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所有皇子之后 - 分卷阅读14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师打断他:“你又如何得知?”

    “我亲看见,那日秦王宴请新科士,圣上也在,他们……”

    说着说着他就噤了声,他忽然意识到,听先生的意思,他分明也是知这事的,那么朝这事得显然不止他,却只有他一个人提。

    他看见又如何?皇帝若是不认,他说的就是假话,就是栽赃。

    “明白了?”

    状元郎脸发白,

    “不要同陛作对,圣上是明君。”

    他不说话,太师拍拍他的肩,去为他求了。

    时遇上了洪阁老。

    洪阁老说:“太师后继有人。”

    太师摇摇叹气。

    洪阁老宽他:“秦王为他磨刀,这是荣幸。”

    秦王就是最锋利的刀,太师只怕弟被磨废了。

    宣和原本只是要谢淳愧疚,要他记住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到了太庙却真的委屈起来,不知不觉就掉了许多泪,哭得累了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了三天,他发烧了。

    烧三天,宣和昏昏沉沉在床上躺了三天,醒来时十分无力,但总算脑是清醒了。

    他知是谢淳照顾他的,只是气还没消,应该说更生气了。

    因为这事就是谢淳引起的,要不是他向着别人他也不会委屈地去太庙,更不会发烧,若不是谢淳,他哪里要受这样的苦。

    因而见了谢淳还是十分不快,心盘算着要如何行事,谢淳走到跟前他却忽然计上心

    “你是谁?”

    问得青鸾都吓了一,方才不是还好好的吗?

    谢淳倒是镇定:“你不记得我了?”

    宣和摇,盯着他,似在思索:“我该认得你吗?”

    谢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然后说:“那你记得你是谁吗?”

    宣和一脸你是不是傻:“我是沈宣和,是宝郡王。”

    “不错。”

    谢淳说完就去了,太医在外候着,商讨许久,也没明白怎么回事,发烧造成的记忆问题不该是这样的,这倒像是受了什么刺激。

    理说没有外伤,没有特别烈的刺激是不至于失忆的。

    他们不能明着说秦王是装的,只能说:“许是有些不愿忆起的事。”

    谢淳心有数,他再去问宣和:“想起来了吗?”

    “没有,”说完好奇地看着他,“我们关系很好么?”

    谢淳:“我是你相公。”

    宣和:???

    低估他了。

    他怎么能这么一正经地说这么不要脸的话的?

    第87章

    宣和惊疑不定地看着前的人,仔细回忆了一番方才的言行,应该没什么破绽。

    但他直觉谢淳是故意的,只是一时半会也不知谢淳是怎么看来的,或许谢淳其实也并不确定他是不是装的,反正这样说,不他是真失忆还是假失忆,谢淳都不亏。

    趁人之危!

    原本装到这里也就罢了,但是被人占了便宜,宣和百年有些不甘心,为了面他也要继续装去。

    他们本不是这样的关系,早晚会破绽的,得先抓个错揭穿他才好。

    养心殿伺候的人都已经麻木了,秦王只在陛面前装,皇上不在的时候,他该什么什么,与往日没有半分别。

    谢淳一来他便又是另一个样

    王富贵等人原本还有些忐忑,秦王不叫他们说,他们便连圣上一并瞒着,虽说有秦王担着,但这到底是欺君之罪,这般过了两三日他们才琢磨过味来,皇上早就知了。

    但在陛面前他们仍旧是装作什么都不知的样——皇上都纵着秦王了,他们还能不陪着么?

    今日就是,宣和本是躺在贵妃榻上的,一见谢淳他就站起来了。

    “失忆”之前,谢淳若是在他躺着的时候来,宣和多半是不会挪位置的,如今却有几分拘谨的样,很好地演了面对被自己遗忘的之人时的不安与愧疚。

    不安是因为陌生,愧疚是因为遗忘。

    谢淳没辜负他的卖力表演,来喊了他一声,及他的神便托着他的吻。

    他们彼此了解对方的,谢淳又故意在他上煽风火,这一没吻到床上去,最后一刻,宣和好歹记起了自己的人设,推开了人。

    谢淳就停了,只是目光幽,问他:“阿和什么时候能想起我?”

    宣和觉自己的心都颤了颤。

    谢淳总是很克制的,现在却放肆了不少。他半撑着,一半的重量便在宣和上,分明是很有压迫的,却因为他略微沙哑的嗓音,忽然停止的动作,叫人无端升起些愧疚之

    见他不说话,谢淳又一轻轻吻着他,从眉心,到角,带着安抚,夹杂着若有似乎的诱惑。

    这一刻,宣和真切地意识到,谢淳在相。

    他悄悄咽的动作没有瞒过谢淳。

    谢淳神越发幽,在他耳边低语:“阿和,我们是夫妻。”

    你很会啊。

    很快宣和就无暇他顾了,谢淳了解他,知如何叫他满意。

    魂飞天外。

    过了这日,宣和虽然还是没有恢复记忆,但已经开始上朝,相关的事务了。

    正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差,朝廷若不免税,百姓日怕是要更难过。

    宣和原先提的许多措施,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财政赤字,他虽是尚书,但这重大政策显然不是他一个人同意就好。

    原本几位阁老虽然没有明面上反对却也说不上支持,他们在朝影响重大,若是不支持,政令很难快速推行。

    但是到了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选择了,照宣和说的还有一丝息的机会。

    谢淳就更不要说了,只要是宣和说的,他极少有反对的。

    如今政令一达,宣和便到借了不少银来,国库一就充盈了许多,这事还真是只有他去

    一般是商对对官家多是防备忌惮的,只有宣和,平日里同他们打够多,份又,最重要的是他曾向买过的欠条。

    如今拿的买“国债”的,与其说是信任朝廷不如说是信任他秦王。

    这样重的担压在上,宣和也并不是很担心。

    原书那七年,本就是四年天灾三年人祸,四年天灾过去便是风调雨顺,若是慢慢休养生息或许还有活路,只是昔年天灾过去,不仅百姓穷,朝廷也穷,朝廷没有银自然是要收税。

    遇刺同时还有民匪患要理,不但要银还要要征兵,徭役一重,民匪患更多了,简直是恶循环。

    到了第六年就开始有自立为王的了,镇南王府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