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科举) - 分卷阅读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连忙拜谢,往院外退去,而王家的仆人很快就给他们安排了房间,让他们住在了明先生的府。这一住就住了近一个月的光景。每日,他们白天听明先生讲学,晚上则和明先生的弟们一同谈论如何实践心学,有时也会听这些来自各地的学们批评前朝的弊政。林蓁觉得薛侃对他说的话很有理——在这儿,确实比在只知空读书,甚至混日熬时间的国监里收获大多了!

    看已经到了十一月,徐阶必须要京赴考,林蓁和陈一松、翁万达向国监请的假也快到用完了,他们才恋恋不舍的拜别了明先生,分别往北京、南京赶去。明先生的弟也有不少要去北京参加会试的,包括薛侨和薛宗皑,徐阶正好与他们同行。

    而林蓁呢,这些日的经历让他把打算写给汪大人的信在心里酝酿了底稿,他打算一回国监就动笔。

    大明朝来自东西南北的士们在这小小的余姚相聚,虽然他们有很多人也像林蓁一样很快离开了,但是,他们所相信的,再也不仅仅是“克己复礼”的程朱理学,他们所追求的也不只是金榜提名,而是明先生所说的良知。他们的心里都记住了明先生那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

    这一趟余姚之行,林蓁不仅从明先生那里得到了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知识,而且还和明先生探讨了许多他所关心的问题。他救了徐阶之后他的属1就加了不少分数,而当他离开余姚的时候,他的属1(修)、属3(治国)、和属4(平天)都升级了。

    第43章 

    属1升级的时候, 他更完整地看到了前世的林蓁丧父之后发生的事,上一世林蓁一直在读书, 林毅斋是家唯一的收来源, 他的去世让这个家失去了支撑。

    林蓁只能想办法在不断学业的挣钱养家,他决定在附近的几个大人家教书为生。但他虽然学问渊博,教的也很认真负责, 却常常因为年少、家贫而受到这些雇主的欺凌,不是拖着不给工资, 就是克扣他的饭, 而且, 最后为了给程氏治病, 他们只能在县里的大们来收地的时候把地卖了。

    系统的画面越推越远, 他看到, 卖地的不仅是他, 还有山都乡的许多百姓,放整个金石镇,整个州府,甚至整个广州, 土地兼并已经越演越烈, 林蓁在脑海理着前世今生发生在自己上的这些事——因为沉重的赋税或者被有钱有势的人所迫,不得不卖掉土地求生的百姓,却在卖了地之后还要被迫税;兴献王府庄田上的那些王庄佃们终日劳作, 却仍然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如今各地的皇族弟越来越多, 但像曾经的兴王那么贤明的却少之又少, 大分人只能在王府家丁的侮辱欺凌日日煎熬。

    属3的闪烁打断了林蓁的思路,他前是一位五十上眉环,脸上颇有些郁郁之气的官员。据林蓁对明朝官服的了解,此人官职不,大概也就是个六品,他与另一名同样着六品官服,一脸肃穆的官员对坐案边,两人侃侃而谈,辩驳着杨廷和让嘉靖皇帝认之前的孝宗皇帝父亲的礼法上的依据。谈着谈着,其一人愤然拍案而起,喝:“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也,人而已矣!让皇上称生父为伯父,人何存呀!”

    他们说的慷慨激昂,林蓁也随着激动起来,这两人的学识和胆魄一定会对如今在朝一筹莫展的朱厚熜有很大的帮助!在余姚的时候,他和明先生自然也探讨起了朝“议礼”之事。明先生告诉林蓁,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事件。林蓁并没有询问明先生对这件事的态度,明先生也没有明着说自己的立场,但是,他提到了自己有两名在朝为官的弟,一位叫席书,一位叫方献夫,都是支持朱厚熜的。

    先前薛侃问起来的时候,林蓁说自己已经不介意因为父丧而三年不能考试的事了,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彻底释怀。他曾经想过如果自己能早些朝堂,或许就在这场“议礼”帮助朱厚熜,但实际上现在他才发现,或许自己没有早官真的是一件好事,因为如今整个北京的文官集团都把持在杨廷和等一众旧臣的手上,能帮上忙的,真正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反而是这些远离北京的人。明先生曾经叹:“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旧尘?”林蓁忽然觉得,自己所的位置非常有利,他必须尽快找到这些支持朱厚熜的人,为这场无聊的争议画上一个句号。

    属4是在他见过明先生之后才升级的。那日他们刚刚离开余姚,他脑海忽然闪起了红光。原本是莺飞草的江南四月,大好一片暮光景,却见江边百姓四逃窜,后面追上来的是一群打扮怪异,面目凶狠的日本武士!

    那个孩所说的倭人作!林蓁猛的睁开睛,这是很快就要发生在自己前的事,他既然能改变自家和山都乡百姓的土地被梁大据为己有,他也一定要想办法阻止这场惨剧!

    四月……离现在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可是这些倭人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挑起事端,他却不甚清楚,这件事,恐怕他还需要翁万达和陈一松的帮助。

    林蓁要给朱厚熜写密信的心思淡了来。不,信还是要写,只是到底该写些什么,他要好好的再想一想。他原本是想对如何革除前朝的积弊提一些建议,但是现在,朱厚熜还没有完全执掌朝政,这些建议对他来说有什么用呢?事有轻重缓急,林蓁想,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大礼议”的争端。

    正当林蓁为不知到哪里去找系统给他提示的那两个人而发愁的时候,机会却忽然来了。回到南京之后,林蓁他们参加了国监岁末的考。考结果来,他和翁万达、陈一松三人课业都属上等,虽然因为学时间短不能升班,但他们都获得了去南京六和翰林院“实习吏事”的资格。

    照国监的安排,林蓁实习的地方是南京的翰林院。翁万达和陈一松分别去了兵和刑,这都是成绩众的监生才能得到的待遇。虽然从那些老监生们那里了解到,这实习和任何实习一样,不过是去一些正式官员们不屑于的脏活累活还有琐碎麻烦的重复劳动,但是对于林蓁来说,他对这个机会却格外珍惜。因为系统给他看过的画面那两名支持朱厚熜,又颇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似乎就在南京六工作,林蓁嘱咐翁万达和陈一松,让他们多多留意,看看能不能碰到两个如此这般的人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