板一地行礼:“大人有何吩咐?”

    沈陵知他的,平时也是话语不多, 但沈陵和他省心, 有事说事,脆利落, 直接正题:“韩文书, 本官想让你几份样本。本官看呈上来文书样式五八门,重要容不够详细, 本官希望一就能看到本官想看的,就像这样的。”

    沈陵把自己写的两份范本给他看, 这两份公文主要是面县官递上来的案录, 沈陵规范了一格式, 一个案件的诉本开讲解事经过,然后第一次开堂第二次开堂,各个县城的师爷各自习惯不一,沈陵看得费劲。

    “大人希望面呈上来的公文都统一?”

    “这是其一,你看像这样,把最主要想知的写在这儿,填容的时候只需在后面继续书写,但若是本官只想看这个审断,就直接找后面。你据递上来这些公文,分门别类,每一据你的经验,一个固定的样式......”

    韩文书不停地,认真听闻后,又问了一些细节。这沈大人来了也有月余了,对比上一任通判,韩文书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大人竟然能考虑到这么细致的东西,行事风格也很练。

    在地方其实比在枢院宽裕,他想什么时候来府衙都可以,京城毕竟在皇上的,地方他们才是掌权者,金大人就不是每日都来府衙。沈陵来后,他基本上每日固定时间上值,午回去用饭,午小睡一会儿又会过来,他自己定了个六休一的时间。

    府衙的人确是叫苦不迭,前一个不事儿,这个也太事儿了,搞得他们面的人也不好不勤快一些。

    有人便同金大人说,暗暗挑拨。

    金大人笑着说:“年轻人嘛,总是有些抱负的,本官年岁,不如沈大人年轻力壮,他多一些也是应该的。”

    金大人在外为官这么多年,什么人未见过,老友在信也自曝短,他看人还是看得准的,正如老友所说,他这个学生心思不多,事踏实。

    沈陵这般勤快在金大人看来都不是事儿,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么年轻又是第一回地方官,小年轻难免会更认真一些。

    沈陵也需要断案,隔三差五会有一些小案件,纠纷也是各各样的好笑,也难怪金大人不审理,有些的时候还会闹到公堂上来。他让师爷记录的时候就照他给的模板来,如何判决以及判决的理由清清楚楚。

    沈陵每几日都会把这些日的事整理整理,上报给金大人,有些不能决断的,也要由金大人审批,可以这么说,金大人是主卡,他是副卡,副卡需要经过主卡的同意。除了监督权,朝廷设置通判一职位,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有异心。

    天气渐冷,在京城生活了几年,竟然有些不习惯南方没有炕的日

    淮南就在秦岭淮河这条著名分界线上,学过地理的都知它的重要,区分了小麦和稻,降线等温线。淮南冬天也不会太冷,可能比建康府还和一,建康府由于临江,冬天冷很严重。

    方氏都有些怀念京城的炕,天冷的时候稍微烧一,屋里就和了。原本她天冷时腰会疼,在京城就好很多。回了这儿,又开始发作了,:“这人呐,就是这么奇怪,在京城的时候想这边的好,在这边了又想京城的好。”

    可能是气的原因,文以苓让人制了一个腰带,后面成一个,里装上沙,绑在腰上敷,方氏真好了不少。

    一周岁过后,年年走路也稳当了,每天跌跌撞撞地跑,难免会摔跤,自从上回沈陵和父母聊过之后,他们也没那么过分溺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