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一品 - 分卷阅读7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听不懂。”崔琰突然生了想泪的冲动,莽莽撞撞间似乎撞开了世族的一角,瞥见的东西让他陌生而害怕,歇斯底里的叫起了起来,“你们说的什么我都听不懂,我就是个普通人,我才十三岁,我就想跟李他们上上课,玩闹玩闹而已。崔家……崔家的什么我都不懂,我害怕!”

    “你姓崔。”崔琮叹了气,“这个姓氏可以为你带来无数的便利与荣耀,却不是白白带来的,我等可以一夜看尽,但有时候,普通人轻而易举能得到的东西,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得到。”崔琮看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厮偷偷了一束野一旁梳着辫的小丫鬟手慨了一声。

    崔琰泪的更凶了:他只觉得他像个提线木偶一样,穿着致,锦衣玉,背后却有人控制着他的一言一行:“我……我就想当个普通人,就像卫……卫君宁那样的纨绔!”

    “你以为卫君宁的纨绔那样好当?卫家如今正在苦苦支撑,一个不留神,就会合族倾覆,卫六小上的担很重。”崔琮有些无奈的看着他,“你该大了,十三。那位卫六小在与你们笑闹的背后,的事,付的东西,你看不到。她也只有十三岁,果然还是逆境更磨练人啊!”

    “我不想大,一都不想大,我才十三岁。”崔琰泪,“你们都好可怕,我不知你们在什么,我只知你们谈笑间,也许又有人要倒霉了,甚至死了。”他还只是个孩啊!

    “十三,莫要埋怨了!”崔琮看着他,神还是十分平静,“你要抱怨,不妨想想,我等世族弟,若是没有家族你能什么?洗衣饭伺候人?还是拳脚功夫武师或者其他?十三,你什么都不了,甚至还养不活自己!”

    “至于卫君宁,早前有书令大人支撑,如今卫家虽然风雨飘摇,卫六小这个不是白的,上一回回园的事你以为就是孩玩闹这么简单?你跟卫君宁这些孩玩闹的同时有家里的辈在支撑着偌大的家族,若有一日,家族不在,你能什么?若有一日,卫六小不在,卫君宁这个纨绔还去?”

    崔琰泪满面:“八哥你莫说了,怎么听着好似人活着就是来受罪的一般。”人活着怎么那么难呢,个厉害的人难的很,个庸人也不容易。

    “是啊!”崔琮看着自己的苦笑,“人活着就是来受罪的,我们却不甘心,还是想抗争抗争,这样才有意思,不是么?”

    崔琰还在哭,崔琮看着他却神态平和:总有一日,现实会得他大的,就如他的不甘一样,慢慢会磨平。

    “别哭的像个傻一样!”

    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开,从最初的站立不稳,到现在可以轻松的越过障碍,不假人手,就能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大天师也是个人。”他还记得年少的他不甘心,祖父不甘心,那位面貌和善的老人看着他,说,“也不是万能的,有些伤痛不是治能治好的。孩,我知你有才,但是已经这样了,你就得学会接受了,学会在这等,用别的方法成你想的事,把自己照顾好。”

    “倘若你自暴自弃,除了让你父母亲人为你伤心之外,什么都改变不了。”那位和善的老人笑了笑,转离去。

    崔琮一步一步走的既快又稳,疾让他不能一些事,却又让他因此免于世事的锉磨,在族人的庇护,想想那位卫六小,小小年纪,肩上背负这样的重担,也不知谁更幸运一些,如今他能个旁观者,也是托了这疾啊!

    ************

    眉心一朱砂痣的老人看着前的一幕不语。博陵崔氏历经过数次改朝换代屹立不倒的背后总有些看不到,不会放到明面上的东西。有些时候人一己的喜恶已经不足一提,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崔”这个姓氏,谁没有不懂事的年纪?年少时,他也曾喜那些容貌丽的女孩,最终却是娶了适合的大家闺秀。

    前的崔琰仍在嚎啕大哭,不甘不愿。

    “八郎倒是可惜了,若非他的疾,于你倒是助力,十三还是不懂事。”崔远看着大哭的崔琰,神淡然。

    “总有一日会懂事的。”后的崔璟低应了一声。

    第七十二章 说服

    “小九,为我崔氏弟,你可曾怨过?”崔远沉默半日,突然声。

    “不怨。”没想到崔璟想也不想,便答。

    崔远楞了一,看着崔璟。

    “祖父,儿女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崔璟看着脚,“所以您所求就是我所求。”

    崔远看了他很久,确认他所言非虚,不知为何又叹了气:“如此……也好!”

    本如此,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风渡的背后就算不是薛家,也一定与薛家有不小的关系。”崔远话题一转,不知是在自问还是在问崔九郎,“薛家也要局了么?”

    “早早局的未必不成,晚局的也未必捡不到甜。祖父说我崔氏要的是久,晚一些局总是好的。”崔璟说,“薛家捺不住早早局,正好可以看清楚某些动向。”

    “薛行书那个老自诩两边不靠,只忠于天,可若是天自有千秋,他就坐不住了。”崔远冷笑,“是要捧薛家的千金么?”

    “薛家大小薛止娴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自然会捧。”崔璟说,“声名如此之盛的大小京,定会叫青县主心生不满,至少明面上他是对付陈善的。”

    至于暗地里不是对付陈善,还是陈善一派,甚至两面倒的人,总有狐狸尾的一日。

    *****************************

    人看着在书房背负双手而立的少年人,他若不说话,就这般静静地站着,就似个少年儒生,同国监里那些少年别无二致,可谁知前这个静静站着的少年人竟然是这些天安城名传甚广的七安先生呢!

    大儒徐山先生家的家仆也是沾着书本气大的,虽说不至于跑来围观,但暗地里也有人好奇:瞧着也没有三六臂啊,听说这个少年人能把棺材里的人拉来;听说这个少年人神通广大,能未卜先知;听说这个少年人在城西那一块很是有名,他一卦只要三十文。倒不是付不起,相反,比起很多没什么大本事的先生要便宜的多了。可他一天只算一卦,要不,就是与他有缘。可这少年人站了半天了都没动一,可见与我们无缘,家仆们慨了一声。

    “老爷过来了。”有人尖,看到那个眉目方正的大儒向这边走来,步比平时快了不少,足可见他对这个少年人的重视。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