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 - 分卷阅读2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嘲之后,他又问:“都了第几名?”

    要是能个前十就好了,日后能给人作廪保,每年有几两银赚呢。

    梨香喜气地:“表少爷一名,二爷了第五十六名。”

    姜琬啧啧两声,既为顾玠兴,也有失落。

    看来,古代的科举到底是没那么轻易就玩的转的,他只能一步一步来了。

    这时,顾玠也醒了,他听到梨香的话后仅笑了:“琬表弟的心这可以安放到肚了。”

    他从来就没担忧过自己考不,听到考了第一后,也没很大的绪起伏。

    姜琬:“……”

    厉害了,我的哥。

    什么叫荣辱不惊,他可算活生生地见识到了。

    *

    一瞬,他又起了撮合顾玠和他老姜如玉的心思。

    顾玠此人,诚优秀之丈夫也,外人田,姜琬自然想把他拐成自己的夫。

    因为这个执念,他连近亲结婚不太好的生学原理都给忘记了,就想先把人忽悠成自己家的再说。

    不是说古代男早熟吗,顾玠到底有心里有没有一儿淑女之关雎,得找个机会再试探试探他。

    另外,也要抓时间提醒姜如玉,看准了就要手啊,一个劲儿地害羞有什么用,男近在咫尺,先手为啊。

    “琬表弟,上次我跟你说的,县试之后结伴去周边山川游历的事儿,你再考虑考虑?”顾玠整了整衣衫,就在他面前洗了把脸,手里扬着巾,并不拘小节,就那么等着他回答。

    “这事儿得过问父母,我不了主,怕他们不会同意。”姜琬呆着脸:“而且,再几日,又要开学了。”

    因为县试,州学里放了一个月的假,掐指算算,也就只剩半个来月了。

    实际上,他何尝不想去。

    前世,过个三天小假他还得跑去另外的城市玩两天呢。

    之所以不敢答应,一来家里同意的可能极小,二来,他可不像顾玠,从金陵来的时候带着七、八两银去潇洒一月不成问题,他羞涩,手只有不到一两银,结的时候,充不起脸面啊。

    “得,我安生在苏州学武艺吧。”他怕姜徵知了会写信告知他父母,惹两位远在北地的老人家担惊受怕就不好了。

    “太好了。”姜琬心里窃喜,安心待在姜家最好了,时日一,姜如玉近楼台,再加上他这个助攻,不怕顾玠不着

    姜如玉很漂亮好吧。微微一笑,通嫣然,也能迷死个人啊,怎么就不了这位的呢。

    他想不通。

    “嗯,等三年后了举人,咱们一同京游历,如何。”顾玠起拍拍他,语气略豪放。

    “如果我能的话,没问题。”府试啊,姜琬,想来有发怵。

    县试易过,府试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

    二人正要去前院给姜母请安,只见采苹回来,急匆匆地说:“二爷,表少爷,快,快换件鲜亮的衣裳,秦家老爷带着秦大公来贺喜了,要见二位爷呢。”

    “二老爷又让人去乡送信儿了,今天不知得来都少拨人……”

    姜琬和顾玠互看一,心照不宣,今日,怕是少不了一番应酬了。

    “采苹,你说的秦大公,是不是叫秦真?”姜琬忽然想起来了,秦家和姜家乃是世,乡的田庄都挨在一起呢。

    不过,貌似好多天没见过秦真了,他都把这人给忘了。

    “二爷说的没错,他是叫秦真,从前老来找二爷玩的。”采苹边走边

    走到前面正厅,远远的,姜琬还在一群人里找着,忽然,就被人揪了一,他回过神来,就见秦真还是那副欠揍的模样,袖起一个边,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行啊,姜琬,你有息。”

    县试那几日,秦真躲去了,说什么也不肯考场,今天早上听说放榜了,他才回到苏州城里。

    本想去安姜琬两句,劝他别太认真,日后跟着自己继续游,结果一城,就听人说姜家的表少爷考了第一名,琬二爷亦了名次,都赶着去姜家讨赏去了。

    他少不了又挨了他爹一顿打骂。

    第19章 保媒

    姜琬睨他一,拉了把凳给他:“秦兄今日是专程来为我贺的?”

    “……自然。”秦真蔫了。

    门的时候,他老爹再三待,上门来给人家贺得讲究些,叫他千万别说,办拙了事

    又提醒他要结着,将来姜琬了官,秦家说不定要靠人家罩着,云云。

    “谢谢了。”姜琬把手往他面前一伸,故意问:“有贺礼吗?”

    自从上次去了趟青山村之后,亲见了秦家的生财智慧,他就不讨厌秦真这人了,就是这会儿看他那横样儿不,想逗逗他。

    秦真抓抓发:“你想要什么贺礼,次见面,我一定奉上。”

    他回来之后听说姜琬了,心小复杂,加上又被他爹提着满院追了一场,搞的什么都没想起来。

    姜琬切了声,他是孔那么浅的人吗,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秦兄,我就是想问问你,你家里是不是有营生在?”拉着秦真坐,他低声:“不瞒着你,我家的银越来越张了,听说今年又要备给连二哥捐官儿,所以……我想寻个路,挣攒起来。”

    这才是他的目的。

    他骨里是个现代人,在古代重活一回,自然还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经济独立的。

    秦真嗤了声:“你过了县试,当秀才了,学堂每日发你一升米,过年过节的又有鱼来,哪里还瞧得上我家那儿营生。”

    士农工商,他们家那儿营生,说白了就是商人行径,最低贱的了,都不敢对外明说。只雇了一个信的过的闽南商人在帮他们打,平日里,他爹都不过问一句的。

    读书才是正经事儿,谁不想去念书秀才举人,光宗耀祖一把。

    姜琬:“……”

    他想起来了,明清的读书人,一旦过了县试,好像是可以领工资的,说:廪膳米人日一升,鱼盐油之属官给之。

    就是说国家给考上秀才的人每天发约2斤米,还要发鱼油盐,在县试考了前十名的,待遇就更好,除此之外,每月还会发一、半两银

    所以明清的秀才不活也可以生活,只是光吃“廪膳”会很穷,所以才落得个“穷秀才”的名声。

    也有勤劳的,读书之余抄书、代写个文书、主持个族祭祀什么的,挣儿银补贴家里,不过都是小打小闹,发不了财的。

    至于他穿来的这个朝代怎么对待过了县试的读书人,他还没听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