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 - 分卷阅读2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回跑的路程,才不得不都在同一条街上,相隔不远地售卖。

    而建造冰窖的成本太,绝非个人能负荷得起的,通常都由卖冰的行会所主持,各人资合建。

    陆辞并未在那时参上一手,此时当然也不好贸然加

    毕竟他们所用的,都是窖窖藏的去年冬天的天然冰,可谓用一块少一块。

    陆辞不指望运用窖冰,而是购一小批官府制作火药后废弃的硝石料,通过硝石溶于时的大量,来制作大块冰。之后再用降温结晶法,将硝石行提取,以重复使用。

    民间知这硝石制冰法的人并不多,即使有知的,也缺乏获取硝石的门路。

    这两者对于陆辞而言,皆非障碍,自然展顺遂。

    他还别心裁地改了改现有的‘孔明碗’,在价格更低廉的竹筒外雕了简单的纹,里那大筒叠小筒间的隙,则用细冰来填充。

    如此就能让冰饮的冷劲持续更的时间,哪怕只拿在手里,也是一享受。

    雕刻的细活,陆辞自然不会自己,而是给了更有闲空的钟元。

    朱说见状,也悄悄地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忙,又偷偷地将好的混成品堆里,还小心翼翼,生怕让陆辞瞧见。

    陆辞对竹筒的数目却是一清二楚的,立就发现增多了好些,便细心留意一阵,就对这田螺姑娘一般的行径看得分明了。

    朱说忙完竹筒后,又暗暗地帮着去木匠那拾取废弃的木屑——陆辞用来隔离制好的冰块、好增加存放时间的。

    陆辞并不挑明,而是观察一阵后,确定这不耽误朱说正事,钟元一人也有些忙不过来,索睁一只闭一只,默认是俩人一同用劳力了。

    这样的‘孔明筒’,陆辞并不打算拿去售卖,而只准备让陆母留在摊上,免费给要外带的客人提供,循环使用的。

    孔明筒计人工的成本不过四十文,细冰更是制作冷饮时的残料,客人只需押五十文钱,就能带走孔明筒。

    等他次带回来,陆母便将钱悉数返还。

    如此便利,客人也无不乐意的。

    安排好这些后,陆辞就将铺席经营之事全给陆母,自己拉着朱说专攻诗词去了。

    铺席不知不觉就正式开张满了两个月,在夏季步尾声,秋烈袭来的时候,陆辞才在也忙得不可开的陆母的委婉提醒,想起要翻看账本这茬。

    他兀自想着要填多少钱去,结果刚一翻开,就被那意料之外的盈利给结结实实地吓了一

    将所有成本一并扣除后,陆母这两个月辛勤劳作来所挣的钱,竟能凑成一整个二十五两的银锭!

    对目前零七八糟的全算起来共有二十七个项,每个月都能悄然攒一笔足够让大多数人馋的财富的陆辞而言,也绝对不算少了。

    陆辞与同样也无比震惊的陆母商量后,在其取了六两,去了趟金银引铺,给兑换成了沉甸甸的六贯铜钱,分成两份三贯,作为分红,一份给了朱说,一份给了钟元。

    钟元倒是习惯了陆辞亲兄弟还明算账的作风,又考虑到快成亲了,也就快收,记了这了。

    而朱说浑然不知自己偷偷帮忙之事早已暴,在陆辞将三贯钱放到他桌上时,他整张脸都是空白的。

    朱说当然不愿接受。

    陆辞拿他却有的是办法。

    他也不来,只一本正经地板着脸,给他细细地算了一笔账,趁着朱说被绕了,就冷着脸将大帽扣到对方上,最后迫得对方不得不接这好似厚实太过的酬劳。

    横竖北宋官僚一个个都擅扣帽,拿小事来上纲上线,在陆辞看来,这能其名曰是帮朱说提前适应一了。

    秋老虎来时,冰饮还能销,陆母也已得心应手,因知盈利颇大后,更是充满劲。

    陆辞小钱,请钟元那群小伙伴们充当‘保镖’后,就彻底放了心,不再亲自盯梢这铺面的况了。

    直到某日,陆辞收到了一封由邮驿的步递送来的自苏州孙家的书信,小小的宁静才被打破。

    他收到信时,陆母正在铺席里忙着,陆辞与朱说则一边看书一边用着早膳。

    朱说锐地发觉,自打陆兄看到送信人名姓的那一刻起,就兴味十足地挑了挑眉,角微微扬起。

    在陆辞穿越来前,怀抱幼儿、因新寡而彷徨无措的陆母,带着奁产回到娘家,然而才住了短短半个月,就差行安排着嫁给个年愈七十的乡绅续弦。

    陆母无可奈何之,只有以死相挟,选择远走密州。而作为脱的代价,属于她的那分奁产的那十二亩田,则被兄嫂寻由了。

    陆母一来是被父母纵容兄嫂欺凌她的举动伤透了心,二来也极有骨气,这些年即便过得再苦,也没想过回去求助过。

    占尽便宜的那方,也顺理成章地对他们不闻不问,好似他们已死在外一般。

    碍于两地相隔颇远,陆辞之前纵有报复之心,也难以实施。

    他还真没料到,对方竟然还能恬不知耻地送上门来。

    陆辞将信三两看完,便笑眯眯地问朱说:“接来这两个月里,不知朱弟是要留在这为我看家呢,还是愿趁秋,随我乘那航船南,往山灵秀的苏州一趟呢?”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柳永的仕途之艰,实在一言难尽,目前只简单说几句:

    因为他连忘返于歌楼馆,创作靡靡之音,所以屡次考不上士,即使有次好不容易及第了,吏却也不被授官。野史说宋仁宗给他批了‘且去填词’的评语,而写过闺房小趣的歌词的晏殊亦认为他不够雅,也瞧不上他。

    平心而论,柳永的词完全称得上是雅俗共赏,这评语显然有些偏颇,但真拿晏殊写闺的诗词跟柳永的对比一,一个是蓄的暗指,一个是直白的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晏殊的‘艳’词: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须殢酒杯

    再看苏轼的‘艳’词: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起来携素手,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年暗偷换。

    稍微端庄版的柳永‘艳’词:

    世间尤人。轻细好腰。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心温柔,品详雅,不称在风尘。

    咳,在我看来,柳永恐怕是浪得很实诚,艳得很到位。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