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 - 分卷阅读6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寇准便彻底放了心,玩笑:“你还真是闲不住的,回乡守孝吧,也丝毫不甘沉寂,不过数月功夫,竟就折腾个福惠百姓的陆氏义庄来。那阵仗都传到京里来了,惹得你无数友人为参一脚,还险些惹几场角来。”

    陆辞不好说的是,连官家都没忍住拿私印,偷偷参与来。

    “我充其量是个牵的,真正大力者,还是他们自,更是多亏了亲友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当地知州的诸多照顾,岂好居功?”

    面对寇准的调侃,他从容一笑,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到别去了。

    二人聊着聊着,不可避免地提到了陆辞今后打算。

    在得知陆辞远赴一趟吐蕃还嫌不够,竟上赶着向官家兜着这块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手山芋时,寇准双目瞪大,险些把一来:“糊涂,你好生糊涂啊!”

    最难的已启得漂漂亮亮了,后的扯……磋商细节,只要不是个全然无能的庸才,也能办得足够,哪里用得着将陆辞派去?

    况且,就唃厮啰同陆辞的那渊源,加上这回设法把人扣住久久未归的派,也着实令人放心不

    “你这话只与陛说过?”寇准问时心念电转,他是打定主意,要设法撤回陆辞的胡话了:“这事你知我知,陛知,再莫让第四个人知晓了。”

    陆辞摇:“多谢相公护,只是正因我开了个还算不错的,实在不放心到旁人手里,宁可自己多走几趟。”

    其的主要原因,倒真不是为了与狄青多聚一聚。

    寇准挑眉,故意:“摅羽这么说,未免也过于小觑朝众多同僚了吧?”

    “非是小觑。”陆辞轻笑一声,坦自嘲:“而是唃厮啰此人诡计多端,心机沉,极不好对付。要应对他,不仅需少些拐弯抹角,与他撕开了讨价还价,更需有一张能舍的厚脸。非是我托大,纵观朝,何来敢当者?”

    陆辞绝非一昧自傲之人,但他极其清楚,朝比他能言善、才思捷的人并非没有,却绝不会有比他更能舍脸面算计的。

    毕竟颜面,是世间所有士大夫都最为看重的,几乎等同命的存在。

    他之所以会与寇准挑明了说,无外乎寇准在澶渊之盟时,也曾竭力舍,同契丹就岁贡的数额上竭力争取低价,相对而言,应更能理解他的心境。

    听陆辞这一番话,寇准默然片刻,叹气:“你一心赤诚为君为国,我再劝你,便显小人了。既你有此决心,我唯有厚颜替世间百姓,替你一声谢。”

    “当年国家那般濒临危亡,若无相公忠肝义胆,毅然,何来今日太平盛世?若真要谢,也当是晚辈谢相公才是。”陆辞郑重回以一礼,诚挚:“相公多年维护、提晚辈的拳拳心意,晚辈虽无从回报,却始终牢记于心,也谢过相公理解谅。”

    锦绣山河之畔,尚有敌环伺,只有彻底抛开个人得失,才能护卫江山的铜墙铁

    “你夜里专程寻我,便是要听这些相互捧的酸话?”

    寇准不自在地摆了摆手,清清嗓,起:“夜已了,我可不似你这小力旺盛,需歇了,你也赶回去罢。”

    “听着‘夜’这话,”陆辞笑:“我还当相公要留我过夜,原来是我自作多了。”

    寇准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脆朝他上虚踢一脚:“陛未能留住你,我哪儿来那么大颜面来留!赶回去!”

    主人家既翻脸,陆辞只好从善如地‘’了。

    有前期的众多铺垫,再加上打通了赵祯和寇准这两条后,陆辞除了挨了柳七和晏殊不理解的白外,在继续获得使吐蕃的差事上,果真彻底没能遇到任何阻碍。

    在家赋闲了两月不到,刚与所有友人们着各聚过两圈的陆辞,就得到了再次使的诏令。

    第三百六十五章

    在与陆辞离别后,狄青绪低落了数日,便加倍投到了秦州的政务

    自滕宗谅被调走后,秦州知州的职位就因朝迟迟未决、而于一直空悬的状态。

    尽如此,狄青为通判,也不可独断:除小事或急务当立作决断外,但凡可推延些的事务,他都得署上自己名姓后,先封存起来,等新知州来到任上,再由其一一行批阅。

    由于李元昊在一年多前,才遭吐蕃与大宋联军重创,而一晃的功夫,最不适宜兵的严冬即将到来,秦州城上便也由起初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到后来逐渐放松,最后变得习以为常了。

    轻松的氛围,却始终只存在与百姓之间——就如朝三令五申的那般,狄青丝毫不曾松懈,始终争分夺秒地整饬着军务,整个秦州,也就于外松的稳定状态。

    在这方面,他原本有张亢可用,不必凡事亲至。

    然因秦州面临的威胁相对较低,张亢被临时征调至邠州去,辅佐状况起起伏伏的其知州曹玮将军去了。

    仗着尚未完全平复的夏国侵的这一由,宋廷可理直气壮地驳回辽国的抗议,狄青亦可光明正大地组织人,拉兵寻匠,抢修破败不堪的沿线据

    同时,狄青也不曾忘了严加盯梢查看,严防商贾为谋求私利、将战略资运送去夏国去。

    修复沿途据的意义,显然不只在于防备北边野心的辽国,还有随时可能反戈一击的盟友吐蕃,以及时刻准备卷土重来的夏国。

    狄青如今虽是文职,却因前些年的军营生活和猎,除在个人细节上讲究些,始终过得更像个舞刀斧的武官,全然没有好咬文嚼字、斯文秀气的模样。

    每当他着青铜面,到兵营里巡视时,总有些胆大的、曾与他同吃住的兵士一脸稀奇,还私里笑着冲这位毫无架的狄通判打招呼,问候几句。

    在他们看来,狄青不过跟着陆节度去了趟京城,回来就摇一变,由个无名小将成了舞文墨的堂堂通判……实在是太稀罕了。

    文武双全的俊杰,史书上虽有不少记载,但在这边防军里摸爬打那么些年,他们哪会不知两者兼顾的难度?

    将门的曹玮将军,多年来战功赫赫,是公认的有谋略,也无法到真正场与那些个满‘之乎者也’的文人一作文,最后还得个魁首呀!

    人有所,必有所短。似狄青这般武艺逸群的,真正读懂背诵几本兵书,写得一些还算目的文章,这就天去了,怎正儿八经去考科举,还考个名堂来了!

    一想到曾跟这么一位不得了的人同起同居,一训练多年,他们心里油然生几分与有荣焉,比起不切实际的羡慕,更多还是到骄傲、觉十足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