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秦 - 分卷阅读13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归来赶秋收,今年的收成明显会比以前少,不过扶苏办起来的作坊仍在运转,百姓有哪怕没粮了也有可以短工换粮,今年的饥荒算是彻底熬了过去。

    不是留在本地的百姓还是被借调去外郡活的民夫,如今都已经牢牢记住扶苏的名字。

    这位大公年纪不大,怀却宽广而仁善,得知他们受了灾,便亲自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坐镇,他们吃什么粮,大公也吃什么粮;他们上前说话,大公永远和和气气,从不嫌弃他们微贱。

    据说上回大公亲自到江捕鱼,那些鱼儿竟争着网!

    这样的大公,说不是仙童降世谁信呢?

    得知扶苏要回咸了,百姓们十分不舍,却又不敢去拜见扶苏,只能叹着气等着给扶苏送别。

    哪怕上要走,扶苏也没闲着。

    开始那几个月扶苏都在为百姓的吃喝绞尽脑,连土都给盯上了。后来百姓的温饱有了保障,扶苏又琢磨起文教之事来。

    闹了场饥荒,不少小孩没了父母,这些小孩被他统一安排到县里,让人给他们授学。

    除了这些孩,邯郸郡的读书人们仍是学着三晋之学,习着赵国文字。两国虽比邻而居,字形字音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这个问题后来他父皇也考虑到了,所以有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之议。当年商君变法,已经对秦国境的度量衡行过整顿,将来只需要把这标准推行开去即可。

    既然都是要的,那宜早不宜晚,扶苏便和邯郸郡守商量着征用赵国原来的学校,照搬云的成功模式,先批量培训邯郸郡隶卒,再让他们回地方上办公或教学;郡适龄孩童,若有天资不错的可以择优选读书识字;还有邯郸郡上的市集都必须改用秦国文字、秦国度量衡。

    赵国原来那些学问一般般的读书人倘若愿意用秦国文字授学,都聘请过来到学当夫,工作能力格外好的可以举荐给朝廷。

    至于那些死活不肯折腰的,先不用,让他们继续搞学问,不过回不免赋税徭役了,他们的赋税照收、徭役照安排,不为朝廷活当然不会有优待。

    对那些学问十分、名声非常响亮的赵国学者,扶苏还是颇为尊敬的,亲自去拜访了一,不对方愿不愿意开门相见他都没落任何一个。

    这些人之,不愿见客的扶苏都叫人不要去打扰,愿意山的他以礼相待,没有半迫之意。

    一来,扶苏不仅收获了一批原本已经准备隐居山林的博士苗,还从那些不愿山的学者家里薅了不少藏书,可以说收获颇丰。

    直至要踏上回程时,扶苏心里还颇有些遗憾:要是能多留个一年半载,他们说不定还能拜访更多能人异士。

    只要能挖到真正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不亏,能把人请山就是白赚!

    扶苏要走这日,邯郸郡的秋收已经结束了,他带来的人留了不少,一些在学那边,一些分散在各个工坊里;他带走的人也不少,除了从咸跟着来的自己人以外,还有不少赵国学者和能工巧匠,都是扶苏相的人才。

    陈平也跟着他们一起走,扶苏已经派人往陈平家跑一趟,留一笔丰厚的钱财和礼,言明陈平要去咸待一段时间,让陈平兄不必挂念。

    临行那日,不少百姓闻讯而至,又是一番夹相送、依依惜别,的队伍才终于启程。

    而在扶苏一行人离开邯郸郡境那天,嬴政正式宣布兵分两路从邯郸、颍川两郡攻打魏国,同时还派使者喊话燕王,让他赶把自己的好友燕太丹放回来,要不然秦国可要派人去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文武百官突然勤快,我好闲。

    嬴政:没啥事,不如打个魏国吧!

    魏国:?????

    第85章 染血

    嬴政这人,玩起双重标准是从不讲理的,他要扶苏多往咸写信,转自己看了是不怎么回的,多给扶苏呈上去的奏报批复两句,别的信他一般都用来饭用。

    这次攻魏谋燕,嬴政没和扶苏商量的打算,也没特意通知扶苏。

    今年赈个灾没让秦国伤动骨不说,还趁机把各大小商品成功输送给东方诸国。

    营销策略也很简单,现在为了救济邯郸郡我们秦国百姓要吃不起饭了,不如大伙暂且放过去的仇怨好好谈谈。

    我们没那么大脸要你白送粮,脆来以吧,蜡烛你想不想要?竹纸你想不想要?你们看看我们最近刚了青瓷装啊,绝对是居家宴客必备的!

    你想想看,蜡烛一,青瓷一摆,是不是觉整间屋都不同了?

    原价十分昂,现在为了救济灾民,我们价大甩卖,要买赶早,过几天就恢复原价了!

    众人一看,前秦国也给他们买了些竹纸和蜡烛,就是价格太贵,一般人舍不得用,比起以前,现在要价确实低多了,绝对称得上是良心价格!

    对于商人们来说,有钱不赚王八

    他们纷纷带着自己能够收购的粮和布匹,直奔邯郸和咸东方诸国经销商资格,颠地拿了货回国售卖。

    为了谢这些良心商人,秦国还派遣专人护送他们回去,免得他们半路遇上拦路劫的、设卡截货的,可谓是微。

    这样忙忙碌碌大半年,秋收之后嬴政叫人算了算国库账目上的余钱,算了算收上来的新粮,再算了算即将投产的武兵甲数量,顿时觉得国库十分充实,可以打一仗消耗掉陈粮和旧兵甲,腾地方还放新的!

    最近调动兵最多的是去赈灾,连都没遇上,只需要运运粮送送人什么的。一整年没打过真仗,武将们都快闲来了。

    嬴政一提打魏燕两国的想法,大伙都积极响应,文臣们不打仗时也能政绩,他们武将不行啊,再不打仗,他们可就买不起新瓷了,回手里那几摔完就没了!

    谁知后面大王和公又会捣鼓什么新玩意呢?

    还是得打仗!

    打仗能立功,能得赏,能捞钱,哪怕只是小小地升个爵位,俸禄也会多

    于是在武将们的烈响应,嬴政了两路主将,又让他们自己举荐副将。

    王翦这次骨不太舒坦,辞了主将位置,换儿王贲上,去邯郸郡蹲着看燕魏两国哪边好手,要是燕国蠢蠢动,想秦魏打起来搞小动作,王贲就直接燕国去,反正,哪边好打打哪边!

    另一路人取颍川郡攻大梁城,任杨端和为主将,杨端和是攻魏老手了,好些年前曾两次攻打魏国,没有败绩。上回赵国打得太快,他没赶上,这次他知请缨要趁早的理,第一时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