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 - 分卷阅读8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蓁听说过赵时九岁时参加童试,考官当场以“日”为题让他破题,赵时的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法。”考官十分惊异,又让他用他的名字“赵时”三个字个破题,赵时便:“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

    这件事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人都知这位“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的神童。林蓁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没想到,这两人竟然会和自己同场考会试,看着两人众的仪表风采,他心并没有和他们竞争的恐慌,反倒升起了一英雄相惜之,对二人一拜,连声“久闻大名”。

    赵时和王慎在科场上几乎从没见过比自己更小的士,有的也不过是些学艺不,滥竽充数之辈,这回一看林蓁眉目清朗,虽然年纪小却举止稳重,风度翩翩,心里也觉得十分难得,于是就和翁万达、林蓁坐在一起,说起话来。一开始四人说的都是文章学问,后来又说起明先生的心学,听说林蓁曾经去明先生的老家向他请教学问,他们两人对他更加佩服。但很快几人又谈到最近刚刚尘埃落定的大礼议,王慎和赵时对张璁这些靠议礼后来居上的官员就有些不屑了,林蓁劝了几句,:“我在南京的时候也和张璁、桂萼还有席书席大人打过,他们清贫,但都很有见识,这次肯力排众议,和朝廷重臣当议礼,不论如何也是勇气可嘉的,虽然咱们明朝都以敢于上书直谏为荣,这次反对议礼的官员也有很多,但我反而觉得,‘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不能因为他们顺应了皇上的心意,就说他们是阿谀奉承的人哪。”

    王慎听了,似乎有些赞同,赵时也微微来。没过一会儿,两人都告辞了,说是到京城再聚。林蓁看他们和他们的同乡一起离开了,便小声对翁万达说:“看来如今虽然‘大礼已定’,但天反对‘议礼派’的仍然很多,不知这些争论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

    这回,翁万达倒是意味的说了一句:“议论哪里有停止的时候?不是因为这件事,就是因为那件事,两个人的想法都很难完全一样,更不要说是朝堂上数百名心思各异的官员了!”

    一句话说的林蓁沉思起来,与此同时,船只也开始渐渐向北京靠近。京杭大运河的功能在运送士京赶考这件事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林蓁从大明的最南端到几乎最北端这么一段路途的跋涉,终于在二月初没耽误考期的画上了一个句号。他拜别了刚刚结实的王慎、赵时还有其他一众举,和翁万达一起找了个净舒服的驿馆住了来。

    二月五日,二月六日……时间开始倒数,最后几日里,众举猜测得最多的当然还是主考官的人选。最后,他们终于打听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消息,这次的两名主考官,正主考是翁万达提到的贾咏,而副主考却是如今风评很差的“小人”张璁。

    就在各地士辛辛苦苦赶往京城的路上的时候,费宏已经屡遭张璁桂萼的排挤,在阁待不去了。为了全而退,他不得不提前致仕。接替他的,正是前一段时间在大礼议声支持了嘉靖皇帝的前朝老臣杨一清!

    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令云集京城的士们惴惴不安起来。不过不是谁了首辅,无论是想步张璁他们后尘靠议礼平步青云的人还是心愤愤不平想要替那些被贬被罚的官员翻案的人,试总要考,没有官职就更没有话语权,连声的机会都没有。为了能在青史上留属于自己的那一页,二月九日清晨,来自大明东南西北的举们踌躇满志的踏了北京贡院的大门。

    就在这里,在这狭小而局促的一间间号房之,这些大明的“英”将会用他们的生妙笔写一篇篇传世的文章,这七篇八或许会把他们送上所有读书人羡慕的仕途的起,尽今天或许还没有人去想这个起之后的路是平坦还是险恶。他们前只有一题目,脑海只有平时读过的本经和四书一句句反复读过,甚至在睡梦都能倒背如的话,什么朝代更迭,“大礼议”,新旧之争都被他们抛在了脑后,这几张画好了一条条细红线的试卷纸才是他们今天的目光聚焦的地方,而对于林蓁来说,别人都以为他年纪小,这次考试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即使考不上也不丢人。但只有林蓁知,他从穿越过来之后就在为了这一天而努力,他已经为之奋斗了十六年了,这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二月初九第一场结束之后,大分士回到休息的地方都倒便睡,而到了最后一场二月十五日的傍晚,京城一改几日来的沉闷,四都是庆的气氛。士们心盘桓了几个月的张、不安,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一扫而空,虽然没有应景的风,但许多人得意之溢于言表,这一刻谁都能猜测自己的成绩,也无妨士的梦。

    林蓁和翁万达可能是因为这一路走了太久,倒不像其他那些人那么兴奋,都觉得十分疲倦。他们拒绝了王慎、赵时约他们去把盏庆的的邀请,原本是打算回去好好休息一的,结果翁万达却发现一向不太在乎成败的林蓁开始疑神疑鬼了,一会儿问自己策论到底有没有什么层次的义,一会儿又问自己那篇奏表应该用什么格式,甚至连四书题都拿来翻了好几遍,最后又问起了……

    翁万达有哭笑不得,:“阿蓁,我的本经不是,我没注意考的什么……”

    林蓁带着歉意笑了笑,:“唉,我看我是有走火了。”

    翁万达:“没事,你肯定能!走吧,咱们也去酒楼闹,尝尝京城的酒佳酿!”

    走在京城的街上,林蓁默默注视着这座庞大的城市,这个时候的北京绝对没有南京那么繁荣富饶,甚至少了些磅礴的气势,连外墙都没有。林蓁听说明朝的迁都是在极仓促完成的,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同时令仿照南京皇营建北京殿。

    北方二月的空气还有些肃杀,青黑的天空是一排排暗黄的灯火,林蓁往京城心紫禁城的方向看去,没有现代的楼遮挡,他隐约能看见亭台楼宇朦朦胧胧的亮光,仿佛浮在半空一般,他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盯着那方向看了一会儿,方才跟上翁万达往不远的酒楼走去。

    陆炳沿着殿前的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忽然停来往后一望,来路两旁的灯火明明暗暗的摇曳,让他想起了之前和朱厚熜、林蓁一同诵读过的那篇。侍和女们在两旁安安静静的垂手而立,反而显得整个殿更空旷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