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傻子成亲以后 - 分卷阅读4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试需五人结保,一名廪生作保。咱们村今年刚好够五个人结保,不用找外人了。至于廪生,我打算找王秀才——”

    吴文韬说着看了豆豆一,见豆豆没什么反应,继续:“王秀才是咱们吴家村学堂的夫,为人正派,人品也可靠,最合适不过了。”

    吴轩哼了一声,没有反对。纵然是曾经的敌,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王秀才人品确实不错。况且作保这件事是他们有求于人,自然没有资格挑挑拣拣。

    吴文韬看他俩都没有反对,:“那事就这么定了。依照往年的经验,过了正月十五,公告就会贴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报名。”

    “好,我赶车带大家去书院找你汇合。”吴轩

    吴文韬又给了吴轩几本书,是书院发给学们的往年科考题目。

    “谢了!”吴轩。这东西在书铺里可买不到。

    ——

    有了吴文韬给的科考题目,吴轩和豆豆又开始了闭关备考的生活。

    日到了大年三十。

    大伯和田婶都来邀请吴轩两人去吃年夜饭,吴轩拒绝了。阖家团圆的日,他们两个外人就不去打扰人家一家人团聚了。

    况且,他和豆豆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也是一个家啊!

    两人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虽然香味都不太全,但最起码排场有了。吃饭的时候吴轩一个人掉了两大坛白酒,随后借着酒劲装疯卖傻抱着豆豆要亲亲。豆豆没防备被他亲了好几

    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吴轩着宿醉痛的脑袋,从床上爬了起来。

    吴大成特意叮嘱过他,今天早上卯时正去祠堂祭祖。

    现在的吴氏宗祠是吴轩太爷爷吴业烁建的,当时还是前朝,吴氏一族地位凌驾于平民之上,所以宗祠也建的非常气派。

    吴轩到的时候,大伯和吴文韬已经到了,正在给牌位前的明灯添油。明灯要一直着的。但本朝以后,吴氏一族的财产被没收,没有足够的财力供明灯,这灯也就变成了逢年过节

    吴轩上前帮了一会儿忙,三爷爷和吴三成父也就到了。

    五服以的吴家主支,就剩这些人了。

    吴氏的传统是五代一分族,上一次分族的时候是吴轩的太爷爷吴业烁。分族以后的连续五代人算一个大家,所有人一起排行,每一辈的是承嗣宗

    比如上一代的宗是吴大成,这一代的宗应该是吴轩,再一代的宗应该是吴文祥的吴佑英。

    但是吴轩这一代了意外。

    族里的孩都是七岁上族谱。吴轩上族谱那年,族还是吴轩的爷爷吴既睿。吴老爷不同意吴轩这个傻承嗣宗,直接剥夺了他的排行,族谱上只写了“吴轩”两个字。

    承嗣宗的位置写了吴文韬的名字。

    当时吴大成虽然不忍心,但也改变不了老爷的决定。他能的只有在籍上,给吴轩保留了“吴文轩”这个名字。

    现在吴轩恢复了,最开心的是吴大成。他终于不用背负着对二弟的愧疚,自责于自己儿抢了二弟儿的宗份了。

    今天他把吴轩叫来,除了祭祖,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在族谱上给吴轩改名。

    “为什么要改名字?”吴轩诧异。

    吴大成:“功业既成,文佑千秋。你是文字辈的,自然应该在名字里加上排行。”

    “功业既成,文佑千秋。”这是吴家族书里的句,用来他们这几代人的排行。吴大成他们这一代生的时候,刚好赶上改朝换代,为了低调,名字都起的非常接地气非常朴实,没有严格族谱来。结果新朝并不计较这些,所以一辈就又恢复了正常的排行方式。

    “哦,原来是这样。”吴轩,“那就加吧。”其实在名字间加一个“文”字好的。以后他和吴文韬他们听起来就更像兄弟了。而且有了这个名字,省的他再起字了,直接“在姓吴名轩,字文轩。”

    吴大成郑重地取族谱,在祖宗牌位前拜了拜,然后划去写在族谱最后面的“吴轩”的名字,再划去文字辈承嗣宗位置写的“吴文韬”的名字,改成“吴文轩”。

    吴轩在旁边看到了,好奇:“怎么把文韬的名字也划了?”

    三爷爷在他们后捋了捋胡须,“因为当年大哥的时候,把文韬写成了宗,现在你恢复了,自然要把他划掉,把你换上去。”

    “三爷爷,宗是什么?”吴轩还没听过这说法。

    三爷爷看着他,笑容慈祥,“宗就是一代的继承人,你了宗,你也就是一任的里正,再一任的族。”

    “我,里正?”吴轩指着自己的鼻,不可思议

    吴大成改好了名字,也对他:“再过几年,你就跟在我边学习。等学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退来,把位给你。”

    吴轩:可是我并没有里正的想法。

    算了,也不用现在说来打击大伯的。等过几年,他了举人,甚至士,大伯自然就打消这个念了。

    ——

    整个正月,村里的人都在走亲访友,吴轩和豆豆没亲戚可走,只能继续闭门苦读。

    吴轩对豆豆的要求不,只让豆豆背诵典籍。而他自己,已经开始写策论文章了。

    吴轩的脑里确实记得很多优秀的文章。但那是别人的,不是他的,参加考试肯定要自己写。考秀才的这三场考试他不担心,但考过了秀才以后,再往上,就不仅仅是死记背的东西了。

    乡试不仅考经义,还要考诗文和策论。

    看过了这么多朝代的兴衰,也读过不少民生类的书籍,吴轩自认为他能对实务提有效的见解。但困难的是,怎么才能用文言把他的想法写来。

    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古人,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学一样从小受到辈和夫的熏陶。他写的文章带有很明显的现代彩,遣词用句太过直白,文章结构也不够规范。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字写的好看。但字再好,文采太差劲肯定也不行。

    吴轩苦恼地抓抓发,选了一篇辞藻异常华丽的文章,开始抄写。

    先增加增加词汇量吧!

    ——

    景元十四年,正月十八。

    县衙贴了告示,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开考。

    第二天,吴轩借了大伯家的车,拉着王秀才,豆豆,吴文祥,还有同村一个叫吴琨的孩去了县城。

    到致远学堂接了吴文韬,他们直奔县衙报名。

    因为结保五人都是同一个村的,王秀才又是学堂的夫,报名很顺利。

    二月十一日,县试前一天。

    吴轩一行人提前到了县城,准备在福升客栈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