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侯天生反骨 - 分卷阅读19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也掩不住那明晃晃的两个字——昏君。

    办完这件事,李砚也就能安心来作署了。

    江南他也是一回来,不过从前在兵书与沙盘上推演过很多遍了。

    他从前世就开始在兵书与沙盘上作署,今生更是每日每日都在推演,他心里有江南的地形署,有江南可攻可守的几千几百状况,有几千几百的应对方法,他要确保万无一失,还要——

    还要把陈恨把这个死局里拉来。

    其实陈恨给他的那本小册上记录的事,他也全都知,不愿意拂他的意,才没有与他说。

    平叛这件事对李砚来说不难,尽这回的事同前世不大一样,但毕竟是他日日夜夜都在揣度琢磨的事

    说不难,却也难。

    每一兵每一卒,每一步每一个署都难,难在李砚生怕叛军之的某一个北上而去,惊扰了他护着的人。

    他想拦住每一个变数。

    *

    破晓时分,天微明。

    苏衡去传令,给李砚安排了房间歇息。

    李砚也不急着去睡,站在廊前看了一阵的雪落,昨夜了一夜的雪。

    风来时,忽然想起他来时,陈恨抱了抱他,对他说:“皇爷辛苦啦。”

    他知,陈恨的意思是说,从永嘉元年到现在,江南改制、清算徐家、为太爷平叛,到现在的平叛署,皇爷辛苦了。

    可是李砚只觉得,他不过是把前世陈恨过的事,再一遍罢了。

    第122章 暂别(2)

    近来江南官员在私底有新传言。

    据说——

    “诶, 据说忠义侯觊觎皇爷, 好早之前就对皇爷求而不得呢。”

    “这话怎么说?”

    江州郡守府上, 李砚正从临时的议事堂来。

    近几日雪,廊前挂了两重帘挡雪,李砚就站在廊里边。隐约听得这一句, 便放缓了脚步,背着手自廊前走过。

    只听最开始说话的那人:“不过侯爷有新啦。”

    李砚猛地停住脚步, 偏侧目看向廊外,右手搭在了腰间所佩剑的剑柄上,鞘半寸。

    另一人问:“这话又怎么说?”

    “那位新不就是……”那人用指了指堂前,“据说模样同皇爷有九分相似呢,要不侯爷给他派这个大的权?他还日日同侯爷同鸽传信呢。”

    另一个人恍然大悟:“难怪他脾气大呢, 苏大人也怕他,原来如此。”

    皇爷默默地把剑收

    差就自己砍了自己。

    只听那人继续:“皇爷为这事儿,都气病了。”

    “怎么?原来皇爷是为这事儿病的?”

    “可不是嘛,你把近一年的事儿串起来看。”那人掰着手指,如数家珍, “年前侯爷病了一场,皇爷恤他苦, 把他带去养病, 住的是哪儿?”

    那人提了音量, 自问自答:“住的是啊!”

    “再后来,侯爷病也没好,爵位就被皇爷削了, 还被没掖幽。但侯爷伺候的是哪儿呀?”

    那人继续自问自答:“伺候的是养居殿啊!”

    “再后来啊,徐歇谋反,闽意动,社稷危难。侯爷临危受命,万死不辞。结果才来了江南,好巧不巧遇见了个同皇爷得相似的男,当然就喜上了。”那人抚掌,无奈摊手。

    他悠悠地叹了气:“都说一开始是侯爷觊觎皇爷,后来被皇爷知了,侯爷的爵也就没了。这会侯爷放了,皇爷倒是又捡起来了,还气病了。”

    说的全不是真事儿,李砚听着,简直像是在听别人家的事

    他没有多停留,只觉得江南官员颇八卦,这个病得治一治了。

    临走时,却听见那人悲伤叹气,:“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搞到真的啊?”

    李砚的脚步顿了顿,又听见他说:“苍天啊,为平叛,我万死不辞,只求侯爷快回安陪着皇爷吧。”

    皇爷忽然觉得,江南某些官员自带的八卦属好像有意思。

    *

    李砚回到暂住的院里,窗扇半开着,冷风,屋里烧起炭盆的意也都被散了。

    甫推门去,便看见木案上站着一只雪白的

    它才从雪里飞过来,站在堆成了小山的公文与书信上,正用鸟喙梳理发。

    见有人来,也全不理。

    它烦得很。每日每日叫它送信,大雪天也照送不误。要送信怎么不找青鸟呢?它只是一只普通的啊!

    李砚在案前坐,伸手抓住它的翅膀,解绑在它脚上的小竹筒。

    扑腾着翅膀就要跑走,李砚一手抓着它,一手取竹筒里的小纸条。

    纸条不大,就三句话,前边两句问他公事,最后给他写了句诗。

    每日每日的写信,什么诗也写过了,陈恨捉着笔,笔尖在纸上顿了两开两个小墨,才给他写了一句“檐前已团”。

    李砚先把半扇窗合上了,才松开着鸽的手,抬手研墨,给陈恨回信。

    正事儿有正经文书给他,李砚批惯了折,也不似文人风,信手拈来就是诗句,只跟他说了动手的时候,又说腊月二十六就回去。

    放走了鸽,李砚回房间看舆图,像过了很多次那样在舆图上排演战事。

    这几日他在江州排布全局,暗调兵——这件事他同陈恨想到一去了,只在永嘉二年年前,他二人还以为对方不知,各自把江南的兵营粮仓都摸清楚了,前几日一合,竟相差无二——把倭寇与贺行所在的船只小岛半面围住。

    只是还不好轻举妄动,贺行背靠着海,开了船便可以去闽或是琉球。现在不走,是前阵查得,他走不了,还有便是近了年节,现在要走太引人注意。

    临湖临河的地方,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夜。

    趁着过节,贺行那边放松了警惕,才好动作。

    而李砚只想快些办完事儿。他想抱着猫猫坐在榻上烤炉,听猫猫讲故事。讲的好了,就亲亲他夸夸他,讲的不好,也鼓励一

    说好了一起过年的,小年夜自然也算。

    他随手捉了一支笔,在舆图上画了一圈。

    *

    日过得很快,转间一切署皆已妥当,正是腊月二十五。

    李砚自然不上前线,只是留在江州郡守府上坐镇。

    白日里在堂前坐了一日,看前线人递回来的消息。

    势不错,这十来日江南的盘查在明面上放松了许多,贺行也跟着放松了许多。

    再加上今日过节,贺行船上的人躲了有几个月了,耐不住寂寞,手人偷摸着冒险上了岸,劫了两艘载着酒的货船。

    其实那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