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 - 分卷阅读9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张太后若是态度,摆皇太后的威风来, 她也可以应付, 倒是这般作态, 叫贺卿难以招架。

    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为“弱小”, 所以就格外见不得别人如此。

    她走到旁边的桌上,取茶杯斟了一盏茶,捧到皇太后面前, 温声,“娘娘息怒,喝, 且听我细细分说其缘由可好?若是我说完了,娘娘仍旧反对,我也绝不再提。”

    张太后恨恨看了她一,到底还是接了杯,坐,“你说。”

    “娘娘不肯同意,无非是因为陛年幼,战场危险。但陛已经快两岁了,能说能笑,与襁褓的婴儿毕竟不同。又有御辇在,即便略颠簸些,也可以承受。而陛若是御驾亲征,自然有无数人随行,就是到了西北,也是军阵,遥观战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危险。”

    贺卿放缓了语气娓娓来,见张太后听去了,又,“可是陛亲临,对正在战斗的前线将士们而言,却不啻为最大的鼓舞,能叫他们舍生忘死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天人都知,我大楚还有陛在。”

    这最后一句,无疑十分诛心,却让张太后不由动容。

    她最怕的,无非是皇帝年幼,在他成之前十几年间,朝政必会为旁人把持,届时就算小皇帝想要亲政,外间也是“知旁人而不知陛”。

    所以他很需要这样一次机会,向整个大楚彰显他的存在。即便他还只是个两岁的孩,但若能让天称赞,他就会成为大楚的象征,不必担心会被人遮掩光芒。

    “娘娘应该知这机会有多难得。也就是如今在战时,事急从权,方能如此。等一切平息,朝廷行事都讲规矩,陛的路只会更难走。”

    所以不是西北如今需要小皇帝,而是小皇帝需要这么一个机会。

    涉及到小皇帝,张太后不免有些失了分寸。贺卿的话,她不敢尽信,因为猜测她还有别的打算。但仔细思量,又不得不承认她说得也有些理,因此不免踟蹰起来。

    “就算如此,西北路途遥远,陛才多大的人,哀家实在无法放心。”她尝试谈条件,“除非哀家也可一同前往。”

    虽然代理政事,但毕竟是后,张太后之后便没有离开过,若不是为了孩,她只怕一辈都不会生心思。即使如此,开时仍旧心怀忐忑,因为她很明白就算自己去了,也未必有多大的用。但为母则,也只好尝试。

    “这是自然,小孩离不开母亲,有太后娘娘在,也可以安抚住他。”贺卿自然地

    张太后可见地松了一气,又问,“真师也去?”

    “若蒙太后娘娘不弃,我自然要跟随左右,必要时也可襄赞事务。”贺卿蓄地

    她要是不去,了事张太后与谁商量?

    张太后彻底放心来,接受了贺卿这个提议,然后才想起来别的,“只是朝臣那里,只怕难以通过。”

    帝王家说是大权在握,但实际上始终都会受到某限制。在秋战国之前,是上承天命,有资格涉政事巫。秦汉之后,先是藩国,又是外戚。至宋时,士大夫阶层在皇室的扶持,形成了能与皇权分抗礼的相权,直到本朝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若是太-祖太宗时期,帝王势,朝臣们还会避其锋芒。如今皇室式微,朝臣们的话语权就更重了。至少张太后并不觉得自己能说服他们。

    贺卿,“太皇太后不必忧虑,我有一法,可令朝臣们赞同这个提议。”

    这个答案并不太乎张太后的预料。贺卿既然能说服自己,再说服朝臣也没什么稀奇,恐怕一开始她就已经好了打算。

    她颇为慨地看着贺卿,“若无真师,哀家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贺卿的这法明显有些越俎代庖,换旁人,或许会不喜她如此。但张太后这段时间学着理政事,只觉得无不难,如今能有人替她那主意,反倒轻松不少。

    因此这一句话,说得真意切。

    贺卿微笑,“能提太后娘娘分忧便好。”

    说服张太后,顺利地走了第一步,贺卿的心很好。张太后没有猜错,她的确是早就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御驾亲征对小皇帝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对贺卿自己又何尝不是?承平年代,朝廷绝不会允许她这样一个份尴尬的女参与朝政,但现在这个世却给了她机会。

    她要利用好这一次的战事为自己造势,当她从西北回来时,咨平殿当有她一席之地,谁都不能再反对。

    ……

    就只过了一天,皇太后的态度却来了一个大反转,开支持让小皇帝御驾亲征的提议,却是众臣都没有想到的。

    明明开的是张太后,但每个人都忍不住看向贺卿,也不知她给太后了什么迷魂汤,竟然真的说服了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上战场。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谁都不知会发生什么。虽然就像贺卿说的那样,军大阵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却也不是绝对的。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也曾御驾亲征,试图一举收服燕云。三十余万宋军在粱河一带与辽军展开战斗,最后大败亏输。混战之,赵光义与诸将走散,矢,只能狼狈地乘坐驴车逃离。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张太后能这个,魄力不可谓不大。

    也正因此,让朝臣们看到了她的决心。

    虽然仍旧陆续有人站来反对,但说来说去,无非还是那两:都说“千金之,坐不垂堂”,何况帝王万金之躯,不应如此涉险。尤其皇帝如此年幼,为江山社稷计,也不该让他于危险之

    对此张太后也有话说,如今西北局势危急,若御驾亲征能稳定决心,为帝王自是责无旁贷,哪怕他年纪还小。

    不过别说是张太后和小皇帝这境,就算是换一位年富力君主,朝臣们该不答应还是不答应。若是上位者要一意孤行,怎么都说不听,那他们就只能撞死谏了。

    然而,在那些固执的老大臣站来撞之前,贺卿已经适时开,“诸位先生的担忧也不是没有理。如今姚相去了西北,顾相又去了江南,刘相一人留在京,不免独木难支。此时若是陛巡,则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