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 - 分卷阅读60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措手不及。

    寇准以为北人自傲,对晏殊这等温温吞吞的南人,素来是瞧不太起的,充其量是看在陆辞这一自己颇为心上的小辈的颜面上,才未似从前那般频频挑刺。

    丁谓却与晏殊一般,同为南人,作为在朝人数较少,势力较弱的南地官吏,纵使晏殊有意个纯臣,也难免被打他们派系之,无法全然置事外。

    丁谓之所以将晏殊推到秦州去,还真不是存着害人的心思。

    众所周知的是,那曾是陆辞的任地,若其不将治理当地的经验心得对晏殊倾相授,自可离间二人友谊;若陆辞当真毫无私心,那晏殊作为南地一派官员的后起之秀,在秦州表现,于他而言也是有利无弊……

    正愤懑焦急的赵祯,得晏殊这一人选后,虽称不上十分满意,但碍于事态急,还是定决心一拍板,不给晏殊周转的机会,次日就命人上任去了。

    “丁枢密缺德多了,这回倒是了件好事。”二人骑朝皇城去的路上,柳七忽贴到陆辞耳边,小声乐:“有同叔任知州,青弟岂不是如鱼得,便利得很?”

    陆辞不置可否,心却是不以为然。

    他所想的,与柳七所认为的,刚好恰恰相反。

    以晏殊的保守太平派,狄青在率军征后还好,但在州事务的决策上,怕是会有不小分歧。

    第三百六十九章

    陆辞与柳七一路说着话,很快便来到了有禁军严密把守的宣德门前。

    再往前,可是无召不得的了。

    柳七俏地冲好友一眨,利落调转,揶揄:“不知愚兄要为摅羽备宴接风洗尘的话,是定在今晚合适,还是明晚的好?”

    陆辞哪里不知,柳七备宴是假,倒是真未为了调侃官家总捉着他不放的法,于是温柔一笑,低声应:“夫人不必为琐事劳。我若迟归,夫人不妨择枕怀,暂代为夫,以免孤枕难眠。”

    柳七嘴角微,冲打蛇随杆上的小饕餮翻了个白后,便,潇洒走了。

    陆辞则在门前,由禁军侍卫领着,沿着已在多年里走得烂熟于心的青砖路,朝大方向行去。

    就在殿宇近在前时,有一颇为熟的清瘦影恰从其,而对方略一抬,也轻易就认了陆辞。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十日前才受官家破格提、年仅四十五岁,便升迁至末位宰辅的王曾。

    王曾与陆辞默契对视,同时轻轻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即省去那些个烦文缛礼,从容地一

    在二人肩而过时,故意放慢几分脚步的王曾微微一笑,飞快地了句:“……先句恭喜了。”

    若换旁人,早要压抑不住心澎湃,迫不及待地问起详来了。

    陆辞似是连一丝一毫的好奇都不曾有,面对王曾的这句毫无由来的恭贺时,他只弯了弯角,笑盈盈地回了句:“同喜。”

    见他如此反应,王曾加底的笑意,再次冲他轻轻颔首后,不着痕迹地加快了脚步,很快离开。

    陆辞甫一殿,便收获了对他的到来翘首以盼已久的小皇帝的招呼。

    一直心不在焉地盯着门方向的赵祯,一见期盼的,想也不想地从书案前站起来,在一侍的注视快步迎了上去,握住陆辞双手,亲切:“可算是将小夫盼回来了!来,快快坐。”

    接来,赵祯仗着个了一些,拿了陆辞不好明显挣脱的力气,愣是将人拽到了边的座椅上坐,不住嘘寒问

    陆辞是既动,又无奈,只有由着赵祯还握住他坐手不放,岔开话题:“臣此回见闻,已记密函,随国书一命人快送回,官家可收到了?”

    “已被送达。”赵祯,对心的小夫,他向来是毫不吝啬溢之词的,当即滔滔不绝地称赞:“幸有摅羽机巧辩,富于才学,有胆略,不畏艰苦……”

    “君之禄,忠君之事,”陆辞,不得不冒险打断心太好的前弟的过度捧:“陛过誉了。”

    赵祯从善如地打住话,喜滋滋地盯着风采丝毫未减、哪怕只安静坐着也极赏心悦目的小夫一阵,狡猾:“过去一年里,摅羽可是往返吐蕃与京师两地多回,四季赏味应已尝遍,应不会再惦记着往外跑了吧?”

    陆辞闻弦音而知雅意,温和:“一切皆由陛吩咐。”

    “甚好。”

    尽早已打定主意,但在得到‘计谋百’的小夫一句准话前、始终无法彻底放心的赵祯,这是彻底安逸了。

    他心满意足地端起茶盏,象征地抿了一,卖足了关后,正儿八经:“既然摅羽一切听从调,那参知政事这一要职,便需摅羽多多心了。”

    饶是陆辞早在得知原任参知政事的王曾、近期擢升至末辅、犹如‘腾席’的消息时,就有所预料,但在真正听到这举足轻重的副相之位真正落到自己上后,还是难免到讶然。

    赵祯偷偷斜了,在成功欣赏到陆辞难得一见的吃惊表后,更加得意了。

    见陆辞蹙起眉,一副言又止的模样,他赶把茶盏放,特意申明:“为免小夫又要开教训,我需得澄清,达成这一任命时,我可是征询过书省重臣,决不曾一意孤行……正因此职机要,凭你之才胆略,定可胜任。”

    陆辞仕,已近十三载。

    莫看他还未至而立之年,要论资排辈起来,也绝不再是人人皆可欺得的‘后之辈’了。

    令朝臣们或是选择支持,或是选择沉默,而鲜少有人真来、会反对官家对陆辞再次晋升的原因,除开陆辞这些年里稳步攒的亮扎实的履历外,更多的,还是曾跟陆辞作对的那些‘老对手’们的结局。

    老猾的王钦若也好,还是心狭隘的韩绛,甚至是曾得先帝万千于一、权倾一时的刘娥……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纵观他们凄惨的结局,又哪个从陆辞手里讨得过什么好了?

    而且,这么些年看来,即使心里还难免有些酸溜溜的,但到底逐渐习惯了。

    说白了,天到底是血之躯,心注定是偏着的,总会有偏的臣

    先帝最为偏王旦,对其之信重可谓无以复加,王旦亦以赤胆忠肝回报。

    如此君臣相得,王旦在首辅这一位置上屹立不动,一坐便是许多年。

    如今,不过有那么短暂一阵‘师生谊’的陆辞,却跟祖坟冒青烟似地得小皇帝的尊敬推崇……他们见多了,也只好接受了。

    得亏小皇帝还知些许分寸,擢升上虽好大刀阔斧,毕竟未忘征询朝臣之见,也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